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拯救了劉備的人,卻被人們忽略了千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看過三國的人和了解三國的人應該都非常清楚,最初的三國雛形,北魏有著實力雄厚的曹操,手持天子詔號令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東吳有著孫權的父親孫堅鎮守,他英勇善戰且手下也是有上萬雄兵,其實力退可守進可攻,不容忽視。
唯獨剩下最後的蜀漢劉備最開始只有三個人劉關張,後他們三人又輾轉多地,始終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讓人唏噓不已。
最後,正是這樣的一個人拯救了劉備和後來的蜀漢!
大家肯定會問是誰拯救了劉備呢?正是上面此圖這人,徐庶!
徐庶,字元直。
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
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
在劉備屯駐於新野時,徐庶南下投奔劉備,而就在此時,曹操捉獲了徐庶的老母親。
這時,徐庶無奈救母因此只好告別劉備。
但是徐庶在走的時候都已經走出很遠了,卻突然將馬掉頭而回,劉備還以為他不走了。
他回來卻焦急的說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他將隆中臥龍諸葛亮引薦給了劉備,並表達了諸葛亮勝他百倍有餘。
後來就有了有馬薦諸葛的典故!
後來徐庶到了曹操的大營,他為了表示對劉備的忠心,至死也沒有為曹操獻一記。
後續也有了一個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雖然徐庶在三國歷史上並沒有太多的事跡,但是他又忠義又孝順,被世人稱讚!最主要的就是他拯救了劉備的一生,如果沒有他的舉薦,就不會有後來的三顧茅廬,更不會有臥龍出山相助劉備,劉備曾多次表示沒有孔明先生的幫助,就不會有後來的蜀漢!
成語「方寸已亂」中的「方寸」指的是什麼?
在古代由於科學不發達,人們認為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人們的思想以及身體的其他器官都由心臟管理,不知道大腦才是真正的指揮中心。所以古代「方寸」是指人體的心臟。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
智謀徐庶一生推薦兩人:一大忠,一大奸,都是三國重量級人物
在中國古代,往往用忠臣不事二主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意思就是忠義之臣,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但在三國時期,就有這樣一位智謀,一生侍奉魏、蜀兩國君主,卻能成為忠孝兩全的典範,被後世加以稱讚。說到此處...
說到悲情,三國里非他莫屬
徐庶,字元直,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三國演義刻畫的徐元直,進操營一言不發,不擬一謀,不獻一計,肯定是藝術加工。那麼,該如何解讀三國名士徐庶的三國人生呢?
他才能與諸葛亮相當!為何卻在三國中慘遭埋沒?
在三國時期湧現出了大批的武將和謀士,他們或是威震一方或是屢獻奇謀,都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在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小編今天講的這位,雖然不如諸葛司馬那般傳奇,但是也是在三國風雲中有著其獨特的...
三國不得志謀士之徐庶: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劉備剛剛創業的時候,身邊確實缺少一位能夠出謀劃策的軍師。剛好徐庶也在尋找有眼光的領導。彼此也比較仰慕,走到一起更是理所應當的事。在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前,徐庶也算是蜀國的奠基者之一!劉備對他的喜愛,...
縱觀徐庶一生際遇,諸葛亮對他的一個評價揭示出了蜀漢的滅亡原因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諸葛亮之所以能夠被劉備三請出山,正是因為徐庶的舉薦。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徐庶當初在劉備手下做謀士的時候,可真的是數一數二的謀臣了。
徐庶正解:主動投曹,沒有一言不發
徐庶在三國中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而且智謀超群,和諸葛亮為友。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多數人都很崇敬這位神機妙算、忠義可嘉的軍師。可是,真實的徐庶跟演義中的完全是兩個概念。本號這就深挖史料,...
歇後語有問題,徐庶與諸葛亮才能不分上下,但為何不得曹操重用
眾所周知三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亂世,這一時期諸侯群起中華大地陷入了混戰。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不少的人才,我們熟知的諸葛亮、周瑜等人就是。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還有一些比較熟悉的人,今天咱們就說一說徐庶就是這...
三國名士徐庶後來去哪了?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在劉備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之前,徐庶是蜀國最重要的謀臣,大破八門金鎖陣,直取樊城,大敗曹仁,是蜀國的奠基人之一。在三國演義中後來徐庶之母為曹操所擒,徐庶迫不得已投奔魏國,終身...
「郭嘉不死, 臥龍不出」世人都知道, 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看過三國的都知道,亂世梟雄曹操的手下有著一個很厲害的謀士郭嘉!這郭嘉的才能怎麼樣,我想不用我多說,大家也都知道。今天來說說關於他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徐庶辭別劉備後,諸葛亮說了5個字,揭開蜀漢覆滅的真相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劉備依附荊州劉表駐紮於新野,潁川人徐庶聞訊前往投奔,成為劉備的重要謀士,但徐庶在劉備麾下作為史書並未留下多少記載。大破曹仁八門金鎖陣更是子虛烏有,唯一影響深遠的大概就是推舉...
搞趣網:陣營劃錯啦《指尖三國志》徐庶的歸屬問題
身在曹營心在漢,這一後世耳熟能詳的成語說的就是三國的徐庶了,然而實際上這一衷心並非徐庶本人所有,而是演義之杜撰。事實上,徐庶在曹魏陣營待得也是蠻不錯的,並沒有表達其不滿。這一事實有些顛覆,畢竟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