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的烹飪始祖是誰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為一個吃貨,吃南喝北多年,如果問你中國的烹飪始祖是誰,你知道嗎?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摯,。
夏朝末年生於空桑,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為氏。
伊尹為中國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是中華廚祖。
中國烹飪協會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確認伊尹為中國烹飪始祖。
為何將伊尹稱之為「中國烹飪始祖」?是因為他創立了「火候論」和「五味調和論」,這也是中國烹飪的起源和基礎。
約公元前16世紀初,伊尹輔助商湯滅夏朝,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以鼎調羹」「調和五味」的理論來治理天下,就是老子所說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司馬遷《史記·殷本紀》中記:「伊尹,名阿衡。
阿衡欲干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
」這位伊尹想干預湯王的政治而無法進入朝廷,於是假冒有莘氏的隨嫁僕人,帶著廚房用具進入王宮,以烹飪著手,向湯王講了一番為王之道。
伊尹由廚入宰的經歷,從史料記述中可知,伊尹先是當過奴隸的,幼年的時候寄養於庖人之家,得以學習烹飪之術,長大以後成為精通烹飪的大師。
並由烹飪而通治國之道,說湯以至味,成為商湯心目中的智者賢者,被任用為相,影響較大。
秦朝呂不韋編著《呂氏春秋·卷十四·本味》收錄伊尹對湯王的長篇大論。
此記錄是否是對伊尹言論之原始記錄值得懷疑,但《本味》確實是現存文獻中最早、最詳盡的「美食」理論之作。
「五味」一詞可能已出於比《呂氏春秋》更早的著錄,但把「五味」歸納為「甘、酸、苦、辛、咸」倒是首見於《呂氏春秋》。
伊尹說,美味的烹調:「凡味之本,水最為始。
」烹飪的用火要適度,不得違背用火的道理:「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為之紀,時疾時徐。
滅腥去臊除膻,必以其勝,無失其理。
」調味之事是很微妙的,要特別用心去掌握體會:「調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
先後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
」
烹飪的全過程集中於鼎中的變化,而鼎中的變化更是精妙而細微,語言難以表達,心中有數也更應悉心去領悟:「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弗能言,志弗能喻。
若射御之微,陰陽之化,四時之數。
」 經過精心烹飪而成的美味之品,應該達到這樣的高水平:「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酸而不酷,咸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膩。
」
與此同時,伊尹又為商湯講了當時可以製作美味的各種名特產品。
在中國幾千年烹飪技術發展長河中,曾經出現了許多的技藝高超的名人,如帝堯時代傳說中的彭鏗、周朝的太公呂望,春秋時代的易牙等。
這些人都各有專長,而且在烹飪技術的發展中都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伊尹在烹調技術及其烹飪理論等方面獨樹一幟。
被奉為「中國烹飪始祖」也就不足為怪了。
怎麼樣,漲姿勢了吧!
既是烹飪祖師又是商朝輔國名相還是保健食品創始人-伊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也各有各的祖師爺。就烹飪行業而言,被後人奉為祖師的,便是商朝著名宰相伊尹。伊尹(約前1630~前1550)是夏末商初人,曾輔佐商湯滅掉了夏朝,成為中國有史料明確記載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