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此人,劉禪必一統三國 蜀漢滅亡竟是因為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三國鼎立之時,後期的蜀國風雨飄搖,丞相諸葛亮為國事鞠躬盡瘁,終於還是抱憾而終,於是將重擔託付給了一乾重臣,而姜維就是其中一個。
誰料其他幾個重臣相繼離世後,大權落在了姜維身上,最後因為姜維犯的錯誤,蜀國滅亡了。
有人說姜維是誤國的罪人,還有人說諸葛亮這個接班人選錯了。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
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
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
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姜維這個人確實有才幹,個人能力在後期也確實很突出,不過他充其量只能算是個將帥之才,若說讓他做輔佐朝政的決策性人物,確實還差一些。
諸葛亮選了這麼一個人做自己的接班人,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說起來,最初姜維投奔諸葛亮,也純屬機緣巧合。
228年,諸葛亮為了牽制魏軍,派出趙雲去占據了箕谷,作出一副要從褒斜道發兵的樣子,讓魏軍以為他們會進攻郿。
曹睿果然疑心,派出曹真率領軍隊在郿周圍防守。
諸葛亮趁這個機會率領主力軍隊進攻祁山,蜀軍士氣高漲天水等三個郡背叛了魏國,投奔到了蜀國。
剛好那時姜維在天水任職,聽說了三郡背叛的事便趕緊趕往上邽,誰料遭到了郭淮等人猜疑,不肯放他入城,又趕回翼縣還是被關在城外不讓進入,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去投奔了諸葛亮。
他是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誤,蜀國最後滅亡都說是因為他!且說諸葛亮見到了姜維,簡直欣喜若狂,在給蔣琬寫的信里也對他各種誇獎:「姜維通曉天下大勢,思慮縝密,馬良等人都不如他。
他對軍事上的事很敏感,又有膽有謀,並且還心懷漢室天下,好好栽培一下,日後定成大器。
」
就是那一年,諸葛亮加封了姜維為奉義將軍,他自己天資聰穎,加上諸葛亮悉心栽培,沒過多久就升到了征西大將軍的位置。
蜀軍退出五丈原之後,諸葛亮病骨支離,於是做了一些安排,政事由蔣琬、費禕、董允三人負責,軍事上的事情全權交給了姜維。
剛開始有政事上的三個大臣規勸著,姜維即便一直想舉兵北伐,也被壓了下來,可當其餘三位相繼離世之後,他成了名正言順的蜀國第一權臣。
經歷了多年的磨練,姜維的閱歷經驗增加不少,說起來,他確實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將軍,可換一個高度就不一樣了。
政治方面的幾位大臣隕落後,這些權力也伴隨著壓力落到了姜維身上。
作為這麼一個核心人物,國家的頂樑柱,腦子裡光想著打仗是萬萬不行的,政治鬥爭必不可少。
於是乎,遇到魏國主將郭淮等對政治遊刃有餘的對手,他是半絲便宜沒占到,甚至可以說是一直處於下風。
他是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誤,蜀國最後滅亡都說是因為他!缺乏政治鬥爭的頭腦也就罷了,頂多也就導致政治上毫無建樹,然而致命的還是他對北伐的樂此不疲和執拗。
費禕生前便勸過他要打消北伐的念頭,好好地經營蜀國,並告誡他說,咱們都不如丞相,他六出祁山都失敗了,我們又怎麼會成功呢!就連被說成不是大將之才的廖化也盡力勸他一味北伐只能勞民傷財云云,說白了兩個同僚的意思很清楚,咱現在實力那麼弱,能守住家底就已經很好了。
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
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可執著的姜維一意孤行,誓死要將北伐進行到底,然後前後共發起了九次北伐,基本上是勝多負少,寥寥幾次勝利,也並沒有得到勝利的果實,連半點目的都沒達到,完全就是得不償失。
他是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誤,蜀國最後滅亡都說是因為他!蜀國滅亡之後,也許姜維有過悔恨,有過內疚,然後他不顧榮辱,假裝向魏軍投降,得以生存下來。
之後還各處奔走,尋求重新復興蜀國的機會和辦法。
然而自古以來亡了的國家哪有復興的先例,即便有,那也掀不起太大的浪花。
準確說來,也不算是諸葛亮用錯了人,許是他知道姜維只可作為將相之才,所以才把軍事大權交給他,要不然怎麼臨死前給劉禪推舉的丞相人選沒有姜維呢?只能是,歷史的演變沒有規則可循,聰明如孔明,也未曾料到最後蜀國的大權會完全落到姜維手裡,即便料到了,那他又能如何,人才匱乏的蜀國,還有誰人可堪重用。
其實也許孔明早就料到了吧,無論把江山託付給誰,最終都難逃滅亡的下場。
諸葛亮的最大失誤:不是重用馬謖是選中姜維
其實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誤既非馬謖又非魏延,而是姜維。姜維字伯約,雍州天水郡翼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小時候讀《三國演義》連環畫,記得其中有一本叫做《收姜維》。現在京劇舞台上還在演。不過姜維投...
魏國一無名小卒,叛國後成為諸葛亮最信任的將領,結果被分屍而死
對蜀漢來說,他是最後的名將,也是最後的忠臣,但對魏國來說,他是不折不扣的叛徒。不過平心而論,他這個叛徒當得太冤,他本不想投降蜀國。他原本是魏國的天水郡參軍,諸葛亮出祁山時,他跟隨天水郡太守馬遵巡...
諸葛亮死後姜維為何投降魏國?若非鍾會連累定能受到曹丕重用!
眾所周知,蜀漢丞相諸葛亮一生為了興復漢室,在先主劉備去世之後花費了6年多的時間來北伐曹魏。奈何,蜀漢後期人才稀少,諸葛亮身邊除了有個魏延,姜維,參軍楊儀,還有馬謖之外幾乎沒有多少可用人才。諸葛亮...
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洮西大破王經
姜維(202-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軍事統帥。原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將,後降蜀漢,官至涼州刺史、大將軍。姜維在諸葛亮去世後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
姜維有多牛,十餘次伐魏,勝多敗少,要不是劉禪投降,未必亡國
冬月的天氣格外寒冷,呼嘯的冷風陣陣地拍打著樹木和窗子。在樹影搖晃間,絲絲冷風隔窗襲來,昏黃的油燈在左突右閃中,幾近幻滅。姜維趕緊放下手中的毛筆,雙手護住了油燈。已經是三更天了,夜涼風寒,姜維不由...
蜀國的滅亡,諸葛亮的弟子難辭其咎,此人徒有虛名被人高估了
我們都知道有出戲叫「智收姜維」,說的是蜀國丞相諸葛亮,用計謀把曹魏的將軍姜維降服,收為已用的故事。姜維的軍事能力自不待言,後人稱之為「幼麟」。能和臥龍諸葛亮過招而不落下風,被丞相稱之為:「姜伯約...
此人是三國著名降將,只因一次刺殺,讓蜀漢的滅亡提前了10年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忠孝」是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這種理念延伸到政治領域,就是忠君愛國。漢代以後,社會進入大分裂時期,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受到衝擊,忠君觀念因此大大淡化。所以在三國各大諸侯勢力紛...
究竟是誰毀掉了蜀國?姜維的三個致命失誤讓諸葛亮多年心血功虧一簣
曹魏政權被司馬昭控制以後,以鄧艾、鍾會為將,調派了18萬大軍討伐蜀漢,短短四個月後,後主劉禪不戰而降,存在42年的蜀漢就這樣滅亡了。關於蜀漢滅亡,大多人所談論的恐怕是後主劉禪的昏庸,因為劉備諸葛...
諸葛亮傳人姜維,生命的最後一刻都在為蜀國續命
姜維,字伯約,諸葛亮的傳人。諸葛亮死後,蜀漢還有二十九年的命運,蜀國在安樂公劉禪的領導下偏安一隅,難以有較大的發展。這二十九年中,前十九年分別由蔣琬、費禕總理國事,後十年是姜維。《三國演義》對...
諸葛亮死後,劉禪仍握十萬大軍,為何直接開城投降?原因很簡單
劉備在白帝城去世後,諸葛亮一心輔佐劉禪。此時的諸葛亮深知,魏國的基礎雄厚,決不能給它休養生息的機會,一旦魏國恢復了國力,蜀國距離亡國之日就不遠了。所以,諸葛亮不顧眾人的非議,多次出兵北伐,以此來...
為獨霸蜀漢軍政,不惜在諸葛亮死後暗害同僚?姜維四大疑點真相!
在上次在《本是曹魏烈士後代的他,卻「叛變」成為敵國的忠臣,還獲得高官厚爵》中我們曾經講到姜維人生際遇很傳奇,本來是曹魏重點栽培的烈士子弟,但是卻陰差陽錯成為了蜀漢棟樑。不過,正如其他許多三國人物...
蜀漢滅亡的「背鍋俠」、膽大如斗的姜維到底有多牛?
冬月的天氣格外寒冷,呼嘯的冷風陣陣地拍打著樹木和窗子。在樹影搖晃間,絲絲冷風隔窗襲來,昏黃的油燈在左突右閃中,幾近幻滅。姜維趕緊放下手中的毛筆,雙手護住了油燈。已經是三更天了,夜涼風寒,姜維不由...
此人堪稱諸葛亮第二 一生忠於蜀漢 死後評價褒貶不一
223年,劉備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打敗。這一仗的結果不僅使蜀漢國力大減,還讓蜀國皇帝劉備丟了命。劉備逝世之時,臨陣託孤,諸葛亮臨危受命。劉禪登位,諸葛亮在旁輔佐,而後國力慢慢恢復。然而,在魏、蜀、...
其膽大如雞卵的姜維,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說到,諸葛亮死後,大將軍姜維繼承其北伐遺志,多次率兵攻魏,但終未能改變形勢對比。魏將鄧艾、鍾會分兵攻擊。鄧艾出奇兵偷襲涪城,威脅成都,後主驚惶無措而投降。姜維見大勢已去,設計率部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