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重用奸佞,內亂中餓死屍體生蛆無人將其入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秋時期,齊桓公不甘心當一名平庸的君主,他立志稱霸天下,於是聽從大夫鮑叔牙的建議,把曾經與自己為敵的仇人管仲「請」回齊國,任以國政。

管仲不負所望,相齊後制定合理的政策,「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通貨積財,富國強兵。

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

但是齊桓公晚年有點驕傲自滿,不聽管仲的臨終勸告任用易牙、開方、豎刁等奸臣管理國政,導致國家出現混亂,齊桓公在人生的最後關頭栽了跟斗。

管仲治理齊國這塊地處東海之濱的國土,鼓勵民眾發展生產,互通有無,以達到通貨積財,富國強兵的目的。

在制定政策時,他特別注重與當時的社會風俗相適應。

他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

管仲不但能建法立制,使齊國走上富國強兵之路,在認識人方面也有獨到見解。

齊桓公四十一年,管仲病重,齊桓公前來探望,問管仲將來誰可接任宰相之職。

齊桓公問:「易牙這個人怎麼樣?」管仲說:「易牙殺自己的兒子以迎合國君,不近人情,這個人不能用。

」桓公問:「開方這個人怎麼樣?」管仲說:「開方父死不奔喪,違背親情迎合國君,這種人不宜親近。

」桓公又問:「豎刁這個人怎麼樣?」管仲說:「豎刁閹割自己以迎合國君,不合人情,也不能重用。

管仲死後,齊桓公聽從管仲之言逐3人出宮。

但離開小人,桓公食不甘味,於是桓公復召3人回宮。

其時,齊桓公年事已高,已面臨立儲之事。

豎刁、易牙、開方極力主張立長子。

後來齊桓公生病,豎刁、易牙他們為了矯托王命把王宮用高牆圍起,只留一個小洞,桓公飲食,全靠小太監從洞裡送入。

並很快連飯也不送了,桓公在饑渴中悲慘死去。

桓公死後,眾公子忙於爭奪王位,直到六十七日後才在老臣的建議下發喪,其時,桓公之屍已腐爛不堪,蟲蛆爬出戶外,惡臭難聞,齊國霸業隨之衰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