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幾乎耗死了所有勁敵,為什麼依然沒有一統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他是三國在位最久的開國皇帝,耗死了所有勁敵,勵精圖治,卻依然沒有統一天下。

皇帝作為封建時代的高風險職業,長命的都在少數,長命有為之君更是鳳毛麟角。

尤其漢末三國時代,長命的皇帝少且均無為,漢獻帝窩囊,蜀後主治國無方。

除了江東東吳的開國者,大帝孫權,壽命橫跨漢末和三國前中期,創造了多次防守反擊勝利的案例,三國中期一度是三極最強。

江東人才輩出,他有四大都督,十二虎臣,各大士族的人才也被他發掘如周魴、全琮、朱異、張休。

坐擁如此多人才資源,是三國甚至史上最年輕就當開國皇帝還年輕有為的孫權卻沒統一天下,其實也是可惜的。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漢末號稱江東之虎孫堅的次子,據傳孫氏是「軍神」孫武之後。

如果不是其父孫堅、長兄孫策早逝,他也不會那麼早接手孫氏勢力。

孫權武藝不精,所以打仗不輕出,而孫堅孫策尚武,結果過度自信自己行動導致早早被陰死,本來孫權接手時,江東基本被孫氏統一,收遍了江東的豪強人才,如果孫堅孫策能低調點,說不定東吳有更多作為。

孫權也並非不思進取,上任不久後對內廣開言路聽張昭,對外與諸將配合得當,對殺父仇人荊州劉表步步緊逼,殺黃祖降甘寧。

如果不是曹操大兵南下,說不定荊州早晚要被東吳拿下,根本沒有劉備立足的機會。

隨後發生赤壁之戰,孫權力排張昭等主和派眾議,放權主戰派周瑜自由發揮,順諸葛亮的出使團結劉備,配上黃蓋詐降,讓不習水戰是曹軍大敗,從此曹操似乎恐水,不再南下。

其實赤壁之戰孫權周瑜才是主角,劉備等人是配角。

可這時的異象就開始出現,也許就能看出為何孫權不能統一了。

赤壁之後,周瑜在努力進擊荊州,而這時,孫權分兵合肥。

他縱有錦帆甘寧,不死怪周泰,結果還在逍遙津敗於張遼,陳式解煩軍覆沒——演義里張遼用計射死的太史慈,其實原型是陳式,陳式凌統替孫權斷後,身中張遼的騎射手數箭依然衝殺,但曹軍新收大將龐德帶鐵騎馳援,惡劣戰況之下,陳式保了孫權,犧牲自己,被龐德砍了頭。

周泰為保護主公和同僚身受重傷,甘寧呂蒙等將領丟下軍士逃跑,凌統被東吳水上援軍找到,僥倖活命。

後面張遼撐不住了但曹操也到了,孫曹耗了一段時間各自罷兵。

問題就是,這時本來曹操赤壁敗的,荊州方面人馬損失最多,防守應該更薄弱,孫權卻帶了大部分精銳打合肥。

也可知周瑜多不容易了,他那邊一定兵力有限,還和曹仁硬碰硬拿下南郡和荊州府城,周瑜手下軍團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自己都中了致命箭傷。

而後荊州府城一帶孫權「借」給了劉備,養虎為患,到周瑜箭傷死了孫權也沒聽建議趁早除了劉備。

劉備延遲還期,拿了荊南三郡,直接進取四川不還荊州,連說好的拿下荊南三郡給東吳也放任關羽不給,東吳第二大都督魯肅親自去荊州府關家軍那兒談判,關羽他們全體舉著大刀說自己拿下荊南三郡憑什麼給別人,再囉嗦老子把你剁成肉醬。

魯肅一手拔佩刀一手拿出契約,大聲斥責劉備集團關家軍不守信用,你劉皇叔、關二爺就是這樣的名將?跟你拼了,我死了東吳會為我報仇的! 最終關羽慚愧,讓了三郡——這才是真實的「單刀赴會」。

孫權還在打合肥的主意,所以放任劉備,自己的都督周瑜、魯肅都為了戰略要地荊州以身犯險,似乎都沒有怎麼關心。

本來此二人一文一武,主張「二分天下」(就是沒有劉備的份),看出了荊州四戰之地的重要性,得了才能進取,孫權則可能怕守荊州消耗大,殊不知有時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孫吳很多次防禦成功後其實都可以大推近一次的,就看他們有沒有那種心志了。

可孫權不僅心態是重防守,這時也是個矛盾體,一面任用能人做統軍都督,卻又自己另外帶人行動,可能也是想自己把握軍權,也許從心裡是忌憚臣子功高蓋主的,所以是想自己統軍又能力不夠,依賴大都督這樣的管理者。

不像曹操劉備能真正地破格提拔一些本不受待見的能人,但真遇到擺不平的事,又只好用能人為都督去擺平。

此後就一直是矛盾體循環,又打合肥不成,看著劉備坐擁荊益盛極一時,才煩惱劉備有借無還,悔不早除劉備。

但前面孫吳還有人才出來為他解難,赤壁敗曹操有周瑜,鎮關羽要荊南有魯肅,奪荊州殺關羽有呂蒙,後面夷陵擋為二弟來尋仇的劉備也有陸遜。

陸遜是江東都督里最長命的,但孫權似乎只有防守才用上他,夷陵、石亭防守勝利後,孫權完全可以配合陸遜進取,他卻依然撇下自己的大都督打合肥,鍥而不捨,他期間還任用大將徐盛全琮也為都督,但卻沒那麼多自主權給他們,結果除了讓陸遜受到牽制大軍多將命令管理混亂,不便進去中原施展報復,好像也沒起太多實際作用。

只能說孫權生平信方士們的修仙養生長生那套還是有用,壽命長。

耗死了劉備曹操曹丕,防他的能人,從張遼到文聘到滿寵,一個都沒他長命,全耗不過他,連司馬懿都早孫權一年死。

但看看孫權在進攻端的表現,在這麼長的生命里,赤壁之後、夷陵、石亭之後他都一度成為三級最強,沒能進取拓展,絕對是他自己的問題。

縱觀孫權一生,立國依賴江東英才們,卻也忌憚他們位高權重,所以他防守強敵時沒辦法,進攻端又不願跟臣下合作放權甚至聽他們的建議,導致錯過一次次富強進取的機會,除了製造一個漂亮的防守反擊戰役案例後也別無建樹了。

從人物人性和心理上分析,也許是孫權還是孫家的那個小兒子,想證明「我也是個男人我也能飛」不想老是靠別人、活在父兄背影下。

也許孫權看到長兄遇刺很忌憚江東豪族,像陸遜就是大家族的人,可能孫權因此不信任他,最後借陸遜在廢太子時替太子說了句話罷黜他。

做領導的本該適當放權,不然就是累了自己辦不成事。

公元245年,東吳最後的重量級人物陸遜感到年老進取中原無望憂憤而去,東吳進取派從孫策 到周瑜 到魯肅 到呂蒙 到陸遜以後,徹底垮了。

公元251年,司馬懿去世,給司馬氏掌控曹魏留下了穩固根基,除了很多障礙。

公元252年,孫權終於仙逝,成了三國創業一代最晚死的人之一,但他的去世標誌東吳徹底走了下坡路,孫吳內亂不但缺乏人才,朱異這樣的人才被套路死,全琮後人被逼投敵。

孫權生前忌憚各大家族作亂,一直壓制他們,結果作亂的是孫氏內宗的孫綝等、外戚諸葛恪,好不諷刺。

雖然東吳一度從內亂中恢復中興,但命運的天平再也沒有傾向東吳政權了。

更多三國謎底,在微信公號「三國故事」上回復相關關鍵詞有詳細剖析。

三國第一謀士竟然是他?諸葛亮自嘆不如。

(回覆:001)

曹操最想得到的十大人物,第一竟然是他?(回覆:曹操)

女人最想嫁的三國男人是誰?(回覆:女人)

三國第一精銳部隊竟是這支?(回覆: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四大都督:一人被氣死,三人病逝!

在三國歷史上,相對於曹操、劉備兩大勢力,孫權這一邊的人物,在總體歷史知名度上稍遜一籌。一方面,曹操是當時實力最為強大的一方,占據了北方中原,人才濟濟。另一方面劉備建立的蜀漢,打出了匡扶漢室的口號...

東吳四大都督排座次,應該沒人有意見

縱觀三國時期吳國歷史,有四位大都督最為人們所熟知,那就是火燒赤壁的周瑜,締結孫劉聯盟的魯肅,奪取荊州的呂蒙,大敗劉備的陸遜。那麼他們四位究竟誰的能力最強,誰對東吳的功績最大呢?下面我們逐一分析。...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誰最厲害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號稱東吳四大都督。那麼這四大都督到底誰最厲害呢? 從政治志向來看,周瑜在赤壁之戰取得領荊州後,想趁蜀中虛弱占領益州,並以此為資本,要與曹操逐鹿中原,爭奪天下。如果其計謀得以...

閒聊東吳四大都督周瑜 魯肅 呂蒙 陸遜

自古就說江東子弟多才俊 三國時期的東吳 在演義似乎是戲份最少的一國 (蜀國光壞太大 魏國曹操太顯眼)但江東的人才不少 文有張昭闞澤顧雍 武有甘寧凌統太史慈 當然 在江東首推的除了英年早逝的小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