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士系列之一一八:身為託孤重臣,張昭為何主張投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魯肅的建議下,孫權命周瑜趕到柴桑商量對策。

周瑜公開表示,周瑜慷慨激昂地表示,自己只要三萬人馬,就一定能大獲全勝,擊敗曹操。

周瑜的豪言壯語讓早已對張昭等人投降言論憋了一肚子火的孫權有了一個宣洩的機會。

緊接著在之後召開的會議中,孫權拔出了自己的佩刀砍向面前的奏案表示:「再有言投降者,下場就與此案相同!」孫權所指的「投降者「,不言而喻就是張昭。


多年之後孫權回憶此事,還深有感觸的對陸遜表示:」當初曹操憑藉奪取荊州的巨大優勢揚言要率領數十萬眾進攻江東,我當時請眾文武商議對策,沒想到居然沒人敢表態。

後來張昭、秦松等人都說應該派遣使者手持文書去投降曹操。

魯肅當即反駁,勸我儘快找回周瑜,讓他率軍抗曹,現在回想起來仍然令人記憶猶新。

「可見當時張昭的投降言論對於孫權而言是個多麼大的刺激。


赤壁之戰最終以孫劉聯軍的完勝而結束,曹操勢力被趕出了荊州大部地區,戰後無論是孫權還是劉備的實力都大有提高。

不過,這位被孫權譽為「張公」的江東元老張昭卻徹底失勢,再也無法回到江東的決策圈了。


張昭為什麼反對與曹操發生衝突而主張投降呢?原因還是出在張昭的戰略眼光上。

張昭在分析了曹、孫之間的力量對比後,錯誤的認為一旦雙方發生大規模的衝突,東吳是必敗無疑。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張昭不具備周瑜、魯肅那樣的軍事戰略眼光,應付一些草寇、反叛者之流尚可,但是缺乏應付大戰役所必須具有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所以才導致出現這樣的致命失誤。


不過,雖然在此之後張昭失勢,在其他勢力的眼中,張昭依然是東吳政權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尤其在東吳的士人眼中,張昭仍然是他們心目中的一面旗幟。

孫權也沒有虧待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對張昭保持著極大的尊重。


赤壁之戰結束後不久,孫劉雙方的戰略同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劉備上表舉薦孫權為車騎將軍,領徐州牧,孫權則任命張昭擔任了軍師一職,算是對這位忠心耿耿的託孤之臣的一種獎賞。

而張昭也一如既往的對孫權的一些不當行為進行批評。

在此期間還發生過一個故事:

孫權非常喜歡外出騎馬射獵,有一次在打獵的過程中一隻老虎突然猛撲上來抓住了孫權坐騎的馬鞍。

等孫權脫險之後,張昭臉色陰沉的教訓其了孫權。

張昭說:『將軍你何必要這樣做呢?為人君者,要善於駕馭英雄統率豪傑,怎能在原野上奔馳追逐,與猛獸比試較量?!萬一有個好歹豈不是讓天下人取笑?「看到張昭嚴肅的表情和嚴厲的話語,孫權這位江東霸主不禁有些緊張,只能是立即表達了自己的歉意。

,說自己年輕無知,考慮不周,愧對張昭的厚望。

正如孫權曾經說過的,每次和張昭交談,自己總是不敢亂說話,心裡還是有點怵張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諸將,魯肅為首,夢三國老好人魯肅

說起東吳諸將,大家想起最多的無出江東四英。其中,周瑜「長壯有姿貌」。其人「雄烈,且膽略兼人」。助孫策奪取江東,破曹操與赤壁,攜威猛之師下南郡等地。呂蒙,「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陸遜...

揭秘:還原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孫權不攻打荊州的幾個原因:1.荊州的勢力分布,2.「借荊州」過程,3.南郡太守的戰略重要性,4.從東吳三次取荊州分析兩勢力在荊州的實力,5.態度決定命運。孫權不攻打荊州的幾個原因:赤壁之戰後,孫...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危險江東行

諸葛亮拿下東吳三巨頭之一的張昭,接著見到了東吳的老大孫權。如果按照魯肅的構想,孫權年輕,就是個孩子,應該哄,忽悠他曹操不堪一擊,這仗就能開打了。不過等到諸葛亮親自見到孫權的時候,發現這個孩子已經...

東吳四大都督里最有戰略眼光的其實是魯肅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被稱為「東吳四英將」。《三國志》里將前三者列為一傳,陸遜單獨列為一傳。其餘的如程普,黃蓋等十餘位將軍列為一傳,充分表明了周魯呂陸四人的地位。四位都督的比較不乏爭議,那麼誰才...

此成語是諸葛亮說的,言辭犀利,結果出人意料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諸葛亮的運氣不是太好,剛剛投靠劉備,還沒來得及一展身手,曹操就殺過來了。貌似強大的荊州頃刻之間土崩瓦解,勢單力孤的劉備只有逃跑的份兒。這時,江東的使者魯肅出現了。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