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無奈的一代明君,明知這個權臣有貳心,卻只能安排此人輔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一年多熱播的《軍師聯盟》和《虎嘯龍吟》是以司馬懿人生軌跡為主線,勾畫了漢末三國的宏偉歷史。

在劇中的司馬懿與以往三國題材劇集不太一樣,他並非臉譜化的奸雄形象,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在政治風雲變幻中逐漸黑化的英雄。

在東漢時代,司馬氏可比曹氏要顯貴的多。

司馬氏出於河內郡,是個世家大族,從東漢初年開始就世代出將軍、太守級別的高官。

根據《三國志》記載,司馬懿的祖父、父親都是儒學大師,「博學好古」。

司馬懿是父親司馬防的次子,「少有奇節,聰朗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漢末大亂,常慨然
有憂天下心」。

司馬懿和司馬防

青年司馬懿是個專注於學術的好青年,而且很有情懷,以天下蒼生為己任。

在漢末群雄混戰中,司馬氏似乎更傾向於同一社會階層出身的袁紹。

官渡之戰後,司馬懿
一度「不欲屈節曹氏」,拒絕曹操的徵辟,這顯然是對出身寒微的曹氏不滿。


司馬懿並非那種拘泥不化的腐儒,經歷漢末政局驚天劇變,他似乎也看到了曹氏勢力正盛,於是轉而「勤於吏職,夜以忘寢」,開始對曹氏集團表現出合作態度。

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一直牴觸曹操的司馬懿竟然上書曹操,勸其稱帝。

「不欲屈節曹氏」,轉而向曹操勸進,這顯然不是司馬懿的真實內心,而僅僅是一種「權變」。

清代史學家王鳴盛在其《十七史商榷》中曾對司馬懿的一生做過一番感嘆:「少壯則為魏畫篡漢策,及老則又為子孫定篡魏策,興亡若置棋,亦可嘆矣。

」司馬懿壯年之時為曹氏謀劃篡漢之策,老了又為子孫謀劃篡魏之策,王朝興亡在他手中猶如弈棋,政局如棋局。

青年司馬懿

同為奸雄的曹操似乎覺察出司馬懿這位「狼顧鷹視」厲害後生的威脅,所以在曹操時代,司馬懿終究未得重用。

在曹操身上投機沒有成功,司馬懿改投期貨,這個期貨就是太子曹丕。

曹丕是魏王太子的時候,司馬懿就是曹丕小班子的核心成員,與
群、吳質和朱鑠同為太子「四友」。

在曹操諸子的奪嫡戰爭中,司馬懿為曹丕最後的勝出起了不小的作用,史稱其「每與大謀,輒有奇策」。

在曹丕成為大魏皇帝之後,司馬懿
歷任侍中、尚書、右僕射、給事中、錄尚書事、撫軍將軍等軍政要職。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駕崩,遺詔命司馬懿、曹真、曹休、陳群四人輔政,輔佐嗣君明帝曹叡。

李晨版曹丕

曹丕給兒子安排這個輔政班子有很深的用意,司馬懿和陳群都是世家大族,而曹真和曹休則是曹氏皇族,兩派勢力能維持平衡,而皇帝能駕馭其中。

但是,曹丕沒有算到的是人的壽命不一樣,後來,曹休、曹真都相繼死了,而陳群又是一個沒有軍事實力的「文人諸生」、「從容之士」,說白了是個嘴炮,能搞出九品中正制的陳群,內心有著深刻的階層固化偏見。


四個輔臣,其實只有司馬懿一個實力派了,曹叡即便再會玩帝王術,也難以控制勢力膨脹的司馬懿。

司馬懿在曹叡時代後期,長期
都督荊、豫、雍、梁諸州之軍事,位至太尉,又西拒諸葛亮於秦隴,並在景初二年(238)率兵滅亡長期割據遼東的公孫淵,獲取了極高的聲望,實際上控制了曹魏的軍事大權,成為儒學大族和元老重臣的代表人物。

奪權野獸司馬懿

司馬懿家族其實代表了從東漢初年就開始形成的地方豪強貴族,東漢劉秀王朝是他們支持的對象,或者說是選擇的代理人。

在漢末大亂背景下,豪強貴族在政見上發生的分歧,各自有各自的支持對象。

司馬氏最後選擇了曹魏,而當司馬家族自身勢力極度膨脹的時候,這些世家大族們可能就要考慮拿掉曹魏這個代理人,而選擇自己親自操盤。


能力並不弱於父祖的曹叡也不是不知道司馬氏潛在的威脅,根據《三國志·魏書·陳矯傳》有一段記載,曹叡與陳矯有一次談話: 帝憂社稷,問矯:「司馬公忠正,可為社稷之臣乎?」

曹叡這麼問其實是內心拿不准,司馬懿在他心中要真是忠正的社稷之臣的話,他就不會心憂社稷了。

陳矯的回答讓皇帝更放不下心了:「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

」陳矯知道司馬懿在朝廷內外威望已經很高,但這種威望是不是曹氏社稷之福就不好說了。

明帝曹叡

為人耿直的名臣高堂隆在臨終之前曾對曹叡說過「宜防鷹揚之臣於蕭牆之內」,而且建議皇帝重用諸王之兵節制所謂的「鷹揚之臣」,防範於未然。

這裡所謂的鷹揚之臣必然即是司馬懿了!

曹魏政權雖然已經經歷三代,但是一般儒學世家大族並未真正認同這個王朝,王夫之曾說「魏之且移於司馬氏,禍在旦夕,魏廷之士或不知也」,士大夫集團「未能剖心刻骨為曹氏」。

曹魏政權似乎真的沒有天眷,景初二年(238年)十二月,年僅30餘歲的魏明帝曹叡病重,但是膝下無子,於是收養了兩個宗室子弟為子,並決定以8歲的齊王曹芳為接班人。

曹芳

在彌留之際,明帝一開始安排的輔政班子是以燕王曹宇為主的。

曹宇是曹操的兒子,和曹沖一個媽媽,算起來是明帝的叔叔。

明帝最初想安排的是宗室輔政班子,「帝以燕王宇為大將軍,使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曉騎將軍秦朗等對輔政。

」這個班子是諸曹和夏侯親貴集團的輔政架構,目的是想奪回被司馬氏把持的朝政。


曹宇受命之後,立即有所動作,「燕王為帝畫計,以為關中事重,宜便道遣宣王從河內西還,事以施行。

」當時司馬懿征遼東還沒回朝,曹宇想讓司馬懿不要回洛陽,直接去關中,這是想把司馬懿趕出曹魏權力核心。

沒想到,四天之後,曹宇主動請辭,《三國志·魏書·燕王宇傳》說:「受署四日,宇固深讓,帝意亦變,遂免宇官」。

明帝曹叡以庸才曹爽代之,其他親貴也都沒有保留,更是做出了司馬懿和曹爽兩人輔政的決定。

曹叡為什麼會這麼做呢?

司馬懿

原來文帝曹丕之前有過明詔,說藩王不得輔政,曹叡這麼安排有違背先帝的嫌疑。

另外,曹宇相對比較能幹,曹叡對他有可能也擔心,擔心日後萌生篡位之心。

不過,曹叡更擔心的還是這種安排會刺激到司馬懿這些世家大族,迫使他們提前攤牌,引發曹魏政權的動盪。


曹叡臨終將司馬懿再度納入輔政班子,這不僅是一種妥協,更是一種投降,希望司馬懿念舊情,不要為難曹氏皇族而已。

一代帝王曹叡在臨終之前其實也真的很可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