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的可辯性之三:真相不容真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歷朝史書的總稱,加上民國時期列入的《新元史》《清史稿》就是二十六史。

仔細分析二十四史的創作年代,會有一個發現,自西漢司馬遷撰寫《史記》之後,修史的年代存在幾個真空期。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是後朝不修前史,比如《晉書》,是由唐朝房玄齡編修,中間間隔了南北朝和隋朝,由此西晉和東晉的立史年代滯後二百多年;二是當朝不重視修史。

從春秋出現史書以來,有秦、東晉、隋朝、五代四個時期沒有出過有影響力的史書,既沒有寫前史,也沒有寫當朝歷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歷史不是普洱茶,越發酵越醇厚清香,年代隔久了,可以直接引證的文獻就會越來越少,這些個真空時期,雖然經後世逐漸彌補,但參考價值和可信度大大降低,很多歷史真相,就是被真空所拋棄。

人們應該有感覺,越是歷史模糊的年代,越是不被世人重視和知曉,影視劇涉及也會比較少,因為對真相不清不楚,人們只好維持思想真空,少碰為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正史最大的弊端:帝王將相的家譜

中國古代一直有修史的傳統,當一個朝代存在時,就會設立史官等記錄本朝歷史。而新的王朝建立後也會為前朝修史,將前朝的歷史做一個總結。所以中國形成了數量龐大的以二十四史為代表的官修史書。這些史書以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