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役失敗讓十萬百姓投海自盡,從此一個偉大的時代宣告結束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1279年三月,中原大地經歷的硝煙已經散去,蒙古鐵騎此時已經踏破了幾乎所有的南宋城池,來到了最後一塊未征服的土地——崖山。

早在六年前的1273年,當元軍攻破襄陽城時,臨安城的宋朝君臣們,就已經感覺到自己的國家似乎逃不過蒙古鐵騎的肆意踐踏了。

果不其然,不到半年元軍就順流而下,水路並進直指臨安。

宋朝軍隊此時軍心渙散毫無戰鬥力,在做了零星抵抗後,5歲的宋恭帝開城投降,宋朝作為中央政權的統治隨即結束,但是宋度宗的楊淑妃帶著宋恭帝的兩個弟弟在大臣的保護下出逃,前往金華與張世傑、陸秀夫、文天祥等主張抵抗的文臣武將會合,準備利用東南沿海的便利條件,集結力量進行頑強的抵抗。

然而此時的忽必烈並不想給他們這樣的機會,他指使元將張弘范盡力縮短休整時間,繼續南下追擊逃跑的南宋兩位小王爺和殘餘的宋軍,爭取在他們未能緩過神來的時候將其消滅。

雖然滅宋大軍是有蒙古貴族伯顏任統帥,但其主要的指揮權還是在張弘范手上。

張弘范是生於河北的漢人,其父在投降元朝後在軍中任職,張弘范從小長在軍中,武藝高強,深受忽必烈喜歡。

此次滅宋,張弘范作為副將,一直擔任攻擊臨安一路的前鋒,襄陽六年血戰後,張弘范又兵不血刃拿下臨安,令忽必烈大為振奮。

臨安被攻克後,張弘范水路並進橫掃東南,最終將宋軍圍困在了廣東江門的崖山,一場宋元的最後決戰在這片並不寬敞的海面打響了。

此時張弘范的對面,是張世傑、陸秀夫率領的宋朝海軍。

在進行了將近6年的轉戰後,這支參與宋軍有戰船千艘上萬士兵,但是士氣低落戰鬥力無法保證。

特別是由於元軍的封鎖,宋軍的給養嚴重不足,這些情況統帥海軍的張世傑都看的清楚,但是在這存亡之際,已經不容他多做準備,元軍已經近在咫尺,作為宋臣,他不可能投降元軍,只得做拚死一搏。

1279年正月,海面的強風捲起了巨浪拍打著江門東南方的崖山島,而伴隨著這呼嘯風聲的,是千艘戰船的面對面對峙,這冰冷的海面即將見證的,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節點,也是一個時代的最後一幕悲劇。

為了防止士兵逃跑,同時保證大型戰船能夠發揮最大的攻擊效果,張世傑決定用鐵索連舟的方式將整個海軍圍成一團,將趙昺保護在其中。

張弘范收到消息後,命令元軍用小船裝載引火物撞擊大船,企圖利用鐵索連舟機動性差的特別火攻宋軍,但是張世傑早有準備,他命令所有船隻在表面塗抹泥巴隔絕火源,並在每條船上放一條長木頭,元軍火攻計劃失敗,只得退軍據守,第一回合兩軍平手,未分勝負。

第二日,張弘范派戰船封鎖江面,並在岸上設置崗哨,斷絕宋軍的柴火和取水途徑,企圖困死宋軍,但宋軍斷糧十日亦沒有出現任何崩潰的跡象。

張弘范一計不成再生一計,在得到火炮支援後,張弘范將元軍分為四部,對宋軍進行包圍,同時以奏樂為號,發動突然襲擊。

1279年二月初七,元軍一早開始奏樂,不知緣由的宋軍認為元軍在舉行宴會,漸漸放鬆的警惕,但是正午時分,元軍樓船突然靠近,宋軍箭如雨下,但是元軍用牛皮和盾牌保護,等兩船接近時突然撤去牛皮,衝上宋船大肆砍殺,由於鐵索連舟無法分散,宋軍面對元軍登船毫無抵抗能力,瞬間崩潰。

張世傑看情況不妙,命令砍斷鐵索突圍,而被圍在中間的趙昺龍舟,因為體型龐大無法突圍,被困戰場。

眼看突圍不成,陸秀夫給趙昺穿戴整齊後,被起他跳海殉國,楊淑妃等宗室也隨之跳海,崖山周圍的百姓聽聞宋軍大敗皇帝投海,也紛紛投海自盡。

一時間海面浮屍甚多,甚至擋住了航路。

張弘范也被著眼前的情況嚇呆,命令追擊張世傑的船隻撤回。

買樂貝讓你氣質暴增的手提包,進口皮料,再送你捷豹腰帶! 貨到滿意再付款小程序

得勝的元軍順勢打撈了陸秀夫和趙昺的屍體,而粗略統計,同期投海自盡的宋朝軍民有十萬之眾。

隨著宋軍大敗,皇帝投海自盡,南宋王朝徹底地覆滅了。

這十萬隨之投海的普通人,也隨著南宋王朝消逝在了海浪之中

南宋的滅亡,標誌著華夏民族第一次被北方遊牧民族徹底的征服,也標誌著中國古典時代的終結,更標誌著中國古代社會本來進展順利的農業文明向商業文明轉型之路被徹底的打斷。

這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世界文明的一個重要轉折,中國從那時起,不在是一個孤獨的強者,而是一個在逐漸滑向深淵的巨人,他還在回憶美好的過去,卻還不知道,他距離最慘烈的跌落已經越來越近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