曹丕為何無法一統三國?這道難題連曹操也無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剛開始,曹丕頗有些想統一天下的願望,甚至還牛逼哄哄地去問賈詡,你看朕想統一天下,吳和蜀這倆軟柿子先撿哪個捏?但賈詡是何等老謀深算的人物,一番話直接給曹丕澆了盆冷水:

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

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

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泛舟江湖,皆難卒謀也。

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

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

大意就是,你以為那倆是軟柿子?非也,那都是硬骨頭。

咱們還是繼續等待時機吧。

事實證明,賈詡的分析是非常正確的。

魏國依仗北方富庶之地,綜合國力超過吳蜀兩國總和,但是最後魏(晉)一統三國,仍然是要像賈詡所言「俟其變」,才能一舉成功。

滅蜀,是因為蜀國黃皓亂政、民生凋敝;滅吳,則是因為吳主孫皓暴政、「人不自保」。


而在曹丕那個時代,這兩國「變」了嗎?沒有。

蜀國雄主劉備尚在,又有諸葛亮等一班文武輔佐;即便劉備駕崩,但諸葛亮立刻穩定了局面,蜀中甚至得到「大治」。

吳國就更不用說了,孫權這位將來的老壽星還在盛年,手下陸遜、徐盛皆當世名將。

就如賈詡所說,「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這就是時機不到。

但是曹丕不聽。

於是三度伐吳皆鎩羽而歸,軍隊就是過不了長江天塹。

打蜀國,終曹丕一朝,也就拿下一個孤懸在外的上庸。

而且曹丕不打則已,打了幾次,又把吳國和蜀國打到一塊兒去了,「孫劉聯盟」一致對抗魏國,又都是硬骨頭,統一自然難上加難。

還有人認為,如果曹丕採納了劉曄的意見,與蜀國夾擊東吳,那麼滅吳後專心對付蜀,統一的機率更大。

但是曹丕能想到,劉備和孫權也不是傻子。

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其戰略核心都是南方對抗北方,如果曹丕在夷陵之戰期間去打東吳,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讓兩家更早進行抱團。

按照三國的走勢,魏國的國力是越來越強,因為他們占據了最富庶的地區,經濟生產恢復無疑是最快的;而吳蜀是越來越弱。

由此可見,魏的強大和吳蜀的衰弱,是統一過程中缺一不可的條件。

而在曹丕的時代,吳和蜀衰落了嗎?顯然沒有,這又是時機不到。

別忘了,即使後期強大的魏(晉)從滅蜀到滅吳,也用了整整17年時間。


魏國實力強,只能說明曹丕掌握了統一三國的基礎,但何時在基礎上更進一步,曹操用了十多年都不知如何下手;曹丕僅執政了七年,他更是永遠無法等來這個機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被《三國演義》嚴重坑害的兩大名人

在《三國演義》中,魏國司徒王朗自告奮勇,跟隨曹真迎敵諸葛亮,曹真任大都督,王朗任軍師。這是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的事情。當曹真商量退敵之策的時候,王朗誇下海口,說只要他到陣前一番說辭,就能讓諸葛亮...

三國十大謀臣

謀臣:智囊通過自己的能力、學識幫助君主建立政權或實現自身抱負的一類人。1.臥龍諸葛亮才能:⭐⭐⭐⭐⭐地位:⭐⭐⭐8⭐⭐知名度:⭐⭐⭐⭐⭐影響力:⭐⭐⭐⭐⭐諸葛亮威風了幾千年,沒想到晚節不保,這兩...

這位謀士的計策,差點提前統一三國

三國時期是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年代,各大陣營里都有神機妙算的謀士,因此才造就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面。曹操手下謀士們各個都不白給,堪稱智囊團。其中前期五大謀士,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

如果諸葛亮不死,蜀漢能夠統一三國嗎?

在三國歷史上,無數英雄豪傑的英年早逝,給予這個時代留下了遺憾和唏噓。比如曹操的郭嘉,孫權的周瑜,都是典型的例子。而對於蜀漢來說,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可謂是最大的損失。那麼,如果諸葛亮不死的話,也即...

三國最牛謀士,差點讓曹操父子一統江山!

三國期間最牛叉的謀士是誰?你可能會舉出一大堆,比如諸葛亮、郭嘉、龐統等。可是有一個人,你可能不太注意。他是曹操這一派系的謀士,曾侍奉曹魏三代君主,他的目光十分獨到。如果曹魏父子可以完全聽從他的話...

足以改變三國歷史的謀士,卻發狂而亡!

東漢末年,中央朝廷日漸勢衰,地方勢力趁機做大割據一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路軍閥。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各軍閥之間經常相互火併,混戰不已。為了適應外界環境和滿足外界環境的需求,一時間英雄四起能人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