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最後的名將——以三萬兵馬大敗八萬晉軍,死後六年東吳滅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63年,曹魏滅了蜀漢,兩年後司馬炎代魏自立,改國號 「晉」,史稱西晉,孫吳成為魏蜀吳三國中,最後一個倖存政權。

西晉建立後,占有廣大北方及巴蜀地區,統治區域遼闊,政治穩定,軍事力量強大,大有統一全國之勢。

公元272年,西晉八萬大軍大舉進攻孫吳,實力弱小的孫吳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生死存亡之際,陸抗臨危受命,成為支撐起國家的棟樑。

面對強敵進攻,陸抗做好防備的架勢,率三萬軍隊與西晉八萬大軍展開大戰。


陸抗,字幼節,東吳丞相陸遜次子,赤烏八年(245年),陸抗之父陸遜因孫權猜忌,憤恚致卒,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

陸抗葬父,還都謝恩時,在孫權面前為父辯白,消除了孫權對陸遜的憤恨並得領其父眾五千人屯守柴桑。

孫權死後,陸抗為奮威將軍,之後權臣諸葛恪被誅殺,陸抗因抗擊曹魏有功而升任鎮軍將軍,鎮守西陵。

吳主孫皓即位後,荒淫殘暴,胡作非為,陸抗雖遠駐西陵,但是聽說朝政混亂,深為憂慮,曾多次上書勸告,皆不聽。

公元263年,曹魏滅了蜀漢,兩年後司馬炎代魏自立,改國號 「晉」,孫吳成為魏蜀吳三國中,最後一個倖存政權。

面對嚴峻的形勢,吳主孫皓非但不勵精圖治以功固東吳,反而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暴虐。

即位不久就接連誅殺迎立有功的丞相濮陽興、侍中張布等人,又大殺宗室子弟以鞏固帝位,另一方面,又大行封賞以拉攏臣子,將施績、丁奉升為左、右大司馬,陸抗升任鎮軍大將軍,領益州牧。

公元272年,吳國西陵守將步闡降晉,吳將陸抗率軍三萬討伐步闡,西晉朝廷派楊肇、羊祜等率軍八萬援救步闡,晉吳西陵之戰拉開序幕。

此戰之中,陸抗指揮若定,先打破晉軍分進合擊之勢,並用次要兵力牽制晉軍主力,又以主力圍城打援,終於擊敗晉軍攻克西陵,並將步闡與同謀夷三族,擊退了由名將羊祜率領的五萬大軍,圍殲晉將楊肇的三萬援軍。

此戰減緩了西晉滅吳的步伐,這時吳國國勢雖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實力,加之有名將陸抗在側,西晉於是對吳軍採取懷柔政策,一時晉、吳兩國和睦相處,相安無事。

但這樣的好局面並沒有持續多久,吳主孫皓在西陵之戰後更加志得意滿,還屢次北伐晉朝,窮兵黷武之舉很快耗盡孫吳國力。

鳳皇二年(273年),孫皓任命陸抗為大司馬,憂於國事的陸抗上陳「急務十七條'勸勉吳主以國事為重,遠小人,罷征伐,以積蓄國力,靜待時機。

書上,皆不聽。

鳳凰三年(274年)七月,陸抗病重,陳西陵利害,勸施仁治,重守西陵,以應急變,吳主孫皓皆不納。

同年秋,陸抗病逝,時年僅四十八歲。

陸抗死後,吳國再無良將,而此時的晉朝加緊了伐吳之戰的準備,在巴蜀大造戰船訓練水軍,並整頓兵甲以圖一舉而滅吳。

而吳主孫皓此時卻沉迷於國內的種種祥瑞之中,並多次派遣使節,刻石為銘,回應祥兆。

僅僅六年之後的天紀四年(280年)五月,西晉王濬所率的舟師沿江而下抵達石頭城下,孫皓自知大勢已去,開城投降,東吳遂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最後的名將:陸抗

上期我們講了魏晉名將羊祜,今天就隨小編一起認識一下三國東吳最後的名將:陸抗。陸抗,字幼節,吳四大都督陸遜之子,孫策的外孫,三國時期吳國名將,丞相陸遜次子,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後拜大司馬,荊州牧,...

三國—吳—陸抗

陸抗(226年-274年),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丞相陸遜次子。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五千人。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