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首創一句成語,展現個人眼光,道出袁紹覆滅的關鍵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本文要說的這句三國成語,出自《三國志·郭嘉傳》,時間大致在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期間,故事的主角是著名謀士郭嘉。

首先來看看原文: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

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

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

這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袁紹占據冀州後,威名大振。

當時尚是無名之輩的郭嘉來到冀州投靠袁紹。

可沒過多久,他便藉故離開,從此脫離了袁紹集團。

臨行之前,他對袁紹的謀士辛評和郭圖說了這樣一番話:

聰明之人應該要仔細選擇投靠的君主,這樣即使是做一百件事也能件件成功。

袁紹整天只想學習周公禮賢下士,卻請到了人才卻不懂得如何使用。

成天腦子裡都想著成就大業,卻又不知道如何抓住關鍵,喜歡謀略卻猶豫不決。

與這樣的人一起想拯救天下、成就偉業,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本文要說的這句成語便是郭嘉口中的「百舉百全」,意思是做事萬無一失,事事都能成功,這個成語也是郭嘉首創的。

郭嘉投靠袁紹,是因為袁紹當年的名氣和實力。

不過,成功靠的並不僅僅是名氣和實力,還有領導者個人的能力和魅力,袁紹這個人缺乏的恰恰就是這兩點。

論名氣,袁紹在漢末諸侯中首屈一指;論實力,也是當時黃河以北地區實力最強的割據勢力。

但即便如此,郭嘉並沒有盲從。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郭嘉毅然決然離開來了袁紹,後來投靠了剛剛起步、實力薄弱的曹操。

最終,曹操成了中原的霸主,而袁紹則灰飛煙滅,其中最為關鍵之處便是袁紹的多謀寡斷。

這裡附帶說一句,郭嘉一生雖然短暫,但為曹操集團的發展和壯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無論是官渡之戰還是遠征烏桓,郭嘉都是算無遺策,堪稱曹操集團早期最為傑出的謀士之一。

難怪後人戲稱「郭嘉不死,諸葛不出」,將郭嘉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參考書籍:《三國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良臣擇主——郭嘉棄暗投明展宏圖

「君不賢,則臣投別國」,這與封建的「愚忠」思想很不相符。其實,在今天看來,這無可厚非。懷揣大智慧者,想要成就一番大業,必須尋找最合適自己的平台,這也是一種棄暗投明。

三國之王佐之才——荀彧

穎川有奇士,名譽王佐才彧年少時,南陽何顒異之,日:王佐才也。----《三國志•魏書•荀彧傳》荀彧,字文若,曹營首席謀士。曹操帳下謀士如雲,單論智謀,司馬懿和郭嘉最為著名。然而司馬懿的主要活躍時期...

郭嘉不死 臥龍不出 郭嘉才堪大用?

「君不賢,則臣投別國」,這與古代的「從一而終,一臣不事二主的」思想很是相悖,。但是如果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無可厚非。因為,士為知己者死,古人懷才,就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必須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