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打敗趙雲的將領,諸葛亮一眼相中,選他作為繼承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名將姜維

劉備死後,劉禪繼位。

朝中大權有諸葛亮掌控。

因為北伐支持者甚少,所以諸葛亮內心憂懼,曾經兩次給後主劉禪上表,闡述北伐的意義。

諸葛亮在慢慢尋找著繼承人,誰能夠承擔興師北伐的重任,真的很讓諸葛亮大費腦筋。

後來,圍攻天水的時候,名將趙雲竟然被一無名小卒打敗了,後來才知道,這個人叫姜維,字伯約。

然後諸葛亮用計收降了姜維,終於把平生所學,傳授給了姜維,囑咐他繼續興師北伐。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把重任交給當時的名將如趙雲、魏延等,反而交給一個無名小卒投降的姜維呢,江湖認為這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二人有共同的志向。

諸葛亮未出茅廬的時候,就為劉備謀劃了遠大的政治藍圖,那就是中興漢室,還於舊都。

當時蜀漢好多人都安於現狀,希望偏安一隅,連劉禪也是這樣想法。

不想憑藉自己的薄弱力量和曹魏硬拼,更不希望北伐。

經過諸葛亮細心的考察,發現「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這是孔明的原話,說這個人滿腦子想的是大漢江山,而且通曉兵法。

這一下子,無疑諸葛亮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其次,調和各派矛盾的產物。

諸葛亮統治下的益州,即是蜀漢的大本營,既有劉備從涿州帶來的原班人馬,也有徐州舊部,還有荊州敗退的將領,最主要的還有益州本土的將領。

這些人放在一起,矛盾不是沒有。

儘管諸葛亮善於做思想工作,也很難做到盡善盡美。

收降一個才華卓越的將軍,並且逐步擴大他的影響,從而帶動整個軍隊和國家的變革。

而姜維是投誠的將領,無根無派,自然要以丞相馬首是瞻。

第三,名將的年齡。

當時能夠上戰場殺敵的將軍不是沒有,趙雲就可以。

想當年,長坂坡保護幼主突圍,何其雄壯。

可惜年齡大了。

況且趙雲很少組織過大規模的兵團作戰,往往充當的是先鋒的職責。

另一個將軍是魏延,總是和諸葛亮的思想有衝突。

諸葛亮自然不放心。

第四,消極思想的存在。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很多投降的老臣如譙周都與諸葛亮思想相左,尤其是譙周,精通經史,在當時學問也高,曾經反對諸葛亮的北伐,指責諸葛亮。

諸葛亮當時雖然很惱怒,可是也沒有處置譙周。

後來後主投降,譙周很賣力。

最後,姜維在戰場能打敗名將趙雲,名聲顯赫,而且頗能用計。

應該說這是平地一聲雷。

趙雲的名氣很大,也是諸葛亮出征的左膀右臂,而且當年多少大戰都有此人。

由於輕敵,也由於姜維的慎重,在這次交戰中,讓趙雲對這位血氣方剛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卒產生了好感。

總之,戰場上瞬息萬變,優秀的指揮員總能發現良機。

而領導者往往以發現人才作為自己最大的目標,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正是這個道理。

在諸葛亮去世的歲月里,姜維能夠獨立支撐那麼多年,其間多次北伐,儘管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不過與諸葛亮的囑託相比,姜維畢竟盡心盡力了,而且在當時即使諸葛在世,也很難與曹魏抗衡,一統中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鄧艾只有2000兵馬,憑什麼逼迫劉禪投降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大勢力。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在蜀漢建立後的數十年時間,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

蜀漢後主劉禪投降曹魏之前,姜維在幹什麼呢?

東漢末年,朝政崩壞,群雄四起,天下大亂。漢室宗親劉備,奮然起兵,志在興復漢室,匡正天下。最終曹操雄霸北方,孫權盤踞江東,劉備屹立西蜀,最後成了魏、吳、蜀三國鼎立之勢。劉備死後,後主劉禪繼位。丞相...

三國的蜀國成也孔明,敗也孔明

三國時期一直是大家都非常喜歡的歷史時期。這個時期,猛將如雲,名士輩出。實力最弱小的蜀國建立時,就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而且五虎上將的粉絲也不在少數。魏國則有典韋、張遼、李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