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初最有實力爭天下的兩大諸侯,不是曹操、袁紹,而是2個草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如今打架耳熟能詳,其實三國時期是非常短暫的,電視劇版的《三國演義》中,前半段嚴格來說是東漢末年,而不是三國時期。
東漢末年,各地百姓起義多如牛毛,很多史學家們認為,百姓起義的原因除了但是連年大旱之外,還跟一個奇葩政策有關——買官制。
當時的官職是可以話錢買的,也就是說,你可以沒才,但是一定要有財。
由於買官價格非常高,導致一些家族舉族之力購買官職,這樣就造成了家裡買了官之後沒錢了,那怎麼辦呢?搜刮民脂民膏!這就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當官的不為百姓謀福利(因為是買的,很可能即便他有那個心,也沒那個能力),而是用來作為一個斂財的手段,這個政策當時的實施者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
「賣官受錢,天下忠篤之士怨望」(《後漢書》)。
並且當時的漢朝天災不斷,很多地方大旱,百姓顆粒無收。
久而久之,漢朝的百姓再也忍受不住這種生活了,黃巾起義爆發了,這次起義是我國歷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宗教形式的起義。
由於漢朝早已失去百姓們的擁護,起義軍隊迅速壯大,很快就對漢朝的統治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雖然後來這場起義被鎮壓的,但是漢朝也是損失慘重。
起義軍之所以這麼迅速的擴張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當時漢朝地方武裝力量不強。
起初漢朝為了加強對各州的控制,朝廷委派親信前去各州做監督作用,即為刺史。
但是由於刺史並無實權,當地發生人民起義或叛亂的時候,刺史沒有辦法第一時間解決,鎮壓叛亂的時間比較久,因此導致了起義聲勢逐漸擴大而得不到有效鎮壓,朝廷為此叫苦不迭。
經過這次事件之後,漢靈帝汲取經驗,將刺史制改為州牧制,就是為了應付這種突發事件(搞不明白這皇帝怎麼想的,不從根本上找原因)。
之前的刺史是朝廷派遣到地方監督作用,刺史只有監督並無實權。
隨著州牧制的改革,刺史搖身一變,變成了擁有軍政大全的州牧,這樣農民起義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被壓制。
漢朝一直在為這個政策洋洋得意,卻不知道一個更大隱患在向他們襲來。
由於東漢的衰落,朝廷對地方管制力減小,並且由於根本原因沒解決(百姓問題,官員剝削,天災),起義事件頻頻爆發,各路諸侯或為了自保或為了鎮壓起義,開始招兵買馬,積攢自己的實力。
此消彼長之下,朝廷地位越來越低,諸侯實力越來越強,久而久之朝廷再也管不住他們了。
各路諸侯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擁兵自重,再也不把朝廷放在眼裡了。
在這個社會背景下諸多勢力林立,其中就有兩個人非常具有代表性,非常有可能爭奪天下,不是曹操,也不是袁紹,而是他們兩個:
第一個就是董卓
看過三國的都知道,東漢末期董卓的勢力有多強,他可是真正意義上的大boss,年輕時期的曹操見了他都要低聲下氣的。
這個人的成長史是非常有趣的:武將出身的他年幼時家道中落,靠著自己在兵營中摸爬滾打,逐漸受到何進的賞識,並且被任命為并州刺史,當時的東漢宮廷官宦和外戚們的爭鬥不斷,并州與朝廷相聚較遠,因此對并州的管制力度較小,董卓並不受宮廷內爭的影響,並且正好趕上好時機,刺史改為州牧。
擁有了兵權的他迅速壯大自己的實力,儼然成為了一個土皇帝。
上天給了他第一個機會之後繼續垂青他,當時宦官和外戚爭鬥已經到了關鍵地步,外戚們命他幫忙除掉宦官實力,董卓也是一個老油條,怎麼會沒有自己的心思?雖然他口頭上答應的很好,就是磨磨蹭蹭的出兵緩慢,最終等董卓到了洛陽之後,他們雙方已經拼的兩敗俱傷了,此時的董卓簡直就是坐收漁翁之利。
他的軍隊迅速占領洛陽,朝廷的人官員都都他給一一控制。
可以說,董卓手裡的牌好的不能再好了。
控制朝廷,手握西涼精兵,手下大將哥哥能征善戰,並且董卓發展的最早並不受影響,其他諸侯都在發展階段,實力不足為懼。
可以說只要他穩定發展,天下唾手可得!
但是此時的他,飄了!
他進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廢舊帝,立新帝,此舉引起各路諸侯憤怒對其群起而攻之。
並且他不懂得籠絡人心,自己為老子天下無敵,放縱自己燒殺搶奪,並且殺害朝廷大臣,導致人心渙散。
最終在大臣們的密謀下,對董卓的手下呂布進行策反,死在洛陽,一手好牌毀在自己手裡,可謂是老天造就了董卓,給了他那麼多機會,卻被自己給玩壞了,用現在話來講,簡直是「草包」一個。
第二個人就是劉表
劉表這個人可以說也是具備爭天下的能力的,先看他所處的位置——荊州。
荊州是後來劉備發家的地方,地理位置優越,並且人傑地靈,天災很少,在當時是一個比較富裕的州郡了。
自古以來,只有有糧就不缺軍隊,並且他很有治理能力,百姓們安居樂業,很少發生掙亂。
因此劉表的先天條件是非常豐厚的,此時的局勢非常混亂,各個諸侯疲於應對,不像三國時期那樣局勢已經很明朗了,三個國家互相牽制。
如若劉表起兵爭雄,以戰養戰,以富饒的荊州作為後盾,那些一盤散沙的諸侯們根本不是對手。
但是有這麼一手好牌的劉表,也敗了!主要還是性格原因:
第一:劉表此人雖然有治理能力,但是卻非常多疑和小心眼,不會任用人才。
他看不上那些比他有才能的人。
荊州市人傑地靈的地方,三國里的名人志士都喜歡在荊州隱居。
比如:龐德公、水鏡先生司馬徽、徐庶、龐統、諸葛亮等,都是有大才能的人。
然而除了水鏡先生之外劉表一個都沒請,並且見了水鏡先生之後還看不起他,認為他不過一介書生,沒什麼用。
第二點就非常氣人了,那就是劉表他比較糾結。
漢朝內爭的時候他中立;討伐董卓的時候他中立;討伐曹操的時候他也中立!不能說他不想打,其實他也是想打的,只不過是一直舉棋不定。
劉備去投奔他的時候,曾讓劉表趁著曹操出兵,許都空虛而去襲擊許都,從而坐擁天下。
但是劉表並沒有採納劉備的建議,後來曹操回去之後才追悔莫及。
手下的建議也不聽,最終錯失了非常多的機會。
東漢末年正是創業的好時候,機會遍地都是。
當時的曹操、袁紹、劉備、孫權等都還沒有成為氣候。
而擁有最多機會最大優勢的董卓和劉表,因為自己的愚蠢而葬送,說他們是「草包」真的是一點不為過。
當然我們不能以結果作為導向,正是因為有如此多的不確定性,才導致了歷史上出現這麼多的典型事件。
作為後世的我們應該引以為戒。
荊州到底是誰的?夢三國的漢朝封地
荊州本不是孫權的,也不是劉備的,是漢朝的皇帝的。 在東漢末年,靈帝既死,少帝既廢,獻帝初立之時,各州、各郡的長官於袁紹等人的號召之下,紛紛出兵討伐董卓。當時,荊州的刺史是王睿,長沙的太守是孫堅。...
我本是治理天下的能臣,卻錯生在這亂世
1、提起劉表,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難免想到一個有些無能的老人家形象,但老人家也有年輕的時候,年輕時也做過聲名赫赫的大事。 劉表是個讀書人,少年成名,長的又高又帥,年紀輕輕就與同鄉另外七名儒生合稱「...
千里走單騎,別說什麼關羽,要說先說孤膽英雄、赴荊州上任的劉表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 在孫堅殺掉荊州刺史王睿之後,董卓把持的東漢朝廷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擺在劉表面前除了一個看著不錯的官位之外,前面卻是一大堆的難題。如今的荊州北邊是袁術討伐董卓的...
十八路諸侯44:蒯越妙計助劉表定荊州,伐董諸侯躊躇不前遭吐槽
被董卓把控的東漢朝廷任命為荊州刺史的劉表,單槍匹馬入宜城,求計於蒯良、蒯越、蔡瑁。蒯、蔡兩家都是襄陽附近的大族,本身就有實力。再加上這三位都不是等閒之輩,特別是蒯越,給劉表提出了具體安定荊州的策...
十八路諸侯82:曹操是怎麼起家的?陳宮怎麼會擁立他為兗州刺史?他的青州軍從那來的?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之前幾期我們一直都在講東漢中央朝廷發生的事, 董卓被殺、王允把持朝政、李傕等人造反攻陷長安等。中間提到了李傕他們把控住朝廷之後,兗州刺史曹操派使者向李傕、郭汜示...
東漢末年,劉氏皇族有四人擔任州牧,為何還不能拯救東漢?
「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是漢高祖劉邦做了皇帝之後,與群臣以殺白馬的方式定立的盟約,又稱白馬之盟。目的是讓劉氏子孫永保江山。同理,如果劉氏子孫中,如果有德才兼備者,比之其他人,則更容易升遷;雖...
三國四大大漢室宗親,山大王劉焉,荊州王劉表,蜀漢王劉備!
文-小七說三國,原創圖文,侵權必究!在三國,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各地諸侯都開始割據一方,以圖霸業。然後大漢王朝的統治之下還有不少以漢室宗親為代表的諸侯,益州的劉焉,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劉虞,還有四散...
劉表真的「虛名無實」麼?還原一個真實的劉表。
《三國演義》二十一回「煮酒論英雄」里,曹操曾經對當時的各路諸侯進行了點評。當談及荊州牧劉表時,曹操不屑一顧,「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千年來,人們對於這個占據荊州長達十八年,號稱八俊之一的劉...
孫堅:夾縫中奮發生存的英雄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起,逐鹿中原。無論是奸詐如董卓袁術,仁德如劉備陶謙,寬宏如袁紹劉表,還是奸雄曹操英傑孫權,那都是盼著裂土分茅,割據一方。而在三國群雄中,有那麼一個另類人物,被後世史家裴...
三國演義中,這幾個實力強大的諸侯,為何總是被人們忽略
三國演義中,在東漢末年隨著董卓入駐洛陽,掌控朝政,關東各地群雄並起,隨著袁紹一聲號令,十八路諸侯聯合討董,掀開了東漢末年諸侯紛爭的戰爭大幕。雖然最後魏蜀吳三分天下,曹操、劉備、孫權笑到了最後,各...
每天說三國,頭號人物曹操怎麼起家知道嗎?他怎麼當上兗州刺史的?和陳宮什麼關係?青州軍又是怎麼來的?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之前幾期我們一直都在講東漢中央朝廷發生的事, 董卓被殺、王允把持朝政、李傕等人造反攻陷長安等。中間提到了李傕他們把控住朝廷之後,兗州刺史曹操派使者向李傕、郭汜示...
漢末六大宗室諸侯,一人加速了漢室的滅亡,一人延續了漢室的傳承
東漢末年,自董卓擅權專政後,天下諸侯並起,皇帝成為擺設和各方爭權的工具,無論是董卓之後的李傕郭汜,還是其後的曹操迎逢天子到許都莫不如此。雖說如此,但是忠於漢室的人還是很多,就連曹操身邊最信任的...
這兩個諸侯強大的時候,曹操劉備還在流浪,但卻錯失稱霸三國良機
(說歷史的女人之三國系列第44期)導讀:首先我們看一下三國初,即東漢末年的朝局和民間情況。第一我們確定一下東漢末年的時間劃分,根據史載來看東漢末年指的是公元184年到公元220年,這中間的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