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蒙古人組團修了三部史書,產量勝過每個漢人史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朝一代史,總要有人記錄下來以供後世人閱讀。

歷史上著名的史書撰寫人有不少,比如司馬遷,班固,班昭,司馬光,劉向,歐陽修,劉向,陳壽,紀曉嵐等人。

不管中國二十四史是否真的每件事都能客觀而秉筆直書,但終究是因為這些人的刻苦編撰而得以流傳至今。

大家可能並不清楚,二十四史中有三部史《宋史》、《金史》、《遼史》是同一編纂組出來的,而這一編纂組還是史上第一混編小組,聚集了漢人,蒙古人,畏兀兒(唐朝時的回鶻人)、哈剌魯(中亞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與回回不是一個族)、唐兀(党項)、欽察(突厥中的一支)等族人。

這些人並不是隨隨便便湊一起的,他們都是一一經過了嚴格的刪選。

這裡就要提一個人,他的名字很有意思,叫脫脫(脫脫帖木兒),一位純純妥妥的蒙古人。

影視劇中的脫脫

脫脫從小臂力過人,根據記載,能夠彎弓一石,不過就是這麼一個不安分的小伙兒子,卻是師從元代名儒吳直方。

吳直方不僅教授了脫脫漢學,儒家學說,在脫脫成為朝廷重臣的時候,還是他身旁最重要的幕僚。

壽命90多載的元朝其滅亡的重要因由就是民族矛盾劇烈,在漢人的土地上,竟然長期沒有融並漢文化。

早期,忽必烈實行「漢法」,遭遇蒙古貴族內部的反對,在元朝後期,以脫脫伯父伯顏為首的一大部分朝臣就反對漢人,排斥漢化,脫脫在隱忍多年後,終於尋找到機會剷除了自己的伯父伯顏。

在徹底擺脫伯父擅政的情況之後,脫脫輔佐當時的元順帝,並推行改革,推行漢化儒家。

這也就讓元順帝有了有想法授予脫脫三史都總裁官,並給了他一支多民族班底,命其組織人修繕三國史。

這三國史分別是被他們滅了的地方經歷的歷史:《宋史》、《金史》、《遼史》。

整個修史過程用了兩年七個月的時間,脫脫為了編撰費盡心思取得經費,雖然後期交給了阿魯圖,不過阿魯圖不認識漢字,所以說就是個擺擺樣子的管理人員,真正主導整個編撰過程並選擇能人撰寫的還是脫脫。

宋,金,遼,三國歷史在中國古代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漢人以宋為主國,金、遼自然也只有自己偏好,編寫過程中,各種意見碰撞必然跳出。

再說這麼多的民族人一起寫本就避免不了一定的傾向性,脫脫決定將三史分開寫,以避開矛盾點,所以,也就有了三部歷史,從三個國家出發寫了各自的紀傳體斷代史,總共約500萬字,共496卷,為二十四史中最鴻篇的巨製。

儘管不少歷史愛好者會說《宋史》,《金史》,《遼史》比起其他歷史來說顯得不夠內容生動而且中間校驗略差,會出現內容矛盾的問題。

但是真正看過這些史書的人不難發現,這幾部歷史寫的非常細緻,對於書中出現的事件和人,面面俱到的都寫到了,至於矛盾一說,由於時間緊迫,且人員,民族多,免不了會造成一定的錯誤。

其實,編寫史書本身而言就是很難的事兒,因為手頭的資料都有可能是重複,有矛盾的,即便是司馬遷這樣自己寫歷史的,都有不少矛盾在書中。

故而,要求宋,金,遼,三史的編撰人員統一划一的選擇同件事的同一資料怕是極其之難。

另外,就當時的情形來看。

元朝處於後期,河患的問題,通貨膨脹,民族問題,朝政內部矛盾等等問題非常尖銳,能擠出時間還來關心這樣史書修繕的事兒已經是不容易,說白了,即便不官方修史,後世也不會非議這個不說漢語的朝代。

另外,看史書,看其中的矛盾,用上自己的邏輯思維去判斷誰對誰錯,又何嘗不是歷史的魅力呢?

說到這兒,大家或許還挺關心這個蒙古人的結局。

脫脫的結局並不好,因為一道假的聖旨令他在42歲的時候冤死。

他的死,對於元朝而言是損失,但也側面反映了元朝後期政治鬥爭之劇烈。

雖然他無法救活元朝,但能讓後世讀上三個國家的歷史,也該是一番安慰。

喜歡本文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西夏王國存在了189年,為何沒有載入24史?

西夏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政權,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作為和宋、金、遼、元都發生過糾葛的國家,存活了189年,為何24史中沒有西夏史呢?今天,每日漢字編輯就和大家聊聊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