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士徐庶後來去哪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在劉備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之前,徐庶是蜀國最重要的謀臣,大破八門金鎖陣,直取樊城,大敗曹仁,是蜀國的奠基人之一。
在三國演義中後來徐庶之母為曹操所擒,徐庶迫不得已投奔魏國,終身未為魏國獻上一計,和關羽共同構成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
那麼徐庶後來去哪了呢?
按《三國演義》的描寫,徐庶看破了龐統的連環計,並求龐統教他脫身之法,這就有了後來徐庶在魏營散播謠言說西涼馬騰來攻,佯裝率3000兵馬禦敵,然後離開曹營之事,這之後就再也沒有了徐庶的描寫。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麼?首先這個邏輯本身就有問題,如果徐庶沒有為曹營獻過一計,那麼在大戰之前忽然主動請纓,以曹操的精明不可能沒有察覺,況且魏國謀士如林,即便曹操疏忽了也必然有旁人提醒。
再者如果真如《三國演義》所寫,那麼脫身後的徐庶為何沒有返回蜀國,這也解釋不通。
根據正史記載,徐庶在曹操死後在魏國還官至右中郎將,諸葛亮層喟嘆以此官職安排徐庶未免屈才,由此可知徐庶至少在魏文帝時期仍然是在魏國做官的。
然而徐庶在降曹之後未有建樹卻是真的,歷史上對這樣一位卓絕人物的歸宿也沒有明確的記載。
有野史記載徐庶後來曾在膠東帽子峰附近隱居,不過並不可考。
徐庶之母被曹操累得自縊的橋段,是《三國演義》的作者自己加上去的,曹操乃惜才之人,即便徐庶沒有為他出謀劃策也依然以禮相待,在這樣的背景下,也許徐庶真的就是在魏國默默無聞的結束了他本應光輝的生涯也說不定。
他才能與諸葛亮相當!為何卻在三國中慘遭埋沒?
在三國時期湧現出了大批的武將和謀士,他們或是威震一方或是屢獻奇謀,都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在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小編今天講的這位,雖然不如諸葛司馬那般傳奇,但是也是在三國風雲中有著其獨特的...
徐庶離開劉備投靠曹操的真相是什麼
徐庶,字元直,東漢末年人士,本來是劉備帳下之人,後來被迫歸附了曹操,為曹魏政權效力。徐庶曾經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並且幫助劉備破了八門金鎖陣,是歷史上的一個英雄人物。
徐庶正解:主動投曹,沒有一言不發
徐庶在三國中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而且智謀超群,和諸葛亮為友。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多數人都很崇敬這位神機妙算、忠義可嘉的軍師。可是,真實的徐庶跟演義中的完全是兩個概念。本號這就深挖史料,...
說到悲情,三國里非他莫屬
徐庶,字元直,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三國演義刻畫的徐元直,進操營一言不發,不擬一謀,不獻一計,肯定是藝術加工。那麼,該如何解讀三國名士徐庶的三國人生呢?
那些被諸葛亮光芒掩蓋的謀士,每一個都不差於諸葛亮!
劉備最大的性格就是平和,講理,以德服人。乃仁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特點,讓劉備收穫到滿滿的將軍/謀士幫助!諸葛亮就是劉備手下謀士中最出名的一個,世人皆知諸葛亮,卻不知劉備身後的一群智囊團!智囊團...
雖身在曹營,卻是劉備最應該感謝之人!
看三國的人都知道劉備與諸葛亮這對魚水君臣,那種信任是歷代君臣都很難做到的,更可說是許多君臣的典範。蜀漢後來的發展,也與諸葛亮後來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分不開的。當然,說到劉備與諸葛亮的淵源,...
又被《三國演義》忽悠了,徐庶進曹營並非一言不發
喜歡讀《三國》的人,都為徐庶感到惋惜。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被迫到了曹營,卻因為自己的忠貞之心,而「一言不發」。每當讀到這,我們總是對徐庶感到惋惜,也常常會想,如果徐庶一直輔佐劉備,劉備是否能統一天下呢?
三國不得志謀士之徐庶: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劉備剛剛創業的時候,身邊確實缺少一位能夠出謀劃策的軍師。剛好徐庶也在尋找有眼光的領導。彼此也比較仰慕,走到一起更是理所應當的事。在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前,徐庶也算是蜀國的奠基者之一!劉備對他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