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後的名將:陸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期我們講了魏晉名將羊祜,今天就隨小編一起認識一下三國東吳最後的名將:陸抗。

陸抗,字幼節,吳四大都督陸遜之子,孫策的外孫,三國時期吳國名將,丞相陸遜次子,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官,終年49歲。

陸遜死時,陸抗僅二十歲,被任命為建武校尉,接領陸遜親兵五千人,送父靈樞東歸,進京向孫權謝恩。

孫權以楊竺控告陸遜的二十件事來責間陸抗,禁絕他拜會賓客,派宮中使者臨門盤諳,陸抗不加思索,事事都作出有條理的辯答,孫權心中不滿漸漸消退。

赤烏九年(246),陸抗被升為立節中郎將,與諸葛恪換防駐守柴桑。

陸抗臨走時,將城牆全部修整好,房屋也作了修繕。

諸葛恪前來軍營,一切整修如新,而諸葛恪柴桑的舊營,毀壞卻頗為嚴重,諸葛恪因此深感慚愧。

當時奸臣何定玩弄權柄,宦官干預朝政,陸抗聽說朝廷政令多有失誤之處,深為憂慮,於是上書陳說十七條諫言,條條都是治國安邦之金玉良言。

為臣聽說創建國家、繼承家業,不用小人,聽小人譖讒,用姦邪之才。

春秋以來,降至秦漢,朝代滅亡之徵兆,沒有一個不是由此而起。

小人不明治國之道理,見識淺陋,即使他們竭盡心力保全名節,也不能勝任,更何況這類人向來頗存姦邪之心,愛憎情感變化無常!如果害怕失去他們,則此類無所不至。

如今委他們以朝廷重任,借他們以專制權威,還希望出現和樂的盛世之音,清明純正的社會風氣,這是絕不可能之事。

如今任職官吏,特殊才能者雖少,然而他們或是王室貴族的後代,自小受到道德教化的浸染,或是清苦自立之人,其資質才能值得任用,自然可以根據他們的才幹授官任職,以此抑制、黑出退小人,然後社會風氣才可純凈,朝中政務不致沾污。

孫皓看到諫言,雖誇獎陸抗但信任宦官亦甚。

朝中白色恐怖,朝臣惶惶不可終日。

將軍西陵督步闡占據城池發動叛亂,派人前往晉國投降。

陸抗聽到消息,當日部署各軍,命令將軍左奕、吾彥、蔡貢直接挺進西陵,下令各軍軍營再加修堅固的圍牆。

自赤溪到故市,對內則圍困步闡,對外則防止敵軍,陸抗日夜催促督責,如同敵軍已經來到,全軍將士甚感困苦。

諸將勸諫陸抗說:「現在以三軍精銳,急速進攻步闡,等到晉軍救援前來,步闡一定已被攻克。

何必勞累修築圍牆,讓士兵和百姓困苦不堪呢?」陸抗說:「這座城池城牆堅固地勢險要,城內糧草充裕,而且所修繕的防禦工事和配置的防禦器械,都是我以前詳細規劃安排的。

現在我們反過來去攻打,既不能很快攻克,且北方救兵一定會趕來。

敵人來後我們沒有防備,則里外受敵,以什麼抵抗他們呢?」

之後晉國楊肇率軍到達西陵,陸抗命孫遵及留慮抵抗羊祜、徐胤二路晉軍。

此時吳國將軍朱喬、左營都督俞贊投降楊肇,陸抗認為晉軍必定會依據情報攻擊吳軍中最弱的外族部隊,於是改派精兵守候。

待楊肇軍前來時,箭矢石塊如雨般落下,使楊肇部隊受到嚴重挫敗。

楊肇無計可施,趁夜溜走。

陸抗想要追擊,又怕城裡的步闡趁機出擊,便只大鳴戰鼓,假裝要大舉進兵的樣子。

楊肇軍的將士被鼓聲嚇得驚慌失措,都把妨礙行動的盔甲和武器拋下,盲目逃跑。

陸抗僅用五千輕裝部隊襲擊,便殺得楊肇慘敗,羊祜等其它二路兵馬也只好撤退。

步闡所據的西陵城失去了所有外援,陸抗於是攻占西陵城,誅殺步闡全家及其部下首要的將吏,自將軍以下,赦免了幾萬人。

273年春,陸抗在駐地被授予大司馬、荊州牧。

274年夏,陸抗患病,上疏說:「西陵、建平,是我國邊防屏障,地處長江下流,受到魏、蜀兩方威脅。

如果敵人船隻順江而下,舟船千里,星奔電馳,頃刻即至,無法依靠別處援軍來解危救難。

這是國家安危的關鍵之處,並非僅為邊境被侵擾的小患。

如果軍隊不增強,宮中制度不改變,而想成就大事,這是為臣深以為憂的事情。

如果我死之後,請求陛下以西部邊境為重。

希望陛下考慮我的意見,則我死而不朽。

同年秋天,陸抗去世,孫皓也沒能聽陸抗的諫言。

280年,晉大舉伐吳,晉龍驤將軍王濬率水陸大軍沿江而下,其作戰方略與陸抗所憂慮的完全一樣。

一舉攻克降孫皓,天下一統。

陸抗在世時,強大的晉國亦不敢加兵東吳,可見陸抗之才比其父亦不遑多讓啊。

可惜昏君於上,國滅已成大勢。

文不加點一孔章,歷史長河論短長,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探討點讚,我是雲羽軒,我們下期再見。

上期回顧:三國最後的名將:羊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吳—陸抗

陸抗(226年-274年),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丞相陸遜次子。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五千人。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