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丕、曹叡稱為「曹魏三祖」,是誰最開始讓司馬懿掌握兵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頭條號歷史挖掘機連載,說曹丕臨終,為保護曹魏江山,安排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四人輔政。

年輕的曹叡,對外面對孫權攻擊,對內從大臣手裡搶回權力,都顯示了魏武之風。

但是,一直與曹丕父子關係不和的曹叡,逆反心理爆發,推翻了曹丕的輔政安排,個人親政目的達到,卻從此給了司馬懿掌管兵權的機會。

陳瓷新著《懿統三國》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以下為書中相關部分。


二十三歲的曹叡,早就想擺脫父親的陰影,認為自己不需要任何人輔政。


而且,他也用事實證明了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到政由己出。

曹叡即位七個月後,孫權以為曹魏新喪,新帝登基,江東可以趁虛而入,於是親率大軍攻打江夏郡。

江夏,太守文聘堅守力戰。

朝內,包括輔政大臣在內的百僚,都以為應該立即發兵援救江夏。

但是,曹叡卻力排眾議,說:「孫權熟習的是水戰,這次他敢於下船發動陸路進攻,是想打我們無所防備。

現在他已經與文聘相持,進攻要比防守加倍費力,所以他最終不會堅持太久。

在說這話之前,他派出的特使荀禹已經到達江夏。

荀禹一路調發沿途各縣的軍隊,加上帶去的一千多步騎兵,登山放火,張揚聲勢,製造大部隊援兵到來的假象。

孫權不敢再戰,乖乖退走。

小荷才露尖尖角,曹叡初試身手,就讓朝野刮目相看。

有了這次小試牛刀的成功,曹叡革新父親遺留的人事布局的決心增強了。

但是這個精明不亞於曹操的年輕人,在曹丕沒給他機會提前培植親信的前提下,深知只能在父親的布局之內,伺機尋求突破。

十二月,曹叡出手了,對朝廷要員重新做了一次任命。

曹休任命為大司馬,一躍超過曹真,位在百官之上。

曹真任命為大將軍,掌管天下兵馬。

司馬懿任命為驃騎大將軍,位列諸將前首。

陳群任命為司空,位列三公。

表面來看,曹丕安排的輔政要員,在曹叡手下都青雲直上。

可是,任命不等於任用。

曹休依然駐守揚州,對付孫權。

曹真被派往關中戰區,對付諸葛亮。

司馬懿被派往南方戰區,鎮守吳蜀兩國的結合部。

陳群負責尚書台,留在皇帝身邊處理政事。

如此一來,曹丕精心安排的兩位軍界大佬與兩位政界大腕的平衡組合,被曹叡完全打破了。

為了削弱曹休和曹真兩位宗親的軍權,曹叡不惜讓曹丕安排理政的司馬懿掌兵,打造軍界三駕馬車,而駕車人則是他本人——他希望是他本人。

曹叡把司馬懿從朝廷剔除,還有一箭雙鵰之妙,非但分散了軍權,而且朝中只剩下安分聽話的陳群一人。

這樣,曹叡這個二十多歲的大男孩,以叛逆的心態,打亂了父親的安排,把司馬懿放到了軍隊上。

司馬懿第一次獨掌軍隊,還要感謝曹叡所賜。

這是放虎歸山,不,是「驅狼入林」!

曹操早就認定司馬懿有狼顧之相,絕非人臣。

而他的兒子把司馬懿推到了輔政大臣的位置上。

他的孫子把司馬懿推到了軍事統帥的位置上。

如此,曹魏基業焉能不亡!

(請看明日《懿統三國》連載:司馬懿第一次打仗,為什麼選擇了攻擊自己人?


本文節選自《懿統三國》:看隱忍的司馬懿及其後代,如何耐心等待機會,逐步掌控曹魏軍政大權,最終讓三國的歷史終結在司馬氏之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兩晉之西晉

西晉皇帝不像秦始皇,劉邦,劉秀,劉備,曹操,孫權靠自己打下來,說西晉還的從三國的曹魏政權說起。司馬懿在曹操的一再要挾下不得已到魏國當官。但是曹操這個人很會用人,他知道司馬懿是能人,始終在用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