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隱居隆中,等的人其實根本不是劉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蜀漢丞相,三國風雲人物之首,說起三國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在蜀漢名氣大盛的謀士,其實內心之中對於加入劉備的集團也是迫不得已。

(本文以小說主)

要說諸葛亮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徐庶臨別劉備時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說「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在20里隆中」。

然後就是一頓吹,說諸葛亮怎麼怎麼地nb怎麼怎麼吊,劉備高興了就問這個人是誰,徐庶說「此人乃琅邪陽都人,覆姓諸葛,名亮,字孔明。

」這就是諸葛亮名字第一次出現的場景,是徐庶跟劉備說的。

可是之後,徐庶已經走了,但是,又返回身來找劉備,因為他怕諸葛亮不出山來輔佐劉備。

這就很奇怪了,你說一般好朋友都會說說抱負,說說未來的想法,按理說徐庶應該知道諸葛亮以後是怎麼想的,當然除非他們在一起不聊這個。

可是他又怕諸葛亮不出來輔佐劉備,為什麼他會怕諸葛亮不出來?可能就是徐庶怕諸葛亮看不上劉備。

也就是說,徐庶知道在諸葛亮的心裡,對於投靠誰是有一個標準的,當然最低標準也不是劉備這個檔次的。

這個也在小說原文中寫的一清二楚。

庶曰:「庶本欲事劉豫州,奈老母為曹操所囚,持書召來,只得舍之而往。

臨行時,將公薦與玄德。

玄德即日將來奉謁,忘公勿推阻,既展平生之大才以輔之,幸甚。

孔明聞言作色曰:「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說罷,拂袖而入。

庶羞慚而退,上馬趲程,赴許昌見母。

這段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對話,就是孔明聽了徐庶的話後說的「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大致意思就是,你拿我當祭祀用的牲口啊。

然後臉上不自覺的帶上了一種表情,估計是譏諷之色,要不徐庶不能羞愧著走。

當然孔明是什麼意思我們不知道,但是很肯定的就是孔明不以為然,他認為跟著劉備就像是要死的牲口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他打心眼裡看不上劉備。

然後徐庶羞愧的走了,這也說明了徐庶是在明知道諸葛亮的抱負是什麼以後,還過來勸說他的,也就是說諸葛亮已經選好了一個界定單位,劉備不在界定範圍之內。

而且劉備後來的三顧茅廬,有一些細節,也說明了諸葛亮根本心理不想跟著劉備。

最主要的三顧茅廬,如果劉備但凡能夠達到諸葛亮的一點要求能是三次諸葛亮才出來,說什麼考驗忠心,屁。

如果是曹操,孫堅這種一方諸侯過來你讓諸葛亮在玩個小計謀看看,第一次就得屁顛屁顛出來,因為他也怕人家不在理他,說白了謀士不就是為了能夠榮華富貴麼。

再說劉備第一次去找諸葛亮,是個書童見得劉備,書童問劉備叫啥,劉備上來就一串「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

」,書童蒙了:「簡單點」,「在下劉備劉玄德」。

書童一聽這名字直接說「我家先生出門了。

」到這就看出套路來了。

如果諸葛亮真的出門了,那麼書童不可能是先問劉備他到底叫啥,而是應該直接說我家先生出門了,您過幾天再來,對不對。

你見過誰家小孩大人不在家的時候,你過來直接說你叫啥你是過來幹啥的,他不直接告訴你大人不在家,反而問你到底叫啥。

也就是說諸葛亮已經交代過了書童,讓他見到劉備之後就說自己出門了。

為啥這麼說因為諸葛亮根本沒想跟著劉備,不只是讓書童拒絕劉備,還讓他兄弟去勸劉備放棄爭奪天下的念頭。

就是上面這段,如果諸葛亮想跟著劉備那麼肯定不會這麼大費周章的拒絕。

當然第二次劉備拜訪,諸葛亮還是拒絕的,他讓他弟弟出來拒絕劉備,有詩為證: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

樂躬耕於壠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

啥意思就是讓劉備認清自己,告訴劉備,我是一個人才,應當在適當的人手下,如果找不到我寧可一生在這彈琴,種地。

按理說拒絕兩次以後怎麼的也不能來了吧,得第三次又來了,這回諸葛亮沒藉口了,只能讓書童說自己在睡覺,不能吵醒,誰知道劉備又進來了,還坐那不走了,沒辦法只能起身。

然後說自己能力不行怕耽誤了劉備,劉備不聽還是讓諸葛亮出山。

諸葛亮沒辦法又是一頓分析,說劉備能夠得到荊州和益州,而且不用諸葛亮的幫忙。

這時候劉備還是要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又說自己懶,不想動彈。

劉備還是請他,這時候諸葛亮已經有點意志鬆動了,然後讓劉備先回去,自己再考慮考慮。

但是劉備沒走,諸葛亮沒辦法,只能跟著劉備去了新野,之後在劉備一番套路之後諸葛亮才有了輔佐劉備之心。

其實這其中,在劉備第一次拜訪諸葛亮的時候,聽到了農夫所唱,諸葛亮所做的歌的時候,就應該能夠知道諸葛亮是想要找一個起點高的人,但是誰讓皇叔沒臉沒皮那,也正是這沒臉沒皮賺到了一個蜀國人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孔明沒有選擇輔佐曹孟德的原因

(三國)最耀眼的臥龍星——諸葛孔明新傳上回說到,諸葛亮為待明主隱居南陽隆中。這回將說,諸葛亮在隱居期間為仕明主而預做的精心準備。黃昏,臥龍廬西。青山巍巍,碧波粼粼。諸葛亮正

三分天下,諸葛亮第一步就走錯了!

隆中對,天下分。天下三分,諸葛孔明,功不可沒。建安十二年(207年),也是劉備在荊州劉表處寄居的第七個年頭,這一年,劉備的第一參謀,大孝子徐庶,他老母親被曹操請到了許昌,並謊稱徐母病危,徐庶這就...

蜀漢四大謀士:諸葛亮無爭議,一人叛離劉備

三國時期,名士輩出,魏蜀吳三國都紛紛吸納謀士輔佐助力,欲成就一統大業。在謀士數量上,獨數曹魏居多,孫吳次之,蜀漢最乏。然而儘管窮鄉僻壤,但劉備依然先後網羅了四大名士出山輔佐自己,他們都是當時學富...

三顧茅廬的,為什麼是劉備而不是曹操(原創)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臥龍,成為千古佳話,劉備,以仁義著稱,天下人尊稱為劉使君,當時曹操兵多將廣,而且挾天子令諸侯,占盡了天時,而江東的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占據六郡八十一州,可以說占據了...

諸葛先生一看便知道,紅黑兩將都是小覷於我

劉備帶著二位兄弟,趕去臥龍崗二請諸葛亮。這年是建安十二年的三九天氣正當嚴寒季節。走到半路之上,突然大雪飄飄。頃刻間北風似刀,朔風凜冽,遍地積雪。張飛在馬上心中怨恨諸葛亮,你不應該躲在隆中不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