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的可辯性之三:真相不容真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歷朝史書的總稱,加上民國時期列入的《新元史》《清史稿》就是二十六史。
仔細分析二十四史的創作年代,會有一個發現,自西漢司馬遷撰寫《史記》之後,修史的年代存在幾個真空期。
一是後朝不修前史,比如《晉書》,是由唐朝房玄齡編修,中間間隔了南北朝和隋朝,由此西晉和東晉的立史年代滯後二百多年;二是當朝不重視修史。
從春秋出現史書以來,有秦、東晉、隋朝、五代四個時期沒有出過有影響力的史書,既沒有寫前史,也沒有寫當朝歷史。
歷史不是普洱茶,越發酵越醇厚清香,年代隔久了,可以直接引證的文獻就會越來越少,這些個真空時期,雖然經後世逐漸彌補,但參考價值和可信度大大降低,很多歷史真相,就是被真空所拋棄。
人們應該有感覺,越是歷史模糊的年代,越是不被世人重視和知曉,影視劇涉及也會比較少,因為對真相不清不楚,人們只好維持思想真空,少碰為妙。
司馬光資治通鑑,與司馬遷史記同為通史,為何卻不在二十四史之列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記錄歷史的書籍更是浩如煙海。這些史書的寫法和體例都是一樣的麼?怎麼區分他們呢?先看西周,這一時期剛剛開始出現了記錄歷史事件的文獻,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史書"的雛形和碎片,...
中國古代正史最大的弊端:帝王將相的家譜
中國古代一直有修史的傳統,當一個朝代存在時,就會設立史官等記錄本朝歷史。而新的王朝建立後也會為前朝修史,將前朝的歷史做一個總結。所以中國形成了數量龐大的以二十四史為代表的官修史書。這些史書以後被...
《宋史》,《金史》,《遼史》原來是一堆多民族小編組團寫的
一朝一代史,總要有人記錄下來以供後世人閱讀。歷史上著名的史書撰寫人有不少,比如司馬遷,班固,班昭,司馬光,劉向,歐陽修,劉向,陳壽,紀曉嵐等人。不管中國二十四史是否真的每件事都能客觀而秉筆直書,...
一個蒙古人組團修了三部史書,產量勝過每個漢人史官
一朝一代史,總要有人記錄下來以供後世人閱讀。歷史上著名的史書撰寫人有不少,比如司馬遷,班固,班昭,司馬光,劉向,歐陽修,劉向,陳壽,紀曉嵐等人。不管中國二十四史是否真的每件事都能客觀而秉筆直書,...
一部二十四史,為什麼單單就容不下《清史稿》呢?
似乎一提起悠久的中國歷史,二十四史總是繞不開的存在。於是有人就在感慨: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如果從歷史順序上來看,二十四史肯定要從司馬遷的《史記》說起,又由於《史記》的著史方法為後世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