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的軍制改革:削弱藩鎮卻導致宋軍羸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宋太祖陳橋兵變之前是後周禁軍的最高統帥,他篡權的時候那叫一個水到渠成。
當時正好後周世宗柴榮駕崩,柴榮英年早逝,兒子恭帝柴宗訓即位,年僅七歲。
所以趙匡胤等於是欺負人家後周孤兒寡婦,這樣的話他篡取政權的時候幾乎兵不血刃,沒有遇到什麼障礙。
當然,他篡權之後得保證自己的政權長久。
自己是造反派,當然怕造反的人,所以他就問宰相趙普,之前的政權為什麼不能長久。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個趙匡胤本人呢是高幹子弟出身,他爸爸和他爺爺都是軍區司令一級的幹部,然後他的曾祖也是知州、知縣,就是那種地委書記或者縣長之類的幹部,所以他屬於軍區大院長大的孩子。
趙匡胤從小就整天不好好念書,打架,打到進公安局。
公安局一看這是軍區趙司令的兒子,不敢管,給他放出來。
他又是一個比較豪俠的人,精通武藝,今天咱們中華武術里還有太祖長拳這種套路,還有64路盤龍棍,都是當年趙匡胤發明的,他是一個武將。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趙匡胤認定了一個謀臣叫趙普,這哥們兒天資聰穎,是一個典型的無師自通型知識分子。
怎麼個無師自通法?就是趙普這哥們兒不看書,一共就看過半本《論語》,所以人們才常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嘛,物盡其用的話,天才看半本就夠了。
趙匡胤跟趙普聊天,趙匡胤問趙普,他說「為何唐季以來,帝王凡易八姓」。
為什麼自從唐朝末年以來,那帝王換了八個姓。
「吾欲為國家建長久之策,卿謂計將安出?」你給我出個主意,咱們怎麼能為把國家政權維持得久一點。
這個趙普一聽非常高興,馬上就跪下回答:
「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此非他故,藩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
」老大,你說這話是天下所有人的福氣,前面的國家更替那麼快,其實沒別的原因,就是藩鎮權力太大的緣故。
藩鎮就是那種手握重兵的大將,尤其武將,他們的權力太重,比皇帝的權力還重,故而助長政權更替。
「今若治之,亦無他奇巧。
惟削奪其權,收其精兵,制其錢穀。
則天下自安矣。
」你現在要想治他們,也沒別的,就奪他們權,收他們兵,控制他們的錢糧,天下就肯定沒事兒了。
宋太祖聽到這兒非常高興:「卿勿復言,朕已喻矣。
」你不用再說了,我聽明白了。
所以他就開始這麼做,從三個方面入手治這幫人,權、兵、錢。
一個藩鎮沒權,沒兵,沒錢,能幹個甚?誰還聽你的,這不就完了嘛,問題解決了。
唐前期實行府兵制,府兵制的意思就是,沒有職業軍人。
唐朝以前中國的兵都哪來的,就是平時您種地,然後到打仗的時候您就上,不用為了打仗成天在那兒練兵。
府兵制的基層組織軍府的名稱叫折衝府,一個折衝府是1800人,由折衝都尉一人管轄。
如果有戰事爆發,朝廷臨時選將率領折衝府的部隊去打仗,打完仗之後兵散於府,將歸於朝。
比如這次打突厥,皇帝調山東的折衝府,然後由左衛大將軍指揮。
下次可能打回紇,還是左衛大將軍指揮,但可能調的是隴西的折衝府了。
這樣的話,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相互有了短暫感情也能轉瞬分開,就不會造成叛亂。
平時他的業餘的身份是軍人,他的主要身份是農民,職業農民業餘士兵,平時種地,打完就散,而且兵和將之間沒有長期的磨合,大將都不知道派給自己的軍隊有沒有戰鬥力,這樣的軍隊戰鬥力肯定不強。
所以到唐朝的時候就開始搞募兵,你自己招募軍隊,招募職業軍人。
職業軍人一存在,戰鬥力是上去了,問題就是誰招的兵他就聽命於誰,容易對中央構成威脅。
安史之亂其實就是這麼一碼事。
安祿山身兼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節度使,管轄咱今天的河北、山西、遼寧這三省,然後麾下精兵十五萬,中央軍才十二萬,典型的君弱臣強,所以他一下就能夠爆髮長達八年的叛亂。
後來唐朝滅亡,等於是亡在這個藩鎮的手裡。
宋太祖一明白這個事兒,還能好嗎,馬上開始動手,從權、錢、兵這三個方面把叛亂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首先是要集中軍權,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跟太祖皇帝一塊打天下那幫人都是他哥們兒,什麼政治處主任的兒子,參謀長的兒子,後勤部長的兒子,全這麼一幫人,原來都是軍區大院長大的。
太祖皇帝就召集他那幫哥們兒來喝酒,喝到高興了,宋太祖說,我天天睡覺就睡不踏實,我睡不著覺。
然後這幫大將很奇怪:「陛下富有四海,何出此言?」太祖說:因為當初你們貪圖富貴把這皇袍披我身上,讓我當皇帝。
你們想做開國元勛,才把我逼到這份上。
萬一有朝一日你的部下貪圖富貴,要逼著你當皇上,你怎麼辦?你說這話多不講理,我當皇帝是被逼的……
當然,這幫大將一聽嚇壞了,跪地下就磕頭。
那您說我們應該怎麼辦?
這個宋朝皇帝說乾脆這樣吧,咱們打仗的目的不就享受嘛。
現在你們就回家待著得了。
你們也別打仗了,都這麼大歲數了,回家待著去。
你要房子我給你房子,你要地我給你地,你要錢我給你錢。
你買幾個歌兒舞女,得盡天年。
然後咱們君臣之間結成兒女親家,我的公主嫁給你兒子,你的閨女我兒子娶了,這一來的話,君臣無猜多好。
這幫大將第二天紛紛上表,我不能騎馬了,腳有問題,骨裂了,或者攝護腺出毛病了,於是全都紛紛上表,不來了。
不能騎馬了是吧,那你到外地做節度使去吧,但節度使的實權其實又是被剝奪了。
岳飛後來就算身兼三鎮節度使,12道金牌一調,還不乖乖地回來?回來就幹掉。
所以那會兒的節度使只是一個虛銜,沒有任何實權了。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糖衣炮彈」安天下
前言:五代十國是中國古代又一次異常動亂時期,中國大地上分裂成數個小政權相互攻伐。到了公元九百六十年,宋朝建立,而如何建立一個長治久安的國家是擺在開國皇帝趙匡胤最棘手的問題。公元九百零七年,曾經盛...
宋太祖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的弊端有哪些?
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趙匡胤與漢高祖大殺功臣的行為相較,被視為...
別被傳說騙了!「杯酒釋兵權」沒那麼簡單
「杯酒釋兵權」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君臣故事,講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利用一次與大將們喝酒的機會解除了他們的兵權,保障了政權的長治久安。這個事情看似簡單,實則原因和真相異常複雜,今天功德君就為大家講解一下...
歷史上真實的「杯酒釋兵權」始末
宋太祖即位後,接受趙普建議,解除武將兵權,以免重蹈晚唐五代滅亡之覆轍。建隆二年(961),太祖召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等宿將飲酒,勸諭他們釋去兵權,這是消除禁軍將領發動兵...
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是集中了權利,還是離間了人心
在結束五代十國局面的過程中,北宋統治者著重考慮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使唐末以來長期存在的藩鎮跋扈局面不再繼續出現;二是如何使趙宋王朝長期鞏固下去,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
歷史上的今天 杯酒釋兵權始末
961年8月22日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即位之初,國家有兩股軍方勢力。一是禁軍勢力,即由中央政府直屬的主力部隊(殿前司、侍衛親軍司),總兵力不足20萬人;二是藩鎮勢力,即由駐守各地的藩鎮(...
宰相趙普的「十二字方針」成就大宋三百年基業
作者:【齊濟頭條號】特約嘉賓文一評老師 唐朝末年,朝庭在邊防普遍設立了節度使制度,附著唐朝中央政府的逐漸腐化與衰弱,這些邊疆節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大,至於「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