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想吃人肉,「廚神」為表忠心烹殺三歲幼子,君王特別感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秋時代有一位著名廚師,名叫易牙,也有寫成狄牙的。

他是齊桓公寵幸的近臣,用為雍人。

雍,古文作饔,是早餐、晚餐的意思。

易牙作為雍人,就是專管料理齊桓公飲食的廚師。

他擅長於調味,加上善於逢迎,所以很得齊桓公的歡心。

一次桓公對易牙說:「山珍海味我都吃膩了,只是沒吃過人肉,你如此會做菜,可知道怎麼烹製人肉嗎?味道又是如何?」桓公此言本是無心的戲言,而易牙卻把這話牢記在心,一心想著怎樣能作頓人肉宴給桓公吃,好博得桓公的歡心。

後來他看見自己的兒子,就把兒子殺了給桓公作人宴,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吃到一盤鮮嫩無比,從未吃過的肉菜,便詢問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著說,「乃臣子之肉,獻於大王嘗鮮」。

當桓公得知這是易牙兒子的肉時,內心很是不舒服,卻被易牙殺子為自己食的行為所感動,認為易牙愛他勝過親骨肉,從此桓公寵信易牙。

易牙和管仲同時在齊國作事。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為齊桓公創立霸業嘔心瀝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齊桓公去探望他,詢問他誰可以接受相位。

管仲說:「國君應該是最了解臣下的。

」齊桓公欲任鮑叔牙,管仲誠懇地說:「鮑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惡過於分明,見人之一惡,終身不忘,這樣是不可以為政的。

」齊桓公問:「易牙怎樣?」管仲說:「易牙為了滿足國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兒子以討好國君,沒有人性,不宜為相。

」齊桓公又問:「開方如何?」管仲答道:「衛公子開方捨棄了做千乘之國太子的機會,屈奉於國君15年,父親去世都不回去奔喪,如此無情無義,沒有父子情誼的人,如何能真心忠於國君?況且千乘之封地是人夢寐以求的,他放棄千乘之封地,俯就於國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過於千乘之封。

國君應疏遠這種人,更不能任其為相了。

」齊桓公又問:「易牙、開方都不行,那麼豎刁怎樣?他寧願自殘身肢來侍奉寡人,這樣的人難道還會對我不忠嗎?」管仲搖搖頭,說:「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是違反人情的,這樣的人又怎麼能真心忠於您呢?請國君務必疏遠這三個人,寵信他們,國家必亂。

」管仲說罷,見齊桓公面露難色,便向他推薦了為人忠厚,不恥下問、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說隰朋可以幫助國君管理國政。

遺憾的是,齊桓公並沒有聽進管仲的話。

易牙聽說齊桓公與管仲的這段對話,便去挑撥鮑叔牙,說管仲阻止齊桓公任命鮑叔牙。

鮑叔牙笑道:「管仲薦隰朋,說明他一心為社稷宗廟考慮,不存私心偏愛友人。

現在我做司寇,驅逐佞臣,正合我意。

如果讓我當政,哪裡還會有你們容身之處?」易牙討了個沒趣,深覺管仲交友之密,知人之深,於是灰溜溜地走了。

不久管仲病逝。

管仲認為易牙、開方和豎刁三人行為異於常人,包藏禍心,不可重用。

而齊桓公卻不認可,堅持重用易牙、開方和豎刁三人。

後來,易牙、豎刁等人果然為了個人的利益干預國政,引起齊國大亂。

齊桓公不但死於非命,以至再很長的時間裡不能入土安葬。

殘暴的事實證明了管仲識別人的非凡智慧。

傳說易牙干政事敗後避居彭城,操烹飪業至終,而易牙食療菜在彭城(今徐州)廣為流傳。

易牙雖有「殺子以適君」,並參與發動政變,被後人所唾棄,但易牙作為廚藝的化身,已深深融入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