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趙匡胤用計奪了周朝江山,自己做了宋朝開國皇帝之時,正是重重矛盾交加之際,趙匡胤胸有成竹,勇敢地面對各種矛盾。

為了防止後周殘餘勢力東山再起,他採取安撫策略,讓周世宗的符皇后、剛做不幾天皇帝的孩子柴宗訓遷往西宮,進行封賞,命令有關人員照顧好他們的生活;對後周文武大臣仍舊留用;對擁護他稱帝有功的人予以重賞:石守信為歸德軍節度使,高懷德為義成軍節度使,張令鋒為鎮安軍節度使,王審琦為泰寧軍節度使,慕容延釗為殿前都點檢,賜皇弟趙匡義為殿前虞侯,改名光義。

趙匡胤對有功人員做了兩手準備:一是大加封賞,二是防範他們居功自傲。

一位跟隨趙匡胤打天下立了戰功、現為京城巡檢官的王彥升,半夜三更到宰相王溥家胡鬧。

王溥系後周留用官員,王彥升沒把他放在眼裡。

第二天,王溥向趙匡胤反映了此事,趙匡胤毫不留情,撤了王彥升的職,使後周留用的大臣很受感動,從心裡擁護這位宋朝開國皇帝了。

對於不願歸順宋朝的幾個節度使,趙匡胤不慌不忙,一個個把他們制伏。

趙匡胤為了了解民間實情,經常微服私訪。

趙普勸他小心,防止大臣生變。

趙匡胤說:「這些重臣,都與朕故交,不致生變,卿不用多慮。

」趙普說:「臣不是疑慮這些人不忠,而是看他們不是帥才,難以統率部下。

一旦軍中有人脅迫他們謀反,恐怕不得不聽啊!」

這句話說到趙匡胤的心裡,他也擔心將來發生這件事。

趙普建議他把一切權力都歸自己,趙匡胤暗暗點頭。

第二年秋天,趙匡胤召趙普入殿推心置腹談話。

他說:「自唐(後唐)以來,幾十年間,帝王換了8姓、12人,戰亂不止,百姓遭殃,是什麼原因?我想平息兵患,定出長治久安計策,你看應怎麼辦?」

趙普說:「後唐以來戰亂不止的原因,是地方權勢太大、君弱臣強。

陛下要尋治國之計,只要削奪節鎮之權,將地方精兵歸於中央,天下則必然安寧……」

趙匡胤原來也有這種想法,與趙普不謀而合,於是想出一條既文明又能達到目的的計策。

一天,趙匡胤讓有司在偏殿設宴,款待石守信、王審琦、張令鋒等結義兄弟。

酒宴氣氛十分融洽熱烈,逐漸達到高潮。

趙匡胤說:「我能有今天,全仰仗諸位鼎力相助,你們功德無量,我心中有數。

可是,做皇帝太難了,一年多來,我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啊!」

眾人聽皇上的頭半截話時,都很高興,聽後半截話時,覺得有點不對。

石守信問道:「陛下現在還憂慮什麼呢?」趙匡胤說:「我與你們都是故交,話就直說了。

這皇帝的寶座,誰不想坐呢?」

大家一聽,慌忙離席叩頭。

石守信說:「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下平定,誰還敢有二心?」

趙匡胤說:「我知道你們不會有二心。

可誰能保證你們的部下沒有異心呢?如果有人把皇上的袍子穿在你們身上,你們怎麼辦?」

這一席話,竟把石守信等人嚇哭了,讓皇上指示一條出路。

趙匡胤說:「人生短暫,轉瞬即過。

諸位不如釋去兵權,到地方做官,買上好宅好地,為子孫後代立下不動之產業。

再多買些歌女,每日飲酒作樂,平平安安過好後半輩子,君臣之間,兩相無猜,豈不更好?」

眾人立即明白皇上之意,連忙拜謝。

大家接著喝酒,在友好的氛圍中結束酒宴。

次日,這些將帥們一起上表稱病,不能入朝。

趙匡胤很高興,收回了他們的兵權,解除了後顧之憂,全部兵權集在自己手中,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的典故。

趙匡胤又把禁衛軍兩司之一的侍衛司分成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兩部分,與殿前司統稱「三衙」,任命資歷淺的低級軍官為三衙使。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掃除了歷代禁衛軍專橫跋扈的風氣。

趙匡胤維繫統治的第一步措施順利實現,第二步是削弱地方藩鎮的權力,第三步是滅掉五代十國中尚未歸順大宋的幾個小國,最終目的是統一中國。

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討論,這個故事對宋太祖究竟是起到積極作用還是消極作用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為何 「杯酒釋兵權」 的秘密

眾所周知,作為開國皇帝,只有擁有了全部的兵權才能鞏固自已的皇位,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作為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自然也要有自己的一番打算,他是如何收回兵權,讓自已的江山穩固呢?方法便是上演了一出「...

飯局也瘋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也是一個著名的飯局。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得到皇位的途徑和其他朝代開國皇帝有所不同,他的得位過程基本上是和平的。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大將,官拜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

寬和的典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也是一個著名的飯局。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得到皇位的途徑和其他朝代開國皇帝有所不同,他的得位過程基本上是和平的。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大將,官拜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威脅利誘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