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讀書筆記提高寫作水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語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許多人可能都會淺顯的理解為:要想寫好文章,就要多讀書。

但殊不知,想要寫好文章,不止是多讀書那麼簡單。

最為關鍵的是你如何讀書?

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說道:「讀書並不是單純的記憶書中的內容,而是要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智慧』」。

可見,書不是讀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注重書中內容的消化吸收,才能將「借來的」思考準確地轉變為屬於自己的東西,從而強有力的表述給別人。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的將書中的內容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呢?奧野宣之在書中總結出了兩種最實用的讀書筆記法。

關於讀書筆記

一、「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此讀書筆記具備以下五個要素

-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書名

-作者名

-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

-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

以下是這5個要素的運用

從圖中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到,日期,奧野宣之採用縮寫的方式,080715-2008年7月15日。

段落前畫圓圈並標註頁碼的是書中的原文,而打星號的則為奧野宣之看到這段話後的自己思考,並記錄下來。

運用不同的符號就能區分是自己的感想還是作者的表述,同時摘抄和評論交替進行,這是為了趁著印象還鮮明的時候寫下自己的感想。

所以摘抄的必須是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內容,即使客觀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無法與自己在感性層面上產生共鳴,那麼讀多少次都不會有感想。

而評論,不能只是簡單的一句「好棒!」「這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而應該把具體的感受或是思考加以總結寫出來,為自己之後的寫作輸出做好準備。

二、剪報式讀書筆記

剪報式讀書筆記就是將「與書有關的東西」收集起來,結合自己的讀後感等內容收藏起來的筆記方法。

這樣的好處是,讓之後重讀讀書筆記時,能夠更將形象化的感受到當時買書到讀完的整個過程,從而加深印象。

另一方面,我個人覺得能夠激發你閱讀讀書筆記的慾望,因為人對於大段手寫的文字看起來會疲勞,如果以剪報的方式,視覺上進行多方刺激,更能勾起閱讀的慾望。

這兩種方式同時使用效果更好,不僅能夠加深印象,同時對於之後的寫作輸出大有裨益。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也提到:「寫讀書筆記可以鍛鍊對文章結構的組織能力、提高思想輸出的質量、寫作技巧會得到大幅提升。

既然讀書筆記有這麼大的好處,也知道不同的讀書筆記方法,那麼什麼樣的內容值得寫入讀書筆記呢?

關於讀書

前文提到,摘抄必須是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內容,那麼如何篩選出重要內容?

如果一本書,大部分的內容你都覺得重要,都需要摘抄,這樣既浪費時間,效果也不好,這就要求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對書本中重要的內容進行篩選標記。

怎麼做?

上圖,一幅圖即可說清。

像這樣經過慎重思考後再書上畫線,可避免出現各種無意義的線條,若日後想再看一遍,可直接去找書中做好標記的部分,簡單高效。

關於寫作輸出

若每本書你認為值得讀的書,都以這樣的方式閱讀並做好讀書筆記,那麼之後的寫作輸出,將會變得十分容易的一件事,大家可以看看奧野宣之在書中列舉的自己例子。

除此之外,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還提出了「隨想筆記」用於記錄自己平時的所見所聞所想,將每一刻的想法都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在選書時為自己提供真正需要的價值信息,此外,我認為還可以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充實自己的素材庫。

輸入質量決定輸出質量,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就像聽和說,只有你說的明白了,才會聽得懂,而只有當你真正寫得明白了,才證明你真的理解並看懂了。

所以想紮實的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不妨從認真有效讀書開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了這本書,才知道之前的書都白讀了

文/噹噹歡樂多電影《妙筆生花》里有一個故事,講了一名不得志的作家偶然在購買的古舊手提包中,發現了一卷舊的小說稿。小說如此吸引人,他深深陷入,一邊沉迷於故事中,一邊憤恨自己寫不出同樣打動人心的內容...

像錢鍾書一樣讀書——心動遠不如行動

三年之前,是我青澀的大一時期。開學不久便報名參加了「自信英語」的晨讀活動,每天天蒙蒙亮,就迷糊著眼衝進略帶寒氣的薄霧中扯著嗓子和英文單詞「鬥智鬥勇」。就這樣持續了好些日子,突然有一天,那個有著西...

這一套讀書方法,你值得擁有!

近幾個月來,讀了不少的書,但是越發發現一個問題:很多的書,我僅僅只是讀過,由於沒有超強的記憶力,很多原本很有啟發的內容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淡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也開始學會寫讀書筆記。摘抄書...

你會讀書嗎?你很有可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常被老師和長輩們用來教導小時候的我們。那時,我們不懂其中之奧妙,混混沌沌也是自然不過了。待我們長大,對此豁然開朗之時,便暗暗發奮讀起書來。不過,當我們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