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門海戰:南宋滅亡之戰,外族入主中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揮兵南下,攻陷南宋京城臨安,逃離的宋宗室和一批文臣武將組成行朝,憑藉龐大的水師,仍不屈的抗擊元軍,兩年之後來到廣東境內的崖門。

與此同時,數萬元軍在張弘范和李恆的帶領下,分水陸兩路直指廣東,至此上演了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場海戰------崖門海戰。


公元1279年,在廣東新會崖門,苟延殘喘的南宋軍隊與橫掃歐亞的蒙古軍隊進行了一場震古鑠今的大海戰——宋元崖門海戰,交戰的雙方共投入20多萬人,1600多艘戰船,其中宋軍十多萬,大小船隻一千多艘,元軍七萬,戰船五百艘,僅從數字比較,宋軍無疑占有巨大優勢,但是沒想到的是,在歷時23天的海戰結束後,南宋的十多萬大軍全軍覆沒,千多艘軍船大多被燒毀或沉落水底。

在戰役準備期間,宋軍中有建議認為應該先占領海灣出口,保護向西方的撤退路線。

張世傑為防止士兵逃亡,否決建議,並下令盡焚陸地上的宮殿、房屋、據點;又將下令千多艘宋軍船隻以「連環船」的辦法用大繩索一字形連貫在海灣內,並且安排趙昺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

元軍以小船載茅草和膏脂等易燃物品,乘風縱火沖向宋船。

但宋船皆塗泥,並在每條船上橫放一根長木,以抵禦元軍的火攻。

元朝水師火攻不成,以水師封鎖海灣,又以陸軍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的道路。

宋軍吃乾糧十餘日,飲海水之士兵嘔泄。

張世傑率蘇劉義和方興日大戰元軍,張弘范擒張世傑甥韓某,以其向張世傑三次招降不果。

祥興二年(1279年)二月六日癸未,張弘范預備猛攻,元軍中有建議先用火炮,弘范認為火炮打亂宋軍的一字陣型,令其容易撤退。

第二日早,張弘范將其軍分成四份,宋軍的東、南、北三面皆駐一軍;弘范自領一軍與宋軍相去里余,並以奏樂為以總攻訊號。

首先北軍乘潮進攻宋軍北邊失敗,李恆等順潮而退。

元軍假裝奏樂,宋軍聽後以為元軍正在宴會,稍微鬆懈了。

正午時段,張弘范的水師於是正面進攻,接著用布遮蔽預先建成並埋下伏兵的船樓,以鳴金為進攻訊號。

各伏兵負盾俯伏,在矢雨下駛近宋船。

兩邊船艦接近,元軍鳴金撤布交戰,一時間連破七艘宋船。

宋師大敗,元軍一路打到宋軍中央。

二月初六傍晚,寒風凜凜,風雨交加,丞相陸秀夫見大勢已去,先令妻兒投海,然後把金印、玉璽拴在8歲幼帝趙昺身上,背著他投海自盡,後宮諸臣也紛紛蹈海。

事件很快就傳到還在抵抗的宋軍將士耳邊,不少有氣節的將士也無心戀戰,紛紛鑿沉戰船,與宋帝昺一同殉國。

據《宋史》記載,海戰之後,海面浮屍十餘萬,海面被鮮血染紅和屍體鋪面整個海面,場面何其悲壯。

此時,張世傑早見大勢已去,抽調精兵,並已經預先和蘇劉義帶領餘部十餘只船艦斬斷大索突圍而去。

希望奉楊太后的名義再找宋朝趙氏後人為主,再圖後舉;但楊太后在聽聞宋帝昺的死訊在後亦赴海自殺,張世傑將其葬在海邊。

不久張世傑在大風雨中不幸溺卒於平章山下。

崖門海戰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次海戰,其參戰兵力、艦船和傷亡人數之多,在我國古代海戰史上都是空前絕後。

此戰之後,中國在歷史上第一次完全淪陷於外族。

崖山之戰也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的轉折點。

崖門海戰宣告了南宋王朝的徹底覆滅,持續319年的大宋王朝也划上了歷史的句號。

但是也向世人昭示了一個民族寧折不彎,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

南宋雖然滅亡,但是面對外族入侵和壓迫,拚死抵抗,爭取民族生存和尊嚴的崖山精神永遠鼓舞后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