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中國歷史上開國元勛最好的結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王朝的開國元勛大多沒有什麼好的結局。

漢朝的劉邦,在建立大漢王朝之後對他以前的兄弟大肆殺戮。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與劉邦相比是有過之而不及,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專門建立了一支秘密特工「錦衣衛」來監視朝中大臣以及當初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們甚至連自己 的兒子們都不放過。

在這些皇帝眼中你們這些兄弟只能和我同甘共苦而不能同享福貴,但是,今天,我們說的這位皇帝就是個例外,他沒有學漢高祖劉邦對自己的開國元勛趕盡殺絕,而是,用另種方式和平解決了這些開國元勛。

他就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本是後周的一個殿前都衛檢,在陳橋發動政變黃袍加身。

在他奪得後周的天下時,他並沒有對後周的皇室進行趕盡殺絕。

而是,把後周皇帝柴榮的後代分封為王,趙匡胤曾在石碑上(一說為鐵塊上)刻下留給子孫的遺言,宋朝歷任皇帝即位時,都必須拜讀這份遺訓;不過,這份遺訓至為機密,除了特定宮中人士之外,甚至連宰相都不知道。

後來金朝滅北宋、占領皇宮時,才發現這份文件的存在。

遺訓記載的內容有下列三點:

(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遺訓,從柴家子孫與南宋共存亡,以及在新舊黨爭當中失勢的官員並沒有被殺,還可能會隨著政局的演變由罷黜而回到中央這兩點就可以證明。

趙匡胤溫厚的個性透過這個石碑遺訓,表現在整個宋朝的政治上。

就是這樣的一位皇帝是怎樣處理當初和他打天下的兄弟們的?

雖然趙匡胤當上了皇帝,但如何使國家長治久安,避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如何將地方的權力集中到中央,避免重蹈唐朝末年藩鎮割據的覆轍,一直是他深思的問題。

宰相趙普屢次進諫,請宋太祖撤去石守信等人的禁軍職務,宋太祖總是不答應。

趙普抓住機會再次進諫,宋太祖有點不耐煩地說:「他們一定不會背叛我的,你擔心什麼?」趙普答道:「我也不擔心他們會背叛您。

但是我看這些人,都沒有統領軍隊的才能,恐怕不能制服他們的屬下。

一旦如此,萬一軍隊里有人煽動,那他們到時候也就自己做不了主了。

宋太祖突然意識到了這一點。

他不會忘記,自己是如何取得皇位的。

如今,掌管禁軍的雖然都是自己的親信,對自己忠心耿耿,但人心難測。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了讓子孫後世長久地統治這個國家,他採取了一個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辦法。

建隆二年(961)秋天的一個晚上,宋太祖置辦了酒席,請石守信、王審琦等人前來飲酒。

酒過三巡,宋太祖屏退左右,對大家說:「要不是你們大家,我做不了皇帝,時時刻刻都感念你們的德義。

但是做天子也非常難,還不如做一個節度使快樂。

我從即位到現在,從來沒睡過一個安穩覺。

」石守信等人大驚失色,忙問:「陛下為什麼這麼說呢?」宋太祖說:「這還不好猜嗎?誰不想要我這個位子啊?」 石守信等人一聽話頭不對,趕緊起身拜倒在地上,戰戰兢兢地問:「陛下何出此言?現在天下已定,誰敢有二心呢?」

宋太祖說:「不一定。

即使你們沒有二心,可是你們的部下如果有人想要富貴,有朝一日把黃袍披到你們身上,你們即使不想做天子,還由得了自己嗎?」

石守信等人拚命磕頭,痛哭流涕地說:「我們太愚笨了,沒想到這一步,只求陛下可憐我們,指給我們一條生路。

」 宋太祖才惺惺作態道:「人生苦短,如白駒過隙,不如富貴一場,多攢下些金錢,也為子孫後代積蓄些財產。

你們為什麼不交出兵權,去邊鎮做個節度使,買下幾處好田宅,為子孫置一番基業。

再多買幾名歌姬舞女,每天飲酒作樂,頤養天年。

我和你們結為親家,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石守信等人都拜謝道:「陛下這麼惦念我們,就如同骨肉一般啊!」

第二天,石守信、王審琦等人紛紛上書稱病,請求辭去禁軍職務。

宋太祖大喜,厚厚地賞賜他們,免去了他們擔任的禁軍職務,讓他們去外地擔任節度使。

只有石守信仍兼任侍衛都指揮使,但兵權已被收回。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後來,宋太祖果然兌現諾言,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而太祖的弟弟趙光美則娶了張令鐸的女兒,用來安撫諸將。

在經過一系列的罷免兵權和政治聯姻之後,宋太祖已經牢牢地將兵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以說五代十國時期的諸藩鎮擁兵自重,「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的時代終結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陳橋兵變,揭秘「黃袍加身」真相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逝。面對剛剛即位的七歲的小皇帝,後周大將趙匡胤終於按捺不住對「萬人之上」地位的渴望。他聯合屬下發動了一場不流血的政變,如願以償地坐上了龍椅。從此,自唐末以來五十餘年的...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威脅利誘雙...

趙匡胤的一個舉動奠定大宋朝的軟弱

----其實宋朝也很有趣(4)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宋太祖趙匡胤如願登上皇位後,一日閒暇,他召謀臣趙普,問道:「自唐末至今數十年,帝王換了八家,戰鬥不息,生民塗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吾欲息天下之...

趙匡胤為何 「杯酒釋兵權」 的秘密

眾所周知,作為開國皇帝,只有擁有了全部的兵權才能鞏固自已的皇位,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作為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自然也要有自己的一番打算,他是如何收回兵權,讓自已的江山穩固呢?方法便是上演了一出「...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用計奪了周朝江山,自己做了宋朝開國皇帝之時,正是重重矛盾交加之際,趙匡胤胸有成竹,勇敢地面對各種矛盾。

飯局也瘋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也是一個著名的飯局。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得到皇位的途徑和其他朝代開國皇帝有所不同,他的得位過程基本上是和平的。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大將,官拜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

趙匡胤身上有太多的謎讓後人去揭開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祖籍涿郡。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其後郭威廢漢建周,得任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