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琪|武侯祠:諸葛亮是因為感激劉備「三顧」的知遇之恩才出山的嗎?好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揚揚導讀】「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或許,我們更多地是從杜甫這首著名的詩中,知道了錦官城,知道了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位於成都市武侯區,是紀念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堂,也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

諸葛亮是一代賢臣名相,是傑出的政治家。

他既是忠烈之臣,又是智慧的化身。

下面我們推薦這篇關於武侯祠與諸葛亮的文章,分享作家的解讀。

看更多文章,請按「關注」按鈕。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350年前,一個生活在由強盛而急劇衰落的時代的偉大詩人,窮愁潦倒,在戰亂頻仍的秋天,艱難地爬過秦嶺,流落西南,來到蜀中。

致君無路,報國無門,一腔熱血與滿腹經綸,卻不能得到盡情發揮的機會。

昔日的前聖們,不能與其同時;異日的後賢們,不能與之共事。

耳聞先聖先賢們的豐功偉績,目睹他們留下的斑斑遺蹟,渴望為國家建功立業的年過半百的詩人,感慨萬端,揮毫寫下了這首名叫《蜀相》的七律。

也許,我們很多人就是從這首詩,最先知道「錦官城」和「丞相祠堂」、最早認識成都這座城市的。

在我曾經年幼的想像中,森森的柏樹參天而立,漫漫的綠草鋪滿原野;斑斕的蝴蝶,在花叢中歡快地追逐;靈巧的黃鸝,在樹枝上婉轉地展示著歌喉……「丞相祠堂」,既給人以威嚴、莊重的神秘,又讓人感到輕快、親近的愉悅。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看似相悖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呢?

隨便翻開哪一張成都市區地圖,我們都可以看見老南門外南河岸邊,有一塊方方的綠底白紋的圖案。

那翠色的綠,如同經霜的松柏,堅貞而又生機盎然;那耀眼的白,就像雄渾的青藏高原上藍天襯托下的白雲,聖潔而又純厚。

這就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給五朝古都成都留下的深深的烙印――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不僅僅是祭祀武侯之祠堂。

它本來是劉備墓、劉備廟、武侯祠三部分的合稱,是紀念諸葛亮、劉備以及蜀漢群臣的一處祠堂。

其大門上方牌匾上雖然周吳鄭王地題著「漢昭烈廟」的鎦金大字,可是,在我看,一丈高的石碑,高不過萬丈高的口碑;從古至今,人們都習慣地稱之為「武侯祠」。

生前高高在上、君臨西南、敢與號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逐鹿中原、一爭天下的蜀漢昭烈皇帝劉備,也不得不讓位於他生前所依賴的「水」――丞相諸葛亮,死後即使心不甘情不願,大概也只能徒呼「奈何奈何」了。

東漢末年是一個天下板蕩、生民塗炭的動亂時代。

先是桓帝、靈帝之時,因皇帝幼年即位,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中央政權。

他們扶持羽翼,任人唯親,肆意兼并土地,殘酷壓榨百姓;後是士大夫集團與宦官集團的激烈衝突,引發「黨錮之禍」,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分裂。

當時的國家已經到了「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的境地,而從皇族到各級地方官吏,還在窮奢極欲,大肆揮霍。

靈帝為了增加收入,甚至公開在西園賣官鬻爵。

花錢買官,這樣的「瘟神」到了地方上,誰不加倍搜刮老百姓?

國家危機四伏,而統治階級尚不覺悟。

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爆發了以張角為首的聲勢浩大的黃巾軍農民大起義。

東漢王朝驚恐萬狀,皇帝、外戚、宦官、官僚和士大夫,他們暫時拋棄了他們的矛盾,全力以赴,鎮壓了農民起義軍。

可是,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董卓坐大。

董卓死後,袁紹、袁術、公孫瓚、曹操、劉表、孫策等人先後占據州郡,成為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公元181年,諸葛亮出生在烽煙不息、戰火四起的時代。

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已見之於《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史書,用不著我這樣的凡夫俗子再去狗尾續貂,胡亂平章;其人其智,經過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的大力渲染,更是無以復加,簡直到了魯迅所說那種「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地步。

但是,「諸葛大名垂宇宙,忠臣遺像肅清高。

」自諸葛亮去世後近1800年來,人們喜歡他,愛戴他,崇拜他,將他由人而神,由神而聖,塑造成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

我想,這應該是有其深層次的文化原因的吧?

諸葛亮出生於琅琊郡陽都的一個沒落世族。

在他之前,琅琊諸葛氏也沒出過什麼顯赫的人物。

最多,也就是他的先祖諸葛豐稍微出名一點。

諸葛豐宣帝時任郡文學,元帝時擢為司隸校尉,因為為人耿直,觸怒皇上,不久即免官,老死家中。

諸葛亮弟兄三人。

長兄諸葛瑾,弟弟諸葛均,另外還有兩個姐姐,沒留下名字。

由於父母早逝,諸葛亮兄弟姊妹和繼母孤苦無依,叔父諸葛玄擔負起這一家孤兒寡母的生活之責。

後來諸葛亮和姐姐、弟弟隨諸葛玄先後南依袁術、劉表,諸葛瑾和繼母留在老家陽都。

不久諸葛玄死去,諸葛亮和姐姐、弟弟便滯留荊襄。

年長諸葛亮七歲的諸葛瑾在家鄉呆了一年,琅邪郡遭曹操軍隊血洗,諸葛瑾便南下歸依江東孫氏。

從此,諸葛氏一家便再也沒有回過家鄉陽都。

而諸葛亮、諸葛瑾兄弟在三國紛爭之際,各輔其主,建功立業,在歷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風采。

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氣」,是一個有遠見的少年。

諸葛亮和叔父諸葛玄把諸葛亮的大姐嫁給荊州大姓蒯祺,――蒯家的蒯良、蒯越對劉表入主荊州立下過汗馬功勞;把二姐嫁給荊襄地區地主集團中有名望的首領人物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龐德公的侄兒就是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弟弟諸葛均禮聘荊襄地區地主集團中數得著的林家之女為妻;而諸葛亮自己,則娶了沔南名士黃承彥之女、著名的才女加「醜女」黃氏,――《三國演義》第117回說:「武侯之學,夫人多所贊助焉。

」而黃承彥之妻蔡氏乃荊州之主劉表後妻蔡氏的大姐。

此時,諸葛亮年僅17歲。

不久,叔父去世,諸葛亮兄弟二人「躬耕於南陽」,時間長達10年。

既藉此維持起碼的生活,也在相對和平的環境裡博覽群書,積蓄才幹,廣交朋友。

他師事龐德公、司馬徽,與徐庶、龐統、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龐山民等人為友。

龐德公稱讚諸葛亮為「臥龍」,司馬徽稱許諸葛亮為識時務的「俊傑」。

在重視人物品評的東漢末年,兩位師尊對諸葛亮的評價,無疑為諸葛亮揚名不小,讓人們對諸葛亮這位年輕士人刮目相看。

可以說,在踏上歷史舞台之前,諸葛亮就已經表現出超人的智慧與才華。

記得從前讀《三國演義》,每每讀到劉表長子劉琦向諸葛亮求教安身之法,讀到劉備被蔡瑁弟兄攆得來「馬躍檀溪」,我既覺得作者將故事寫得情節離奇、緊張,引人入勝;又常常疑惑:為什麼劉琦敢於以清官難斷的家事求教諸葛亮,諸葛亮敢於出手「幫忙」,不怕遭到「打擊報復」;號稱「皇叔」的劉備在荊州差一點站不住腳,而一介布衣的諸葛亮卻在荊州悠哉游哉,如魚在水……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小說作者確實是有歷史根據的。

恩格斯指出:「結婚是一種政治的行動,是一種借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

」諸葛亮對自己一家婚姻的處理,印證了恩格斯的論斷。

這樣,通過聯姻和結交師友,客居荊襄的諸葛亮進一步提升並鞏固了自己在荊襄地區的社會地位。

閱讀關於諸葛亮的有關書籍,我最感興趣的有兩點,一就是上述諸葛亮對婚姻的處理方式,二是關於諸葛亮應劉備之聘而「出山」的問題。

為了寫好「三顧茅廬」的故事,《三國演義》的作者用了幾乎六回的篇幅,從正面、側面不同的角度,精心鋪陳、渲染、烘托。

具體行文中,通過「元直走馬薦諸葛」、「司馬徽再薦名士」、劉備誤認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諸葛均、黃承彥等為「臥龍」諸葛亮,如剝蕉見心,讓諸葛亮這個主要人物「先聲奪人」,給讀者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可是,我不禁想問:

――在荊襄地區的十年,難道諸葛亮真的是在隱居嗎?

――諸葛亮主要是因為感激劉備「三顧」的知遇之恩才出山的嗎?

諸葛亮出生於有「文化之邦」美稱的齊魯地區之琅邪郡陽都,成長、躬耕於光武皇帝「龍興」之地的荊襄地區;他所師事的是德高望重的龐德公和道號「水鏡先生」的司馬徽;他所友者是號稱「鳳雛」的龐統和徐庶等荊襄名士。

荊襄地區上通巴蜀,下達江東,南及楚粵,北向中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同時,由於社會相對穩定,經濟較為發達,人文薈萃,亦必是當時的信息集散中心。

所以,我常常想,在17歲時就能對婚姻問題有獨到見解的諸葛亮,想必不會閒著。

《三國演義》第37回,作者通過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之口說他:「或駕小舟游於江湖之中,或訪僧道于山嶺之上,或尋朋友於村落之間,或樂琴棋於洞府之內:往來莫測,不知去所。

」用現在的眼光看,就是諸葛亮在「躬耕」的間隙,廣交朋友,實地考察,收集情報,以待「天時」。

可以說,諸葛亮對「天下三分」大勢的準確預見,正是他調查研究與綜合分析的結果。

因此,我們不妨這樣設想:

――諸葛亮通過聯姻與交友,獲得了巨大的社會聲望,身懷「抱玉之才」而又主張積極入世的諸葛亮,想成就一番偉業;

――在「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臣亦擇君」(《後漢書:馬援傳》)的亂世,諸葛亮這樣的聰明人不可能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毫不了解的人。

――諸葛亮通過自己和朋友們的多方考察,「相中」了劉備這個及及惶惶、四處流浪、無家可歸、而又矢志不渝、急欲成就一番大事業的「漢室苗裔」劉備(要知道,「皇叔」的金字招牌那時還是很管用的)。

――劉備誤認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諸葛均、黃承彥等人為「臥龍」,其情其境,極有可能是諸葛亮本人精心設計的對劉備的「面試」。

……

結果,在「一帶高岡枕流水」的南陽「臥龍崗」上的茅廬中,諸葛亮與劉備「一番晤對古今情」,既成就了《隆中對》這樣的名篇,更將年僅27歲的諸葛亮推向了歷史的前台。

從此,因為有了諸葛亮的參與,轟轟烈烈的「三國」大戲拉開了序幕,越來越精彩……

「三國」是一個需要英雄、並且湧現出大批英雄的時代。

在群英閃爍的「三國」的天幕上,無疑,諸葛亮是其中最為耀眼的一顆。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杜甫《詠懷五首》)時間推移了近1800年;也許,正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歷史的陳跡漸漸顯露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才越來越更加清晰地看到諸葛亮的偉大。

還是民國年間名人鄒魯的一首詩說得好:

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

由來名位輸勛烈,丞相功高百代思。

「剪不斷,理還亂。

」可以說,「三國」已經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深入到我們的血脈之中。

難怪,當我徘徊於武侯祠的時候,我既感到武侯的形象是那麼的莊重,武侯的偉業又讓我崇敬。

作為蜀人,武侯祠在我的心目中永遠占據著一個無可代替的位置……


作者簡介:

曾令琪, 1988年今西華師範大學文學院畢業後,做過教師、新聞記者、報社總編。

現為大型文學期刊《西南作家》雜誌主編。

出版專著《周恩來詩歌賞析》《末代狀元駱成驤評傳》,散文集《夢遊歷史》《破碎的星空》等等。

在《人民文學》《四川文學》《詩潮》《中華辭賦》等刊物發表作品甚多,四次獲《人民文學》徵文獎。

中國辭賦家協會理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社科院特約研究員,《人民文學》雜誌2012年古貝春全國散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說諸葛亮一家是三國第一家族?

對於國人來說,諸葛亮已經是不能再熟悉的人物了。可是,很多人卻不是知道諸葛亮家族的故事,事實上,諸葛家族甚至可以說的上是三國時期一個龐大的「跨國家族」,位居三國統治高層。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不是布衣更非寒門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

諸葛亮這麼厲害,他的師傅又是何人呢?

諸葛亮這麼牛逼,他的教師到底是誰?高手們往往都有教師,中國古代名師有幾個,比如陳摶老祖,比如王禪老祖,比如鬼谷子。像諸葛亮這樣才智過人的人物,他的教師 首要,咱們就來說一說諸葛亮的身世,諸葛亮於...

「三顧茅廬」背後隱藏的秘密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史載,劉備靠討黃巾起事,先後依附公孫瓚、袁紹、陶謙、曹操等,顛沛流離,幾經沉...

《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描寫的技巧性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描寫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可謂曲折且耐人尋味,其中不管是諸葛亮的大智還是劉玄德的誠心求賢,乃至整個故事的謀篇布局,其描寫技巧皆十分巧妙,下面主要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時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