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什麼北伐會失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為什麼北伐會失敗。
首先先看看諸葛的接班人,我們先看幾個備選方案和後來的實際接班人,大概有五個人——魏延,楊儀,蔣琬,費禕,姜維。
蔣琬是唯一一個在三國志本傳中諸葛亮提及的正統接班人。
有看官不服氣了,還有費禕呢!請注意貧道的表述,是本傳中,費禕的接班人位置,不是在本傳中出現的,而是在介紹李福這個人的時候,裴松之引的注中出現的,這個暫且按下不表。
先說一下蔣琬,到底是何時被選中當這個接班人的?
至少是在馬謖死之後,即建興六年,甚至是在丞相府長史張裔死之後,即建興八年。
因為張裔死之前,蔣琬並沒有坐上這個位置,他那些給諸葛亮前線送兵送糧的偉大事跡,基本都是張裔在協調完成的。
從建興八年開始正式走入諸葛亮的視線,總得幹個幾年證明一下自己的能力,到諸葛亮建興十二年去世,蔣琬這個接班人被確定和考察的時間,滿打滿算也就只有四年,是比較倉促的。
有的看官不同意了,諸葛亮對蔣琬的欣賞早得很吶,劉備在時,因為蔣琬不理政事,又爛醉如泥,準備將蔣琬給咔嚓的時候(這段是不是聽起來特別熟?這是龐統、張飛事跡的原型之一),諸葛亮就表揚過蔣琬,說——
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你看看,非百里之才啊,多麼高的評價啊。
但類似的評價也不止給過蔣琬,也給過別人,比如說廖立,諸葛亮就評價是——
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而龐統是有名的「非百里才」,這是魯肅的評價。
另外,按照裴注的說法,諸葛亮也高度評價過劉巴,說——
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即劉巴)遠矣。
所以,一個非百里之才的評價,不足以完全支持諸葛亮選擇蔣琬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不過這不妨礙諸葛亮還是選擇了蔣琬。
至於選擇蔣琬的原因,明面上,三國志里講得很清楚了,就是蔣琬「托志忠雅」等等,暗地裡還有一個原因,是諸葛亮不方便在明面上說的。
那個原因又是什麼呢?
說到底,還是為了保姜維,諸葛亮希望用蔣琬作為一個中間過渡的人物,最終將權力落實到姜維的身上,因為他發現姜維無論從文武、忠誠、對北伐的堅持,都是他最合適的繼承者。
先來看看諸葛亮對姜維的評價,這是給張裔和蔣琬的私信里說的——
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
其人,涼州上士也。
永南指李邵,看官們可能不熟悉。
季常大家就再熟悉不過了,即是前文多次講到的馬良。
這兩人都是偏政工型人才,馬良的能力前文已經說過了,是非常強的。
而此時的姜維不過是一個27歲的、剛剛加入蜀漢的小伙子,諸葛亮評價是「思慮精密」,一下子把馬良等人比下去了。
這可以看作是對姜維「文」這一方面的肯定。
不止如此,諸葛亮繼續評價——
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
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旣有膽義,深解兵意。
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在政工方面,姜維是「思慮精密」,而在將略方面,姜維是「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所以將中軍中的護衛軍虎步兵給姜維指揮,負責中軍的安全。
中軍相當於一支軍隊的大腦,因為統帥諸葛亮就坐鎮中軍,所有的將令也都是從這裡發出,此處的安全也就尤為重要。
讓一個降將負責自己和整個軍隊大腦的安全問題,可見諸葛亮對姜維的信任和愛護。
諸葛亮是給過不少人以很高的正面評價,但如此兩次三番,涉及政、軍兩方面的高度評價。
恐怕也就只有姜維享此殊榮了。
更重要的是,諸葛亮述說的對象是張裔和蔣琬,還是私信。
對一個將來要接班的蔣琬,頻繁講另一個將領的好話,還把蜀中的大牛馬良這樣的直接比下去了,這屬於諸葛亮的一種暗示。
看官們要說了,那既然有這個想法,諸葛亮幹嘛不直接讓姜維接班?
因為姜維是降將,在政治環境複雜的蜀漢來說,血統和地域是極其講究的,姜維血統不純,地域更是不佳,既不屬於荊州派,又不屬於益州派,天生的被排擠對象,後來的發展也確實證明了諸葛亮的擔憂。
因此,諸葛亮需要一個跳板和過渡,來完成這個接力棒。
看官們要說了,等等等等,不對啊,你這不對啊,明明諸葛亮還說到了蔣琬不在了就讓費禕來嘛,怎麼可能是姜維呢?
看官們莫急,費禕的問題我們先放一放。
諸葛亮在234年死於五丈原,但沒有在軍前留下明確的遺命指認接班人,這樣一來,擺在姜維和所有人面前的,是比費禕更加棘手的一個人。
那個人就是魏延,
坊間傳言,諸葛、魏延不和,大概是因為三件事情,一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不被採納,二是街亭時重用馬謖,而不是宿將魏延,三是諸葛臨死之前安排退兵,本來安排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而後卻丟下一句,魏延要是不走,你們就自己走好了。
那麼他倆是不是不和呢?我們先來捋一捋。
子午谷奇謀魏延是沒有用成,但還真有一人用過,不過是反著用,不是由漢中突襲長安,而是由長......
-----------------------------
1, 魏延不是兩次封候,他第一次封的是亭候,第二次是在亭候的基礎上晉升縣候,
2,魏延在劉備時代和劉禪時代都是受重用的,劉備時期雖然沒有封候,但是已經晉升到跟關羽張飛比肩的方面大將,劉禪時代,是他的職務,爵位迅速晉升的時代,但是實際權力並沒有任何升遷,雖然爵位,職務達到僅次於諸葛亮的高位,但是都不是諸葛亮希望看到的,是出自劉禪的恩惠,所以諸葛亮在安排後事的時候才會避開魏延,
而只要荊州幫掌權則必然旗幟鮮明地繼續北伐事業,即使實力不濟口頭上也要喊的跟真的一樣,這是他們壓制益州幫從而保持權位的邏輯基礎。
高喊漢賊不兩立這個高調不是為了讓自己顯得偉光正,而是如果你不占據正統你就是分裂勢力,益州土豪為什麼服從你呢?無力北伐你一個如此貧弱的存在就沒有道理。
後期譙周能夠蠱惑人心是因為大家願意被蠱惑,這是蜀國的邏輯困難,但更是吳國的。
蜀國和吳國的區別就是蜀國有自己的底線——不能和魏國言和,這即是蜀國對內的光榮也是蜀國對外的負擔。
猇亭之戰劉備和陸遜三峽相持大半年,就是等孫權撐不下去交出荊州,但是孫權沒有自我設限,他可以向魏國裝孫子。
但是在國內我一說漢賊不兩立你連口都不要開,除非你自願做蜀國的叛賊,益州幫和平上台是不可能支持的。
北伐支持者甚少,所以諸葛亮內心憂懼,曾經兩次給後主劉禪上表,闡述北伐的意義。
諸葛亮在慢慢尋找著繼承人,誰能夠承擔興師北伐的重任,真的很讓諸葛亮大費腦筋。
後來,圍攻天水的時候,名將趙雲竟然被一無名小卒打敗了,後來才知道,這個人叫姜維,然後諸葛亮用計收降了姜維,終於把平生所學,傳授給了姜維,囑咐他繼續興師北伐。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把重任交給當時的名將如趙雲、魏延等,反而交給一個無名小卒投降的姜維呢,江湖認為這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二人有共同的志向。
諸葛亮未出茅廬的時候,就為劉備謀劃了遠大的政治藍圖,那就是中興漢室,還於舊都。
當時蜀漢好多人都安於現狀,希望偏安一隅,連劉禪也是這樣想法。
不想憑藉自己的薄弱力量和曹魏硬拼,更不希望北伐。
經過諸葛亮細心的考察,發現「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這是孔明的原話,說這個人滿腦子想的是大漢江山,而且通曉兵法。
這一下子,無疑諸葛亮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其次,調和各派矛盾的產物。
諸葛亮統治下的益州,即是蜀漢的大本營,既有劉備從涿州帶來的原班人馬,也有徐州舊部,還有荊州敗退的將領,最主要的還有益州本土的將領。
這些人放在一起,矛盾不是沒有。
儘管諸葛亮善於做思想工作,也很難做到盡善盡美。
收降一個才華卓越的將軍,並且逐步擴大他的影響,從而帶動整個軍隊和國家的變革。
而姜維是投誠的將領,無根無派,自然要以丞相馬首是瞻。
第三,名將的年齡。
當時能夠上戰場殺敵的將軍不是沒有,趙雲就可以。
想當年,長坂坡保護幼主突圍,何其雄壯。
可惜年齡大了。
況且趙雲很少組織過大規模的兵團作戰,往往充當的是先鋒的職責。
另一個將軍是魏延,總是和諸葛亮的思想有衝突。
諸葛亮自然不放心。
第四,消極思想的存在。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很多投降的老臣如譙周都與諸葛亮思想相左,尤其是譙周,精通經史,在當時學問也高,曾經反對諸葛亮的北伐,指責諸葛亮。
諸葛亮當時雖然很惱怒,可是也沒有處置譙周。
後來後主投降,譙周很賣力。
最後,姜維在戰場能打敗名將趙雲,名聲顯赫,而且頗能用計。
應該說這是平地一聲雷。
趙雲的名氣很大,也是諸葛亮出征的左膀右臂,而且當年多少大戰都有此人。
由於輕敵,也由於姜維的慎重,在這次交戰中,讓趙雲對這位血氣方剛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卒產生了好感。
總之,戰場上瞬息萬變,優秀的指揮員總能發現良機。
而領導者往往以發現人才作為自己最大的目標,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正是這個道理。
在諸葛亮去世的歲月里,姜維能夠獨立支撐那麼多年,其間多次北伐,儘管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不過與諸葛亮的囑託相比,姜維畢竟盡心盡力了,而且在當時即使諸葛在世,也很難與曹魏抗衡,一統中原。
三國中最膽大的蜀漢將領,忠義兩全,捨生取義,竟然不是關羽
三國迷們,對武聖關羽都推崇有加,雖然他後來因剛愎自用,破壞了諸葛亮定下的基本國策」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導致蜀國大傷元氣,但是他忠義兩全,捨身取義的氣概依然被後世所傳頌!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這員將...
諸葛亮為什麼看中姜維,傳授畢生所學,而不是非常倚重的魏延大將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我們熟悉的三國歷史之中,姜維給我們的感覺,作為一名降將,卻被諸葛亮看中,招納之後,就破格提拔,並且親自帶著他刷戰爭經驗,將畢生所學全部傳授給姜維,故而成為諸葛亮內定的接班人。...
正史中到底有沒有姜維這號人 姜維真實的武力:竟然超過了猛將趙雲
姜維是誰?看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姜維(公元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漢族人。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軍工官銜達到大將軍。死後追封為「開明王。」關於姜維的背景會讓很多人...
戰場上打敗趙雲的將領,諸葛亮一眼相中,選他作為繼承人
名將姜維劉備死後,劉禪繼位。朝中大權有諸葛亮掌控。因為北伐支持者甚少,所以諸葛亮內心憂懼,曾經兩次給後主劉禪上表,闡述北伐的意義。諸葛亮在慢慢尋找著繼承人,誰能夠承擔興師北伐的重任,真的很讓諸葛...
諸葛亮明知馬謖會失街亭,為什麼還要派他去
最近一直在看吳秀波老師的《虎嘯龍吟》,今日看到馬謖失街亭,孔明揮淚斬馬謖,孔明明知馬謖極有可能丟失街亭,自己有非常喜歡馬謖,但為什麼又要派馬謖去守街亭?今天我在這裡談談我自己的想法跟家交流?大家...
諸葛亮為什麼不讓魏延作為繼承人,而是降將姜維?
熟讀三國歷史,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成為蜀漢的大佬,一生六出祁山,致力於北伐。諸葛亮北伐期間,刻意這培養繼承人,其中官居征西大將軍的魏延和征西將軍的姜維成為比較合適的人選。然而諸葛亮臨終之後,沒...
司馬昭想殺了劉禪,阿斗只說了7個字,司馬昭立刻打消了念頭
大家都知道劉禪劉阿斗,他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兒子,也就是蜀漢第二任皇帝,史書稱為後主。劉備坎坷一生,一半輩子漂泊不定,年過半百才生下了他,劉禪一生的路也是坎坷不平,當年曹操南下時打敗劉備,劉備為了...
諸葛亮親自挑選的5位接班人,為何第一個又被他親手殺死
在《三國演義》里,不管文官還是武將,蜀漢陣營中占的人數雖然不是最多人。但絕對是最優秀的,劉備手下的五虎將關、張、趙等人都是鮮有敗成績的高手,而在文臣方面,一個天才軍事家諸葛亮幾乎可以頂得上其他陣...
後諸葛時代——繼承者的面壁計劃
對中國歷史的敘述,不外乎以人物為主線的紀傳體和圍繞時間軸展開的編年體。然而這一篇文字若採用紀傳體,則有很多三位主要人物共同經歷的歷史事件不得不重複敘述。若採用編年體,則無法講述人物的早期經歷。...
蜀國人才不足,大多是蜀國人口太過稀少,而諸葛亮也有一定的責任
漢末年,經過不斷的諸侯混戰,最後形成了魏蜀吳三國訂立的局面。這段歷史,被稱為三國時期。三國之中,魏國實力最強,吳國次之,蜀漢最弱。蜀漢前期有荊州和益州兩塊地盤。到了後期,蜀漢名將凋零,地盤只剩下...
別說蜀漢無人!諸葛亮死後蜀漢還有29年國運
有句話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說的是姜維北伐時,當時蜀國能征善戰的大將都已去世,無人可用,只好讓原本在關公帳下做主簿的廖化(做過山賊,歸順關羽)做先鋒。這句話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嘲笑蜀國後期無大...
諸葛亮視姜維為國士系誤判 其實姜維是一位心理不健康的偽君子
著名詩人陸遊曾寫過一首詩《劍門感蜀亡事》:自昔英雄有屈信,危機變化亦逡巡。陰平窮寇非難御,如此江山坐付人!詩中對歷史人物姜維表達了傷懷之意。這位引起陸遊感懷的英雄姜維何許人也?姜維(202年-2...
從諸葛亮評姜維「涼州上士」,一窺三國時期蜀漢的政治派系。
各位讀者,大家好。上期內容我們聊到了馬謖,也聊到了姜維投蜀的官職。丟掉街亭導致蜀漢北伐失敗,諸葛亮真的揮淚斬馬謖了嗎?那麼本期內容,讓我們談一談諸葛亮對姜維的評價,一窺蜀漢政治派系。亮與留府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