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託孤後,為什麼諸葛亮不取代劉禪自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寫的文章《劉備託孤的話: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很多人理解錯了》意外點擊量過五萬,發現好多人在討論自取的意思的時候,認為是自立,而且好多人持這個觀點,所以我覺得我有必要寫一下這個問題。
一、諸葛亮的理想
諸葛亮年青的時候的理想是:三國志記載: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管仲是賢相,樂毅是名將,諸葛亮壓根沒有當皇帝的想法,出將入相這才是諸葛亮的理想,後來諸葛亮做到了,出則北伐平南方,入則治蜀定蜀科。
實現了他的理想。
我們對比一下劉備的理想:三國志記載:「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就是坐皇帝專用的車。
所以叔叔劉子敬跟他說,你這個小子不要胡說八道。
可能當時孩童是童言,有些幼稚,但卻也顯出了劉備的追求。
一對比就知曉了。
二、自立篡位的代價
秦漢至劉備託孤時,自立為皇的成功的兩個。
一個叫王莽,一個叫曹丕。
王莽最後的結局是被姓公賓的斬了王莽的腦袋,懸於鬧市之中,王莽屍體也被人搶的四分五裂。
老百姓看到王莽的腦袋,把他拿來當球玩,而且把他的舌頭切下來吃了。
所以秦漢以為有名的權臣如趙高,霍光他們可以說權傾天下,霍光連皇帝都敢換,趙高連皇帝都敢殺,但就是不敢自己稱帝,道理也在這裡。
馬上有人就說了曹丕成功了,為什麼諸葛亮不可以,我們來講第三點。
三、諸葛亮和曹丕的區別
諸葛亮此時還沒有開府治事,換句話說他還沒有獨立的班底,開府治事是在劉備死後,曹丕則不一樣,他繼承的是魏王,他已經是魏國的國王,有一套獨立的班底和運作的機制,所以取代漢朝,只是換個名字,班底還是他自己的班底,因為百姓只知道魏不知漢也,所以不會發生混亂。
如果諸葛亮取代了阿斗,首先面臨的就是人員的問題,先不討論反對派,就是管理的人員,諸葛亮都沒有辦法委派。
一個好漢三個幫,沒有三個樁你怎麼自立。
四、曹操就是最好的例子
諸葛亮最後走的是曹操的路子,本來丞相這個職業是被廢掉了,後來漢獻帝為曹操特意設置的,劉備也設置了這個職位,不知道劉備當時怎麼想。
諸葛亮的威望達到曹操那種一言九鼎是在劉備死後好多年才慢慢達到的,不是一開始。
而曹操已經是魏王,諸葛亮至死都沒有封王這個細節可能很多人都忘記了。
曹操加九錫,稱魏王,可以說離皇帝就差一小步,但就是這個一小步,他至死都過不去。
有人給他上表稱魏王,加九錫,但就是沒有人給他上表讓他稱皇帝。
只要曹操有稱帝的念頭,馬上有一大批無形的力量起來反對,所以曹操至死都沒有稱帝,只是感嘆到,算了留給我兒子吧,我就當個漢臣吧。
因為不是專門講曹操,所以不展開,以後會專門論到。
五、諸葛亮沒有兵權
上一次有個人專門和我討論過這個,我說沒有,他說有,結果說了半天才發現,我說的軍權是絕對控制軍權,他說的軍權是調動軍隊的權力。
如果諸葛亮自立,李嚴會第一個跳出來,為了蜀地,漢中的魏延會第二個跳出來,為了劉備,因為魏延是劉備的死忠。
諸葛亮手裡有啥,諸葛亮只有行政權,治理蜀地的權力,一個文官,分分鐘可以被滅。
總結一下:諸葛亮自己從沒有做皇帝的想法,即使想做條件也不成熟,沒有管理團隊,沒有絕對軍權,還有就是輿論壓力。
所以像諸葛亮這樣重視名聲的智者怎麼會做出這麼不智的事情呢。
三國三次「勸進」見證兩位名臣對漢室忠誠度 諸葛亮還排不上第一
大家都知道,幾乎所有的開國之君登上皇帝寶座,都要經過文臣武將一番「勸進」的,而那個被勸進的,一定要假模假式地推讓幾次,「從龍之臣」自然也配合著表演,一個個呼天搶地尋死覓活,如果主子不稱帝,他們就...
他也是劉備的託孤重臣,為何被諸葛亮廢掉?
夷陵之戰慘敗後,劉備無顏回成都見百姓與文武百官,於是留駐永安。第二年劉備病危,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李嚴何許人也?竟能與諸葛亮並駕齊驅、同為託孤大臣。他又為什麼最終被諸葛亮貶為庶民?▍李嚴如何發跡...
劉備白帝城託孤,為什麼要將諸葛亮和曹丕對比?原因很簡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頂尖的謀士之一,他原本躬耕於隴畝,後感於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答應出山相助。此時劉備還沒有任何根基,正是憑藉諸葛亮的努力,才得以拿下荊益兩州,並奪得漢中,成就了霸業。後來劉備託...
蜀漢諸葛亮為什麼不和司馬懿一樣謀反,5大原因,這個最為關鍵!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白帝城託孤,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從白帝城託孤,劉備對丞相諸葛亮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劉備是允許諸葛亮稱帝的。劉備死...
劉備授權諸葛亮君可自取,諸葛亮為什麼不自取當皇帝
三國志明確記載:每自比於管仲、樂毅,他的理想是當一個文武全才的人。管仲一代賢相,樂毅一代名將,所以後來他走的路基本上也是這樣,先當賢相,再當名將,可惜已經達到了管仲的程度,但是和樂毅的距離還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