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說春秋67:「志在四方」,晉文公周遊列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成語「志在四方」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最早出自《左傳》,關於它的典故,與晉文公寄居齊國時候的一段經歷有關。

上回說到,宋襄公在臨死之前,囑咐自己的兒子王臣要借晉國重耳之力替自己報仇,那麼宋襄公為什麼會看好重耳呢?

之前講過,重耳為了躲避晉惠公的追殺,帶著手下來到了齊國,本想依靠齊桓公對付晉惠公,誰知齊桓公不久就病死了,齊國又出現了政變,重耳的事情只能被無限期擱置,而也就在這個時候,從晉國方面又傳來一個壞消息。

公元前637年,晉惠公因病去世,他唯一的兒子繼承了君位,是為晉懷公,這個晉懷公不是別人,正是當初泛舟之役後被晉惠公送往秦國做人質的世子圉。

世子圉是晉惠公當初在梁國流亡時,與梁伯的女兒梁嬴所生,據說在世子圉還沒出生之前,梁國的太卜招父曾向晉惠公斷言:「你的妻子將會為你生下一男一女,男的長的會做奴僕,女的會做婢女。

晉惠公聽信了招父的話,就給這個兒子取名為圉,果然圉成年之後,來到秦國做了人質,期間還娶了秦國的宗族女子懷嬴為妻。

一轉眼五年過去了,世子圉發現秦穆公絲毫沒有要放了自己的打算,心裡很是著急,於是就想帶著懷嬴一起逃回晉國。

可懷嬴卻對世子圉說:「你是晉國世子,理應回去即位,而我作為秦國之女,當初嫁給你的目的就是要把你拴在這裡,如果跟你走了,那就等同於叛國,所以我只能盡我最大的努力幫助你離開。

於是世子圉就在懷嬴的幫助下順利逃回了絳邑,等到晉惠公去世後,他便毫無懸念的繼承了君位。

晉懷公上任以後,與他父親晉惠公一樣,都對流亡在外的重耳和追隨他的死士十分擔心,因此晉懷公馬上頒布了一道政令:「凡跟隨重耳流亡之人,限期三個月返回,逾期不歸者,其留在晉國的親屬將受處罰,親屬明知家中有人流亡而不寫信召回的,滿門處斬。

三個月很快就過去了,眼看著期限已到,卻沒有一人回來,這讓晉懷公極為惱火,大夫郤芮向他建議說:「老國舅狐突在國中很有威望,要是他能帶頭將自己的兩個兒子狐偃、狐毛召回,其他人也一定會仿效。

晉懷公覺得在理,便立即將狐突召來,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了他,誰知狐突聽完之後當面回絕了晉懷公的要求,晉懷公勃然大怒,指著狐突威脅到:「寡人這是好意提醒,老國舅如果再執迷不悟,當心性命不保。

狐突坦然的回答道:「我那兩個犬子早就已經是重耳的家臣,自古忠臣無侍二主之禮,現在主公讓臣逼著兒子改節,恕臣難以從命。

晉懷公見他態度堅決,氣得怒不可遏,立即招呼左右將狐突推出殿外斬首,並將他的首級懸掛於市井之上,以警示違抗命令之人。

狐突被殺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齊國,狐偃、狐毛兄弟得知後悲痛不已,趙衰趕忙勸阻二人說:「人死不能復生,現在晉侯公然殺害老國舅,擺明了是針對公子,所以眼前最要緊的是趕快幫助公子謀劃大事,再晚可就來不及了。

狐偃用手擦了擦眼淚說:「你覺得該怎麼辦,我們都聽你的。

」趙衰於是說:「當初我們來到齊國,本是想借齊國之力復國,但現在看來齊國是指望不上了,我們還是趕緊另投他國。

狐氏兄弟表示贊同,於是三人決定立即將他們的想法告訴重耳,以便採取行動,然而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重耳竟然果斷拒絕了他們的提議。

原來重耳自從來到齊國之後,每天過著錦衣玉食、夫唱婦隨的生活,逐漸開始變得墮落,滿足於現狀,早就把復國之事淡忘,一心只想留在齊國終老,所以當他得知趙衰等人又要讓他奔波,再次過以前那種居無定所的生活,他當然不肯答應,因此無論趙衰等人怎樣勸說,結果都無功而返。

趙衰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必須儘快讓重耳回心轉意,於是這一日,趙衰、狐偃、狐毛、魏犨、介子推等人便聚在齊國宮殿旁的一處桑樹林下,小聲籌劃著下一步的對策。

魏犨首先說:「我們背井離鄉,跟隨公子流亡多年,吃盡了苦頭,難道就是為了在這裡混日子嗎,若不能成就一番事業,我寧願現在就自殺。

趙衰也說:「沒錯,我們決不能任由公子在這裡享清福,他要是不肯走,我們抬也得把他抬走。

狐偃便提議說:「既然如此,那我們就找個機會將他灌醉,然後趁著他不省人事的時候把他帶出齊國,等他酒醒之後就算不同意,也已經無可奈何。

」眾人覺得這個辦法不錯,於是一拍即合,等他們商量完後,便各自散去。

然而狐偃等人沒想到,所謂隔牆有耳,就在他們說話的時候,有一個人剛好也在附近,將他們談話的內容一字不差的聽了下來,這個人就是專門為重耳妻子文姜養蠶的婢女。

婢女覺得事關重大,回去後趕緊向文姜做了匯報,文姜對此也非常重視,悄聲問婢女說:「當時除了你,還有沒有別人在場。

」婢女回答說:「沒有其他人了。

文姜又問:「那除我以為,你還把這些話告訴給誰了?」婢女回答:「只有您知道。

」文姜點了點頭說:「那我就放心了。

」接著文姜就叫人給侍女端來了一碗燕窩湯,說是獎勵她們告密有功,婢女喝完之後,當場倒地身亡。

處死了婢女,文姜立即派人找來了狐偃並對他說:「你們在桑林中籌劃的事情我已經全部知道,不過你放心,告密之人我已經替你殺死,至於重耳的事,我會儘快幫你們完成,你們也要早作準備。

」狐偃謝過之後,便趕回去收拾行裝了。

當天晚上,文姜在自己房中與重耳共飲,期間文姜嘗試著勸說重耳道:「公子身為大國之子,理應胸懷四方之志,豈能甘心在此屈居人心,荒廢此生。

重耳聽完後卻說:「我在這裡衣食無憂,又有賢妻相伴,早就心滿意足,何必還要去四處奔波,我情願和你一起留在齊國過完餘生。

文姜聽完後不再說一句話,只是一味地向重耳敬酒,重耳原本就不勝酒力,沒喝幾杯就已經醉的不省人事,文姜便按照計劃派人給狐偃送去書信。

狐偃得到指令後立即帶人來到文姜房中將重耳抬進早已備好的馬車,然後同趙衰、狐毛等人駕車連夜離開臨淄,向著西南方向踏上了征程。

這就是發生在晉文公身上的文姜醉遣重耳」的故事,成語「志在四方」也是出自這段典故。

等到第二天重耳醒來時,已經是在遠離齊國的三十里之外了,重耳見狐偃等人合謀戲弄自己,氣得隨手抄起一把長槍就往狐偃身上刺。

狐偃略一閃身,躲過了一劫,然後趕緊跪在重耳面前說:「我等費盡心機,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公子,如果用我的命能換來公子的前程,我甘願受死。

重耳氣的咬牙切齒說:「此行若能成功倒還罷了,如若不成,我定要生吃舅父之肉。

」狐偃說:「此行若不成,只怕我們都難逃一死,我的肉又腥又臭,哪敢玷污公子的口舌。

旁邊的魏犨也幫腔說:「當日公子出逃,我們捨棄家小,毫不猶豫的跟隨公子承受顛沛之苦,就是指望將來能有出頭之日,還請公子體諒我們的一片苦心。

重耳無奈的嘆了口氣說:「既然事已至此,不管前面是水還是火,我們都得硬著頭皮走下去,還望諸位日後能同心協力,共謀大事。

」眾人聽罷趕忙應聲附和。

離開齊國之後,重耳一行的第一站是曹國,在曹國發生了一段較為曲折的故事,還由此引發了一場恩怨,在以後的故事中會詳細介紹,這裡先擱過不提。

離開了曹國,重耳等人繼續向南出發,經過一段時間的行程來到了宋國,此時距離泓水之戰過去沒多久,宋襄公當時正躺在病床上養傷,對於重耳的賢名他早就有所耳聞,因此得知重耳到來,宋襄公立即派公子目夷以國禮迎接。

等到重耳進城之後,宋襄公為彰顯自己的盟主身份,對重耳的一切待遇都按照他當初在齊國時享受的標準,吃穿用度更不在話下,重耳對此感激不已。

然而宋國大夫公孫固卻勸重耳說:「公子到此是想要復國,但宋國畢竟是小國,又剛剛吃了敗仗,恐怕給您提供不了什麼幫助,您的事情非大國難以勝任。

重耳也覺得公孫固的話在理,因此住了一段時間之後,便帶著手下離開了,在他臨走時,宋襄公聽說當日齊桓公曾贈送給重耳八十匹駿馬,於是宋襄公也以八十匹駿馬為重耳踐行。

之後重耳又來到了鄭國,鄭文公得知情況後對手下說:「晉、鄭兩國一向少有往來,而此次重耳出奔又背著叛國的罪名,所以為了避免召來麻煩,最好還是將他拒之門外。

叔詹勸阻鄭文公說:「主公此舉不妥,重耳有上天的三助,日必成大業,主公應該對他以禮相待。

」鄭文公好奇的問:「是哪三助?」

叔詹回答說:「自古同姓不得通婚,凡通婚者子孫必定不會旺盛,重耳卻是例外,此乃一助,從重耳出逃後,晉國就終日不得安寧,說明上天有意在為他創造時機,此乃第二助,他出逃數十載,身邊之人不離不棄,此乃第三助,有了這三助,足以見得重耳絕非等閒之輩。

鄭文公卻滿不在乎的說:「縱然有三助,他也是個年逾六旬的老人了,我看他這輩子不會再有什麼出息。

叔詹又提醒說:「主公若執意不肯接納,那乾脆將他殺了,以免留下禍患。

」鄭文公笑了笑說:「大夫太多慮了,我不接納他是因為我與他無恩,但我同樣跟他無仇,又何必要殺他呢?」於是鄭文公不顧叔詹勸阻,派城門官將重耳一行打發走了。

重耳只得繼續向南,一月之後,來到了楚國郢都。

楚成王對於重耳的到來極為盛情,不但按國君之禮親自接見,還以最高規格的酒宴款待重耳,每一個環節都十分到位,令重耳受寵若驚,重耳也因此在楚國安頓了下來。

這一日,楚成王與重耳在殿中飲酒,期間楚成王不經意的問起重耳說:「公子窮途來投,寡人有幸能為公子效以微勞,但不知公子將來得志之後,會如何回報寡人?」

重耳回答說:「金銀絹帛,貴國都不缺少,奇珍異物,本就是貴國的特產,除此之外,我也不知該用什麼來回報明公。

楚成王面帶笑意的說:「如此說來,那就是不報答我了?」重耳想了想說:「若得您相助而返國,將來你我兩國萬一不幸沙場相見,我願退避三舍,以求君侯諒解,但三舍之外,恐怕我就更難以從命了。

」楚成王聽完微微一笑,沒有作任何回答。

酒宴過後,成得臣不滿的對楚成王說:「重耳好生無禮,大王以禮相待,他卻妄言要與楚國交戰,此等不義之人,不如早除。

楚成王卻說:「重耳嚴於律己,即使在流亡之際還保持威嚴,隨行之人也能恪守君臣之禮,可見上天有意要成就他,過去太卜曾預言,唐叔之後將會成為姬姓宗族中最昌盛的一脈,或許重耳就是上天選擇的要完成這個任務的人,寡人絕不能逆天而行。

成得臣聽了這話,也不好再說什麼,楚成王則積極為重耳尋找復國的策略。

恰好在此時,秦國大夫公孫枝奉秦穆公之命來拜見楚成王,請求他派人護送重耳前往秦國,原來秦穆公自從得知晉懷公逃跑後,氣得大發雷霆,指天發誓說要報此恨,所以當他聽說重耳流落在楚國,下定決心要助重耳復國,逼迫晉懷公退位。

楚成王了解情況後,便和重耳商量說:「楚國距離晉國太遠,公子若從楚國謀事,必須歷經萬水千山,期間難免會出現變故,而秦國與晉國相鄰,大軍可朝發夕至,兩國又有姻親,所以公子借秦國之力回國是最合適不過了。

」重耳也以為如此,就答應跟隨公孫枝去秦國。

等到重耳離開時,楚成王親自為他送行,並送上車馬、絹帛等物無數,作為他路上的開銷。

重耳千恩萬謝,然後就和公孫枝一起出發了,輾轉數月之後,一行人終於抵達了秦國境內。

那麼重耳到達秦國後,秦穆公會給他提供哪些幫助,重耳最終又能否回到晉國?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貪天之功」,將會為您揭曉答案,敬請關注。

(或關注微信公眾號:典故大雜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晉文公重耳之一:十九年流亡大器晚成

晉文公重耳,與齊桓公身世相似,都經歷了國內諸公子爭位的混亂局面,最後成為一代雄主。而晉文公的經歷還要比齊桓公更加曲折。一 晉獻公的強國與亂國晉國始封於周成王時期,第一代封君是成王之弟唐叔虞,一開...

晉國六百三十年興亡史(二)中原霸主

晉惠公:恬不知恥和忘恩負義的集大成者在前651年的大動亂中,晉國連失三位君主,流亡狄國的姬重耳和流亡梁國的姬夷吾都是潛在的國君繼任者。連殺了驪姬姊妹和她們兩個兒子的里克最初邀請的公子是姬重耳,面...

晉文公:你之砒霜,我的honey

晉文公重耳是春秋時期繼齊桓公之後的第二個霸主。這個霸主,非但有周天子認證,還因為遏制住了楚國向中原擴張的勢頭。楚國當時被中原諸國視為蠻夷。顧頡剛曾說:「有了他們父子(指晉文公父子),春秋時的中原...

晉文公的傳奇人生(一)

晉都遷絳 晉獻公決定遷都,打發王子、官員四處選址。重耳遵父王之命至絳山以南百里之地考察,最終看中了涑水南岸「聚」這個地方。他回宮對獻公說:「故絳南端的中條山北麓,涑水河南岸有一個地方,那裡依山傍...

晉文公制霸之路-早年流亡

我移動視線,腳下的大地不斷變遷;我定睛一瞧,精彩的故事還在上演歷史的車輪,滿載著悲歡離合,愛恨情仇,不斷轉動......公元前672年,晉獻公娶狐姬,次年生下重耳,即未來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飽不忘飢

人物簡介晉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 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