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和他的建國大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為三國時期的三位大佬之一,孫權一路走來十分不容易。
年紀輕輕的他既要對抗強大的敵人,又要穩固江東本土一大波傲嬌的士族。
幾經歷練,他終於帶上皇冠,坐上皇位。
是什麼堅定了他稱帝的決心?他的建國之路又經歷了哪些坎坷?
孫權字仲謀,是名將孫堅的次子,「小霸王」孫策的弟弟。
這裡出現一個知識點。
我們先來聊一聊孫權的「字」。
今天我們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名字,只要告訴對方自己叫王尼瑪、張二狗或者李二蛋就可以了。
古人介紹自己的名字則麻煩的多。
比如孫權,他向某個人介紹自己的時候會這樣說:鄙人姓孫,名權,字仲謀。
這時對方就會用「仲謀」來稱呼孫權。
「字」可以理解為古人的一種暱稱,在古代的禮儀中,兩個人交流時不能直呼對方的名,要用對方的「字」稱呼彼此。
「字」不是亂取的,「名」和「字」通常有一定關聯。
比如在孫權的「名」和「字」中,「權」、「謀」剛好對應。
除此之外,往往我們通過一個人的「字」,就能看出他在家裡的排行。
古人喜歡用「伯仲叔季」這樣的次序來劃分兄弟姊妹間的長幼,很多人給子女取名字的時候,也喜歡把這樣的次序應用其中。
比如孫堅的四個兒子:孫策字伯符,孫權字仲謀,孫翊字叔弼,孫匡字季佐。
所以,很明顯孫權是家裡的老二。
五年。
策薨,以事授權,權哭未及息。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故委心而服事焉。
建安五年,孫策被刺客所傷而死,當時孫權大概只有十八九歲的樣子,放在現在也才剛剛成年,還正處在叛逆期呢。
哥哥死了,孫權當時痛哭不止,畢竟這對孫權來說無疑是天塌了。
幸虧在德高望重的張昭、孫策的好哥們周瑜、以及孫堅留下的眾多死忠支持下,孫權重拾自信,並逐漸找到一個霸主應有的威嚴,使得孫家不至於歷經兩代就消亡在亂世里。
此時的孫權,也許沒想過或者說根本不敢想稱帝這件事,他也沒有那個時間來考慮稱帝這種不切實際的事情。
執掌江東大業的孫權開始著手攘外安內。
祖挺身亡走,騎士馮則追梟其首,虜其男女數萬口。
是歲,使賀齊討黟、歙,分歙為始新、新定、犁陽、休陽縣,以六縣為新都郡。
對外,他派遣精兵猛將主動出擊,逐一清繳盤旋在江東四周的各方軍閥和草寇,並最終在建安十三年擊敗了孫家最大的敵人黃祖,使得孫家勢力進一步擴張,孫權真正有了在亂世中傲視群雄的資本。
他開始規劃土地,整理內政,在所轄土地上加強自己的統治,孫家事業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趨勢。
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
對內,孫權開始廣納賢良,盡收江東人才,招攬人心。
在此期間,日後成為孫氏集團頂樑柱的魯肅、諸葛瑾等人也正式加入孫權麾下。
外有虎將東征西討,內有能臣傾力輔佐,孫權開始享受作為一鎮諸侯帶來的驕傲和榮耀。
此時的孫權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真正的威脅即將到來,一個可怕的敵人正在靠近!
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
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
惟瑜、肅執拒之儀,意與權同。
同樣是建安十三年,剛剛除掉黃祖的孫權並沒有太多時間來慶祝。
曹操南下勢如破竹,劉琮望風而降。
一時間,孫權與曹操只隔了一道長江。
彼時的孫權,或許隔著寬闊的長江天險都能感受到來自曹操那不可一世的威懾。
要知道,當年曹操和孫堅並肩作戰討伐董卓的時候,孫權還不會打醬油呢。
霸氣的曹大爺根本沒把自己兒子輩的孫權放在眼裡。
整個孫氏集團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孫氏陣營內部請求孫權投降曹操的聲音此起彼伏,整個江東士氣低迷人心惶惶。
索性有周瑜、魯肅等人義無反顧的站在孫權身邊。
周瑜幹勁十足,魯肅則積極聯絡劉備作為盟友。
危難時刻,自己最信任的人給了孫權反抗的決心。
他最終決定放手一搏!
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近,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
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
三國時期最為重要的一場戰役,赤壁之戰就這樣打響了。
孫權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也贏得了來自對手的尊重。
據裴松之注引《吳歷》記載,赤壁之戰期間,曹操和孫權在長江之上曾有一次短暫的遭遇戰,這也算是二人之間一次非正式的會面。
雙方雖然沒有打起來,但是曹操見到孫權率領的軍隊軍容嚴正,調撥有序,不禁發出由衷的讚嘆:
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作為勝利的一方,孫權和劉備開始坐下來平分勝利果實,兩人把荊南地區一分為二,達成了表面上的共識。
但是顯然孫劉兩家在地盤歸屬問題上搞得不是很清楚,這為後來孫劉兩家的領土紛爭埋下伏筆。
十六年,權徙治秣陵。
明年,城石頭,改秣陵為建業。
建安十六年,孫權修建了建業城。
不難看出,已經成長為一方霸主的孫權,此時對登頂皇權已經蠢蠢欲動,不然他也不會把這座石頭城取名為「建業」。
為了建立偉業,孫權發動合肥之戰,可惜以失敗告終。
是歲劉備定蜀。
權以備已得益州,令諸葛瑾從求荊州諸郡。
備不許......未戰,會曹公入漢中,備懼失益州,使使求和。
閏月,權征羽,先遣呂蒙襲公安,獲將軍士仁。
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
到了建安十六年的時候,孫劉兩家的領土紛爭正式打響。
孫權問他劉大叔:「我借給你的土地啥時候還給我?」
劉備卻在裝傻:「啥土地?我咋不知道?」
聊天聊成這樣就已經聊死了,沒啥說的,開打吧!
幾番小打小鬧之後,正趕上關羽發動襄樊之戰。
孫權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命令呂蒙對關羽發動襲擊,最終斬殺關羽,將劉備之前管轄的荊州土地盡數吞併。
這無疑是一次值得慶幸的勝利,可孫權卻有些喜憂參半。
權聞魏文帝受禪而劉備稱帝,乃呼問知星者,己分野中星氣何如,遂有僣意。
——《魏略》自魏文帝踐阼,權使命稱藩,及遣于禁等還。
襄樊之戰結束,關羽死後沒多久,曹操也在洛陽病逝。
不久之後,曹丕代漢稱帝,建立魏國。
劉備緊隨其後,在成都稱帝建國。
當時天下三分的局勢已經成型,自己的兩個對手都成了皇帝,孫權心裡難免有些痒痒。
可是孫權當初只是想跟劉備大叔開個玩笑,結果玩笑開大把關羽給搞死了,孫權知道隔壁的劉大叔來找自己算帳只是時間問題。
此時的孫權展示出自己能屈能伸的英雄氣概,他將自己的稱帝之心深深隱藏,為了避免腹背受敵,他決定公開認曹丕為大哥,甘願給曹丕做小弟,藉此和曹魏結盟。
是歲,劉備師軍來伐......
權以陸遜為督,督朱然、潘璋等以拒之。
遜隨輕重以兵應拒,自正月至閏月,大破之。
臨陳所斬及投兵降首數萬人。
劉備奔走,僅以身免。
不出孫權所料,劉備稱帝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興兵討伐江東。
孫權不顧眾人阻攔,破格提拔陸遜為都督,命令陸遜率軍迎戰劉備,三國時期另一場重要戰役,夷陵之戰爆發。
陸遜不負眾望,打敗劉備,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
孫權又一次在強敵壓境的緊要關頭作出正確決斷,守衛住孫家的基業。
此時的他想要稱帝沒人能攔得住,甚至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然而孫權還是忍耐住自己的慾望並沒有在這個時候稱帝,這是為什麼呢?
是月,魏軍皆退。
夏四月,權群臣勸即尊號,權不許。是時,陸遜以所在少谷,表令諸將增廣農畝。
......以全琮為太守,平討山越。
孫權雖然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但仍然元氣大傷,曹丕趁此時機大舉興兵攻打孫權。
孫權終於和自己的同輩人痛痛快快打了幾場仗,雙方互有勝負,誰也沒打過誰,最後互相認慫不了了之。
戰事終於平息,孫權的小夥伴們開始勸他稱帝,孫權卻在這個時候傲嬌起來,他的稱帝之心已然饑渴難耐,但他認為時機未到。
不得不說孫權實在穩得一批!
為了讓自己稱帝更為名正言順,孫權頒布了一系列法令,進一步穩固內政。
同時清剿山民草寇,穩定治安,為稱帝營造一個和平的氛圍。
萬事俱備,孫權還需要一場勝利。
夏五月,鄱陽太守周魴偽叛,誘魏將曹休。
秋八月,權至皖口,使將軍陸遜督諸將大破休於石亭。
公元228年,孫權對魏國發動石亭之戰,取得不錯的戰績,魏國名將曹休因此戰而身死。
此時的孫家基業在孫權多年經營下,疆域之大遠及現今的越南,政通人和,萬民安樂,加上石亭之戰的勝利大大鼓舞了孫權陣營的士氣,孫權稱帝的最佳時機終於來了!
黃龍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勸權正尊號......南郊即皇帝位......
公元229年,孫權正式登基稱帝,開始了他長達24年的皇帝生涯。
回首孫權的一生,他曾戰敗雄武一世的曹操,也將亂世梟雄劉備徹底擊潰,在曹丕死後,他成為那個時代里當之無愧的第一霸主。
這個十八九歲就開始在亂世里打拚的小青年,通過數十載拼搏,終於贏得一個時代的認可,也贏得了屬於自己的榮耀!
稱帝後的孫權過得舒心嗎?有又怎樣不為人知的煩惱等待他呢?
歡迎小夥伴們關注之後的文章更新。
氣量狹小,嫉賢妒能,三國中那些被人冤枉的英雄,周瑜周公瑾
在三國的故事中,周瑜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他有奇謀妙策,也有壯志雄心,往往被拿來和諸葛亮作比較,有「瑜亮」之稱,但其卻心胸狹隘,嫉賢妒能,幾次三番想要謀害諸葛亮,可是卻被諸葛亮「三氣周瑜」,最後...
三國只在意諸葛亮,曹操?東吳無人問?簡談東吳俊男,實力圈粉!
東吳可以說是三國中最不受待見的一部分,大概的原因就是沒有賄賂三國圈最大的IP《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的緣故,搞得戲份少也就算了,還一直被抹黑。南方蠻夷之地的刻板映像還扣了不少印象分,實在可憐。...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誰最厲害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號稱東吳四大都督。那麼這四大都督到底誰最厲害呢? 從政治志向來看,周瑜在赤壁之戰取得領荊州後,想趁蜀中虛弱占領益州,並以此為資本,要與曹操逐鹿中原,爭奪天下。如果其計謀得以...
東吳為何一直是三國中最弱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東吳克大都督!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並起。經過數十年的相互征伐,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而在《三國演義》中我們看到,從赤壁之戰之後正式形成的三足鼎立到三國歸晉,東吳一直是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究其原...
東吳四英將,其中一人曾大敗劉備,使得劉備鬱郁而死
三國時期,社會矛盾激化,各地農民起義不斷。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所以三國是一個名將雲集的時代。在東吳就有四英將,他們是先後執掌東吳水軍的大都督,按接任順序,分別為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個人雖然政...
力主降曹的張昭,反贏得江東人人敬仰,更被曹操視為眼中釘
赤壁之戰時力主降曹的張昭,從來並非真正意義的「投降派」,相反,從孫策攻取江東起,張昭就一直被孫氏兄弟信賴為老師,並從無到有組建了孫吳政權整個幕僚文官系統,地位等同於荀彧之於曹魏、諸葛亮之於劉備。...
三國時期的江東四傑都有誰?
三國是我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大動盪的時期,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這一時期湧現出一大批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傑出人物。篇幅有限,在這裡只簡單說一下孫吳勢力的江東四傑。周瑜:少年時即追隨孫策平定江東,孫策遇...
明君?暴君?三國最長壽的皇帝向你展現不一樣的心路歷程
孫權,字仲謀,江東猛虎,獨自趕跑董卓,斬殺華雄的超級牛人孫堅的二兒子,縱橫江東未嘗一敗,英年早逝的江東小霸王孫策的二弟,十五歲擔任縣長,十七歲繼承父兄的職位,統帥江東六郡八十一縣的地盤,率領周瑜...
一生操勞,但是做錯這幾件事,所以孫權稱帝以後不讓他當丞相
東漢末年,孫策用老爺子孫堅用命換來的傳國玉璽跟袁術換了3000兵馬,到了江南創業。剛開始的時候,篳路藍縷,能用的人很少,只有曾經跟過孫堅程普黃蓋和韓當幾位,後來發小周瑜加入了孫策的創業團隊,推薦...
三國|都知南陽「隆中對」, 卻不知孫權在江東也有「隆中對」
華夏皇帝漫談之吳大帝孫權少年英雄 秉承兄志孫權,三國時吳國的開國皇帝。他承襲兄長之職上位,禮賢下士,從諫如流,處事果斷,精明能幹,最終開創了吳國的霸業,成為三國時期與曹操、劉備抗衡的梟雄,促使三...
孫權稱帝前為何要屈身忍辱曹魏近十年
公元220年,劉備失荊州,天下三分成定局。在一個正常人看來,孫權應當張燈結彩,趕緊縫製龍袍忙著稱帝啊。然而,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一直到229年,孫權才正式登基,隨後遷都建業。其實這種屈身忍辱才是孫...
三國最能屈能伸的君王
身為君王,一般都能伸,卻不見得能屈。縱覽三國風雲,誰將能屈能伸做到了極致?首先需確定人選範圍,他們應在生前稱帝,或被封王位。像孫堅、孫策,於吳黃龍元年(229)分別被追尊武烈皇帝、長沙桓王,可...
三國77大名將死因遭曝光:最慘的竟是他
三國,歷來被很多小說、歷史愛好者津津樂道,因三國演義的關係,很多人物演義化,小說化,那麼,這些真實的三國人物到底是怎麼去世的呢?且看正史記載。 曹操:犯頭風病病死曹操(155年-220年3月15...
三國謀士,此人高居榜首,連諸葛亮也不是對手。
排名第一的當屬司馬懿,為什麼這麼排呢,看這一段,司馬懿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
為什麼曹操會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曹丕就真的比不上孫權麼?
孫權,字仲謀,比孫策小七歲。可是與曹操、劉備比起來,他算是晚輩。從建安四年開始,他跟隨哥哥東征西討,到孫策去世,已有了一些經驗。按照孫策對他的評價,他在打仗方面,不如孫策,但是守住江東基業,卻是...
孫權幾乎耗死了所有勁敵,為什麼依然沒有一統天下
他是三國在位最久的開國皇帝,耗死了所有勁敵,勵精圖治,卻依然沒有統一天下。皇帝作為封建時代的高風險職業,長命的都在少數,長命有為之君更是鳳毛麟角。尤其漢末三國時代,長命的皇帝少且均無為,漢獻帝窩...
三國中此國能人勝過其他兩國,所以國運因此延續
孫吳政權的政治核心集團大都為青年才俊,也可以說是年青一代撐起的江山,甚至連他們的統治者孫破虜比起曹魏的曹操、吳蜀的劉備也年輕得不是一點半點,他的父親孫堅死時才37歲,其兄孫策死時年僅26歲,但是...
孫權的用人謀略:用人不疑信任諸葛瑾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孫策趁群雄逐鹿中原之際,繼承父業,開闢江東。後來孫策之弟孫權又繼承父兄基業,舉賢任能,確保江東穩定。他40歲稱吳王,48歲稱帝建立吳國,與曹、劉三分天下。孫權是用人高手,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