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的滅亡,諸葛亮的弟子難辭其咎,此人徒有虛名被人高估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都知道有出戲叫「智收姜維」,說的是蜀國丞相諸葛亮,用計謀把曹魏的將軍姜維降服,收為已用的故事。

姜維的軍事能力自不待言,後人稱之為「幼麟」。

能和臥龍諸葛亮過招而不落下風,被丞相稱之為:「姜伯約忠勤時事,思路縝密,考其所有,諸人不如也。

其實我覺得丞相言過其詞了,真有那麼牛叉,諸葛亮為什麼在命斷五丈原時,沒有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他呢?說實話,姜維是不是諸葛亮的徒弟,史料都沒有記載。


​(姜維畫像)

 丞相諸葛亮臨死前,把蜀國的軍政大權託付給了蔣婉、費禕、董允三人,姜維只是個統兵的將軍。

具體負責「五丈原」退兵善後工作。

由此看出,丞相諸葛亮還是對他有所顧慮的。

  那麼說到軍事能力,姜維在蜀國後期真做的那麼出色嗎?姜維是九伐中原,(實際是十一次)。

其中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持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說實話,戰績不太理想,可謂勞命傷財,無尺寸之功。

既然打不過曹魏,姜維應該考慮一下問題的癥結所在。

但是他依然固執的堅持北伐。

由此可見,姜維政治才能還不如他的軍事才能呢。

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都認為,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

  

到了蜀漢末期,國家需要休養生息,說白了就是別總打打殺殺了,搞點經濟不好嗎?蜀國這點家底,和魏國死磕是不明智的選擇,就連劉禪都也看出了這一點,姜維堅持北伐,無疑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丞相諸葛亮劇照)

姜維堅持北伐,和丞相費禕的政治綱領相悖,兩人勢必產生摩擦。

費禕無形之中,阻擋了姜維建功立業。

但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朔日,蜀漢舉行歲首大會,魏降將郭循懷揣利刃,趁丞相費禕正喝的微醺的時候,出其不意刺死了費禕,這事發生的有點蹊蹺,郭循當時是右將軍,他也和丞相素來沒有矛盾,關係也不錯。

這事最後也沒弄明白郭循到底為什麼殺死丞相費禕。

不過從各種蛛絲馬跡都和姜維有聯繫。

姜維和丞相政治觀點不同,從事後的情況來推斷,姜維是最後利益的既得者。

費禕被刺死後,姜維被封大將軍,掌握蜀國軍事指揮權。

還有重要的一點,時人評論姜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姜維欲速立其功,勇而無決也」。

也就是說姜維喜歡養那些亡命之徒,這些人幹什麼用?不言自明,為他的奪權服務。

  如果說蜀漢的滅亡,完全歸結是姜維之錯也不合情合理,但他占主要責任。

姜維在後期一直堅持北伐,這和朝中大臣想和諧發展的政策相衝突。

劉禪想用右將軍閆宇代替姜維,姜維知道後,說是為了避禍,竟帶著十萬大軍「種地」(屯田)去了。

軍隊是用來保衛國家的,不是用來搞生產的。

  

姜維一時意氣用事,結果讓鄧艾,鍾會鑽了空子了。

鄧艾從陰平小路直接偷襲成都時,原來丞相設的堡壘都沒兵把守了,等於廢除了,沒有設防。

 作為蜀漢的軍事最高長官的姜維,難道他不知道蜀漢的光榮軍史?   

​(鄧艾偷襲成都劇照)

從前劉備收復漢中,曾在陽平關外分兵駐防,嚴防外寇;到姜維時卻退守漢壽和漢樂,於是將各處的守兵撤退,只讓將軍傅僉守住關隘,王含和蔣斌鎮守漢壽和漢樂,這是姜維第一處軍事失誤。

因此鍾會得以長驅直入,沿途無阻,直達陽平關下。

 

【撰文:秉燭讀春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為何在三個月內就滅亡?

諸葛亮七年內五次大舉伐魏,未竟其功,兵疲民困。諸葛亮死後,蔣琬和費禕基本停止大規模戰爭,休士養民。不過,姜維掌權後,又開始大舉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