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不學司馬懿幹掉劉禪而自立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可能會與這樣的困惑,既然劉備白帝城託孤都給了諸葛亮自立的選項,但為何諸葛亮沒有學司馬懿幹掉劉禪而自立為王呢?我來分析分析看:

第一:對主公的忠誠度不同:在於諸葛亮不願

諸葛亮對劉家父子以及劉家父子所代表的匡扶漢室的理想的忠誠度要遠遠高於司馬懿對曹家父子以及曹家父子所代表的擁兵自重的理想的忠誠度。

古代的文人忠君思想還是很濃的,從忠君這個角度來說,當時的正統是漢室,諸葛亮與司馬懿年輕的時候也都是漢室子民,可以說從大義角度還是人生理想剛開始都是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的,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諸葛亮選擇了劉備,司馬懿卻是猶豫再三無奈才選擇了曹操,剛開始司馬懿選擇曹操就不是完全心甘情願的,只是無奈沒有更好的選擇而已,兩人都是想通過對現有主子盡忠而間接踐行自己內心的理想,從這一點來說,劉備存在一定的道德優勢,畢竟有一個漢室宗親的頭銜,雖然曹操自己在世的時候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沒有篡權,但是自己畢竟不是漢室宗親法統上就存在劣勢,可以說諸葛亮對劉備的忠誠度是遠遠高於司馬懿對曹操的,這是其一。

其二到了第二代,劉禪當政,無論是諸葛亮有沒有這種想法,劉備臨終託孤其實就已經斷了諸葛亮的的這種念頭,諸葛亮可以說已經把劉備未盡的事業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什麼事業?匡扶漢室統一中國,所以才有《出師表》里的嗟嘆,對這份事業的追逐至少在那個階段對他的吸引力已經比什麼擅權更高了,畢竟他實際上已經獨攬了大權,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何必打破這種平衡?

但是司馬懿有點不同,首先曹丕上位就徹底甩掉了漢室的包袱稱帝,此時司馬懿有什麼樣的感想?我在想那一刻司馬懿的理想肯定已經破滅了,只剩現實,因此對這個國君的忠誠度不會太高,只是為了保全自己逢場作戲罷了,當時沒有造反主要是因為自己力量還不夠曹丕多有防備而已,到了曹家第三代第四代就更談不上什麼忠誠不忠誠的問題了,換句話說如果諸葛亮能夠多活幾十年,匡扶漢室的理想也破滅,劉禪如果早死變第三代即位會是什麼結局誰也說不好。

第二:個人所處的境況不同:在於諸葛亮不能

這個不能第一在於諸葛亮如果選擇這條路資本不如司馬懿雄厚,其次諸葛亮也沒有被逼到要走這一步不可的地步!

首先諸葛亮當時如果想推翻劉禪自立的資本遠不如司馬懿父子推翻曹家自立資本來得雄厚,從諸葛亮這個角度來看,雖然他在蜀國名義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並沒有培育多少自己的親信黨羽,自己的家族勢力在蜀國遠不如司馬家族在魏國的根基深,司馬懿在曹丕甚至曹叡在位時都沒有輕舉妄動,說白了也是等候時機,這是實力上的不同,說到底諸葛亮還沒有足夠造反的資本,他只是個職業經理人而已即使控股占有的股份也是極其微少的,你看他死後他的兒孫所任的職務就知道了,當然這也是他為人臣子的賢能,諸葛家有這個家風,但是司馬懿不一樣,他的兒子甚至孫子都已經在魏國有很深的根基,還不用說這後面千絲萬縷的關係!

其次諸葛亮沒有被逼到那個份上,可以說無論是面上還是實際,劉備甚至包括劉禪對諸葛亮第一表現了足夠的尊重,更為重要的表現了足夠的信任,但是司馬懿可沒有這麼好的待遇,自從他跟了曹操,無論是曹操還是曹丕,或者之後的曹叡其實對司馬懿都是頗有猜忌的,要不然司馬懿也不用裝病,這都是被逼的,所以最後曹芳這個傻子一上台謹慎了一輩子的司馬懿就像老鷹一樣敏銳地嗅出了機會一擊斃命,這都是籌謀許久積怨許久的結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那些能當皇帝卻選擇放棄的三國牛人

曹操曹操統一北部中國與「攜天子以令諸侯」 分不開的。但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襄樊戰役以後,三足鼎立勢力平衡的時候,要漢獻帝實際上沒有用了。實際上,曹操自迎獻帝起,就在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

劉備託孤後,為什麼諸葛亮不取代劉禪自立

我寫的文章《劉備託孤的話: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很多人理解錯了》意外點擊量過五萬,發現好多人在討論自取的意思的時候,認為是自立,而且好多人持這個觀點,所以我覺得我有必要寫一下這個問題。諸葛亮年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