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讀三國34回 理工男解析三國人口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

一起漲姿勢~

三國鼎力紛爭,誰都不能在短時期內徹底滅掉別人。

當戰爭進入到相持階段,那麼決定勝敗的關鍵將是人口、GDP、兵力、財糧儲備等等綜合國力的比拼。

人口因素又在其中起到怎樣的核心作用呢?

三國前傳《漢書·地理志》中記載,在公元2年(西漢末期)的人口為5767萬

按照秦嶺淮水區分南北方的話,北方人口占到80%,南方人口僅占20%。

北方人口主要聚集在黃河中下游的關中平原、華北平原;南方人口則集中在長江流域的成都平原、太湖平原和南陽盆地。

《後漢書·郡國志》中記載,由於受到西漢末期戰亂的影響,北方人口大量向南遷徙至長江流域和嶺南地區,到了公元140年(東漢永和五年),人口總量為4789萬( 另一說法為4915萬)。

還是按照秦嶺淮水區分,北方人口占比60%,南方人口占比40%。

公元157年(東漢永壽三年),人口總數為 5648萬,達到峰值。

在這前後幾年中,曹操(155年)、孫堅(155年)、劉備(161年)三位大佬級人物先後出生。

在此前後漢桓帝、漢靈帝當政期間,由於天災人禍,導致人口出現負增,到了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全國人口為5007萬

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到公元207年曹操平定北方這段時期,諸侯混戰帶來了人口的銳減,至公元208年統計全國總人口僅剩140萬,不足原來人口的3%。

如果208年的時候,孫權看到過朝廷發布的人口統計白皮書,亦或僱傭小編這樣的理工男做數據分析,自然就會知曉曹操哪裡來的百萬大軍陳兵赤壁呢?難道全國的男女老少都來濫竽充數不成?三國時期

赤壁之戰後,魏蜀吳進入到三足鼎立時期,三國人口發展狀況如何呢?

魏國方面:早期缺少準確的人口統計,杜恕、陳群、蔣濟三人均表述過魏國總人口數大體跟東漢時期一個大郡相當,東漢時期的兩個大郡豫州和冀州分別有600萬和570萬人,故而可以得到早期魏國的總人口應不超過600萬人。

後來西晉的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記載在公元263年時,魏、蜀均歸晉,總人口為537萬,減去蜀國記載的94萬人,魏國末期人口為443萬

蜀國方面:早期在《晉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公元221年(劉備稱帝的章武元年),總人口90萬;後期在裴松之注的《三國志》中,引用了王隱《蜀記》中的數字,公元263年人口為94萬

吳國方面:早期在《晉書·地理志》中記載,公元242年總人口為240萬;後期在裴松之注的《三國志》中,引用了《晉陽秋》中的數據,公元280年吳國滅亡時人口為230萬

雖然在官方統計的人口數據,由於很多流民的產生,是會大大低於實際人口數字,但官方數字是產生賦稅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人口的多少就決定了GDP的實力,最弱小的蜀國最早衰敗的其中一個主因就在這裡。

這裡面有一組數字比較有價值,就是按照1:10兵民比計算,蜀國後期的兵力僅有10萬,吳國有23萬,而魏國有44萬。

所以即便後期吳、蜀幾次聯盟共同發動戰役,都無法撼動魏國的統治地位,也在於此。

三分歸晉公元265年,司馬炎稱帝時,估算的總人口為767萬

(魏443萬、蜀94萬、吳估算230萬)。

僅為公元157年東漢人口最多年份的1/7.36。

在不到110年的時間裡,人口凈減少4881萬

公元280年,晉實現了大一統,據《晉志·地理志》記載,人口總數為1616萬

這裡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戰爭終結,有利於人民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人口進入自然增長期;二是這一年開始推行開始推行的占田令,以往脫離戶籍登記的人員為了能夠合法的獲得土地,就必須重新登記戶口,戶籍管理開始走上正軌。

END

在裴松之注的《三國志》中,可以計算出蜀國和吳國的官吏和人口的比率,以及官吏和軍隊的比率。

這兩個數字其實已經說明了蜀國行將消亡的命運,給出了最真實的註解。

回到現實中來,我們把人口比作一家公司的業務規模,把軍隊比作基層員工,把官吏比作中層管理者,就會發現很多企業的消亡,是可以通過這兩組理工思維的數字進行預判的,其中的原因各異,但表象的病症確實說明已經重疾難返,只剩下自求多福的苟且,詩和遠方只能等待下一次的輪迴了。

ID:libuddy

公眾號:李大剛頻道可能是最接近三國歷史的原創

掃描上方「公眾號」可以訂閱哦,每個周末小編都做有逼格的原創,寧可歪著說正史,絕不正著說歪史。

點擊「閱讀原文」,原創三國全集收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太離譜了!三國時期真實人口數據考證

最近網上有一些文章傳得比較火,大概是列舉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人口變化,朝代更迭往往戰亂頻繁是人口銳減的重要因素。其中人口減員最大的時期不是烽煙四起的隋末,也不是人竟相食的唐末,竟然是漢末三國時...

揭秘:諸葛亮及趙雲阻止劉備伐吳的真相

大家好,今天繼續為大家扒一扒「夷陵之戰」的前前後後。上一期我們說到劉備發動伐吳之戰是符合蜀國自身發展的政治需求的,是必要而迫切的。然而據一些史料記載,諸葛亮趙雲等重臣對於劉備的決定是有異議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