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成語故事:唱籌量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檀道濟是南北朝時期宋朝著名軍事將領,是宋武帝劉裕的開國元勛。
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後,檀道濟被晉封為武陵君公,拜征南大將軍。
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檀道濟統率大軍向北進攻,去征討北魏。
第二年二月來到現在的河北、山東、河南一帶,在這裡與魏軍一連打了三十多仗,大都獲勝。
當他們到達歷城(今山東濟南市郊),時,遭北魏大將叔孫建等騎兵的截擊,所帶糧草被焚燒,大軍眼看就要絕食,無法再向前攻擊,只能退軍。
大軍退至今邯鄲市曲周縣黃河故道一帶時,檀道濟部下有士兵投降北魏,將宋軍缺糧的情況都告訴了北魏將領。
魏軍得到這一消息,馬上將檀道濟的人馬團團圍住,準備一舉將其消滅。
檀道濟眼看大禍臨頭,獨自在大帳里思考對策,突然一陣風吹進帳內,將黃河故道的滿地黃沙吹起,這給了他啟示,馬上有了主意。
他命令軍士趁夜色將沙子裝入袋內,一邊裝一邊口中大聲吆喝著數目,「一斗、二斗、……一石,二石……」天將亮時,營中堆起一堆一堆的「糧食」,然後將營中僅有的一點糧食,全灑在裝滿沙子的袋子上。
遠處一看,真好像大批的糧食在那裡。
魏軍望見宋軍營中一堆堆的「糧食」,確定宋軍並不缺糧,因此將投降過來的宋軍士兵當作「間細」斬首。
檀道濟又命士兵全部整齊穿戴盔甲,自己則一身素服,率隊整齊地走出軍營。
魏軍見宋軍不慌不忙,如此從容走出來,感覺其中必定有埋伏,遲遲不敢靠近,更不敢進攻。
就這樣,檀道濟率軍安全撤出。
《三十六計》的作者竟是被冤殺的他!
《三十六計》又叫三十六策,指的是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分為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六套戰法,每套戰法又含有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它是根據我國古代豐富的鬥爭經驗和漢族軍事思...
功高震主,被疑心成「司馬懿第二」遭冤殺後,國家屢遭敵侵
話說這一日,北朝北魏的將軍們聽說了一個激動人心的好消息,南朝劉宋的一個牛人掛了!「喜訊」傳來,魏軍將領皆歡呼雀躍彈冠相慶,他們都興奮地高呼:「檀道濟死啦!南方再也沒啥可怕的啦!」此後,失去檀道...
檀道濟的故事 南朝名將檀道濟的軼事有哪些
檀道濟(?—公元436年),南朝宋名將。漢族,祖籍高平金鄉(今屬山東金鄉縣卜集鄉檀莊),出生於京口(今江蘇鎮江)。身出寒門,從軍20餘年,由士兵升至大將軍。東晉末,從劉裕攻後秦,屢立戰功,官至征...
中國歷史上和孫子兵法齊名的三十六計創始人!
檀道濟(?-公元436年),南朝宋將領。漢族,祖籍高平金鄉(今屬山東金鄉縣卜集鄉檀莊),出生於京口(今江蘇鎮江)。身出寒門,從軍20餘年,由士兵升至大將軍。東晉末,從劉裕攻後秦,屢立戰功,官至征...
軍中缺糧,有人想要投降,將領命士兵用沙子冒充糧食,大軍得以全軍而還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軍隊南侵到國都附近。南朝宋文帝登上石頭城眺望,大有憂色,嘆息道:「若道濟還在,豈能淪落至此?」但此時,檀道濟已經蒙冤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