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臥龍的唯一傳人,武藝與趙雲齊平,死狀卻如此慘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

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

起初任職於曹魏。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

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

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

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

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品質高潔難全忠孝

終其一生,姜維是一個生活在道德困境中的人。

他本人清廉樸素,不愛良田美妾,家財俸祿隨手分與士卒下人,極有節制。

但據孫盛在《雜記》中記載 「初,姜維詣亮,與母相失,復得母書,令求當歸。

維曰: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寥寥幾句,徹底了斷了慈母故鄉的一切種種,想必對這個二十來歲,品質高潔的年輕人,不會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他是一個品質高潔的人,卻更是一個抱負遠大的人,「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理想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忠於理想的代價就是破棄孝道,並承受一切由此而來的道德上的指摘。

其實,諸葛亮對他的認同,絕不缺少對他與自己相似的理想主義情懷的認同。

武侯初逢二十七歲的伯約,正是自己當年三顧茅廬出山的年紀,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是否會讓遲暮的丞相回憶起自己在起南陽的桑樹,臥龍崗的遲遲夕陽,還有自己昔年豪情滿懷現在卻日益遠去的夢想?雖然最後事實也證明了,儘管師徒緣分只有短短的六年時間,伯約最終也沒有辜負孔明對他能力品質的看重和認同。

才兼文武難覓機運

終其一生,伯約也是一個欲求機遇而不得的人,這決定了他一生的壯志難酬

首先,關羽失荊州使得《隆中對》已成為畫餅,北伐因糧道轉運困難幾乎已經不可為之。

其次,伯約並非武侯,內廷外朝尚有各種掣肘。

呂思勉先生《三國史話》中說的很公道:「……諸葛亮死後,蜀漢還有二十九年的命運。

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總理國事的是蔣琬;中七年是費褘;後十年是姜維。

蔣琬、費褘手裡,都不甚出兵伐魏。

姜維屢次想大舉,費褘總裁制他,不肯多給他兵馬。

費褘死後,姜維做事才得放手些,然而亦無大功,而自己國里,反因此而有些疲弊。

當時很有反對他的人。

後來讀史的人,亦有以蜀之亡歸咎於姜維的用兵的,其實亦不盡然。

」又云:「從魏齊王芳之立,至於高貴鄉公的被弒,其間共計二十一年,即系入三國後之第二十一年至第四十一年,正是魏國多事之秋,蜀漢若要北伐,其機會斷在此間,而其機會又是愈早愈妙,因為愈早則魏國的政局愈不安定。

然此中強半的時間,都在蔣琬、費褘秉政之日,到姜維掌握兵權,已經失之太晚了

所以把蜀國的滅亡,歸咎到姜維,實在是冤枉的。

倒是蔣琬、費褘,應當負較大的責任。

忠勤王事難得英主

終其一生,伯約勤勤懇懇,赤膽忠心盡到了自己的臣道,卻很不幸攤上了一個「安樂公」的窩囊君主,這也是他夢想徹底破滅的原因。

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扶不起的阿斗不僅不能選賢任能為伯約的北伐創造條件,常常還總在關鍵的問題上起反作用。

滅蜀之戰本不該發生,伯約早就勸諫過阿斗陰平雖險卻不可忽視,成都之降更是責在劉禪,伯約的軍隊其實已經離得不遠了,劉禪只需稍作抵抗,滅蜀一戰就將功敗垂成。

只可惜後人讀歷史,總喜歡將伯約和武侯作等量代換,北伐不成責之伯約,蜀漢滅亡卻寬容阿斗。

北伐的失敗,伯約的確有責,但蜀漢滅亡,則全是阿斗無能。

試想連這樣一仗都不敢打的君主,伯約若是稍有二心,以其威望,軍權在手,前可效仿董卓,曹操;後可師法司馬昭、孫綝,可伯約連何進都不願做!非不能也,實不願也!
伯約一生最大的敗筆,就是對這個糊塗的皇帝太過寬容

死得其所難論公道

伯約之死是他人生最富有爭議,也是他一生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充分展示了他到底有多麼大的才幹,如果他願意的話,到底可以做成多大的事業。

但也更無情地證明了拿破崙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不管有多大才幹,沒有機運等於零」。

他沒有選擇歸順,讓自己的餘生伴隨昏庸的舊主在魏地的蜀樂里醉生夢死;也沒有選擇像北地王劉理或諸葛瞻那樣,或激烈抵抗,或自殺以成全自己的身後的萬世烈名。

他再一次選擇了一條更加艱難的路,賭上自己的性命,身後名節,以及全家妻兒幼子的性命,玩了一個馬基雅維利式的陰謀,只求能為老師的囑託還有夢中的理想努力最後的五分鐘。

如果不是這個差那麼一點就成功的陰謀,估計還會有更多的後人質疑他的能力。

按照司馬昭的說法,他的陰謀註定最後也不會成功,但是沒關係,死其所願,才是真正死得其所。

不知道這位英雄在臨死之際,除了徒談天命奈何造化弄人以外,是否還會想到什麼?會想到他的魂牽夢繞的故國嗎?會想到他聲聲呼喚的慈母嗎?會想到對他拳拳囑託的武侯嗎?還是會牽掛即將因為他的連累而吉凶難料的妻兒幼子?

我想,他應該徹底絕望了,也徹底解脫了,只因他做了他認為自己該做、想做和能做的一切,他無愧於心。


當初崖山戰後,張世傑依然不死心,企圖找新的法子;後來被水溺死,所謂:舟遂覆,世傑溺焉。

宋亡。

於姜維,亦如是:姜維死,漢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為何在三個月內就滅亡?

諸葛亮七年內五次大舉伐魏,未竟其功,兵疲民困。諸葛亮死後,蔣琬和費禕基本停止大規模戰爭,休士養民。不過,姜維掌權後,又開始大舉北伐。

三國歷史上最強F4—臥龍、鳳雛、幼麒、冢虎

早在三國時期,坊間傳聞當世有四大權謀家,即「臥龍、鳳雛、幼麒、冢虎」。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幼麒是姜維,冢虎就是司馬懿。這四人相當於貫穿整段三國歷史上的「F4」了!下面小編來簡單介紹下這四個人.

電視影評《三國演義》中的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其膽大如雞卵的姜維,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說到,諸葛亮死後,大將軍姜維繼承其北伐遺志,多次率兵攻魏,但終未能改變形勢對比。魏將鄧艾、鍾會分兵攻擊。鄧艾出奇兵偷襲涪城,威脅成都,後主驚惶無措而投降。姜維見大勢已去,設計率部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