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該不該退出中學課本?這個教授為啥這麼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陝西一位教授提出,諸葛亮的《出師表》在宣揚一種「愚忠」,並上書教育部,要求將其撤出中學教材,由此引來網上爭議。

作為流傳千古的名篇《出師表》,自古以來一直被各代文人高度讚揚,被視為表中的代表作。

劉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薦禰衡表》相提並論,說「至於文舉(孔融,字文舉)之薦禰衡,氣揚采飛;孔明之辭後主,志盡文暢。

雖華實異旨,並一時之英也。

」陸遊在《書憤》中寫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的《正氣歌》亦云:「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感人之深,於此可見。

對於《出師表》我們並不陌生,在中學期間被列為初中生必背課文之一。

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就當時形勢分析,且不說蜀魏兩國實力懸殊,僅「勞師以襲遠」這種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諸葛亮仍堅持鋌而走險,(先後六次統兵伐魏)並表現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是先主劉備的遺願。

後主劉禪儘管昏庸無志,(「樂不思蜀」的典故足以顯示他的人品)諸葛亮還要竭忠盡智的輔佐他,儘管劉備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遺詔,他也不存半點僭越之心,因為後主是先主的遺孤。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是諸葛亮出師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後半生全部活動的精神力量。

言簡意賅的出師表,全文七百餘字在氣勢上一氣呵成。

忠義之情漫溢全篇,讓人不禁感慨。

早在10年前,西安市委黨校65歲的歷史學教授胡覺照向國家教育部教材司遞交建議信,認為應將諸葛亮的《出師表》撤出中學語文課本,以華歆的《止戰疏》代之。

胡教授認為,諸葛亮的《出師表》表現出的是一種愚忠。

而將其作為範文被選入初中課本,對於沒有完全辨別能力的初中生來講,容易形成「愚忠」思想,不利於形成科學的軍事觀,甚至不利於形成「止戰息兵」的觀念。

而反對者則認為,《出師表》文采斐然,催人淚下,在傳統文化觀念日漸淡薄的今天,《出師表》之類經典的薰陶和滋潤對於正在形成價值觀的中學生來說不可或缺。

我認為,《出師表》不該退出中學課本,南宋謝枋的《文章軌範》引用安子順之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出師表》對後世的影響可見一斑。

《出師表》分為《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兩篇,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兩次北伐(227年與228年)曹魏前,上呈給後主劉禪的奏章。

《前出師表》作於建興五年(227年),收錄於《三國志》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諸葛亮北伐的決心。

在《出師表》文中,諸葛亮勸說後主劉禪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繼承先帝劉備的遺志;也陳述了自己對先帝的「感激」之情和「興復漢室」的決心。

童鞋們!《出師表》這篇文章要通篇背誦 明天老師要檢查!

當年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把諸葛村夫拉出來鞭屍!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當年我讀到這句的時候 就惡意的想 老匹夫你怎不跟劉備一起崩殂!你要是一起掛了 我就不用背課文了!

當年為了背《出師表》我先炒了十遍,再讀了十幾遍 才逃過第二天老師的「手板」對了我還給學習委員送了個雪糕!

後來慢慢的喜歡上了古文 還記得 為了背誦《洛神賦》我竟然一天沒吃飯,一個人在自己的臥室里 一遍一遍的背誦 從開始的磕磕絆絆 忘詞忘句 到後來的朗朗上口抑揚頓挫.那時候就一個想法 就是要找個洛神那樣的媳婦 臉有點紅呵呵.

再後來 自己去買書看 看到美文就想背下來 漸漸的看「古文」就不怎麼查釋譯了.

現在想一想 背課文真是一件終身受益的事.

作為一個80後 我真的很想聽到自己的孩子 有一天也會背誦《出師表》《洛神賦》《滕王閣序》唐詩宋詞 有一天我老了 躺在搖椅上 一個小小少年在我身旁 搖頭晃腦的背著著這些 我會笑 幸福的微笑

跑題了對題主說聲抱歉!對不起我跑題了!不過這個問題回憶起好多年少的時光 謝謝你!

我們每個經歷過義務教育階段的人都會在課本中學過這篇厚著,之所以稱之為厚就是因為所帶給我們的深邃意義。

激昂而不帶浮躁的一種詮釋,是古典文學中的股肱製作,非凡之響。

這篇文章,在它悠遠的歷史生命中伴隨了不知多少偉大思想的養成,培育了不知道多少大丈夫的情操,成就了不知多少大義大德的氣概。

而這樣一篇不朽之作,為什麼會面臨否定,甚至移出中學課本的尷尬境遇呢?

通讀那篇文章,特別是看了近期的『一虎一席談』,讓我對這種思想有了近距離的接觸,感慨頗多。

在反對的聲音中我們聽到了這樣幾種觀點:其一,諸葛亮只是一個普通的人,而並非神明,我們對他的「鼓吹」,造成了盲目的捧吹,而無實際意義。

其二,諸葛亮的『出師表』應該被華歆的『止戰疏』所取代,因為後者與前者相比,反映了底層民眾的思想,而不是把百姓綁縛在戰爭的車輪上。

其三,對『出師表』與諸葛亮本人的追捧,使得民眾依附心理加劇,成為我國發展的阻力,應該樹立人皆豪傑,人皆英模,我本英雄的思想。

我覺得,諸葛亮在我們理智的頭腦中,已然不是神,也沒有人會可笑的把他當作神仙,每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及時一個時代中的我們,也會有不同的觀點和立場。

單憑一己之念動輒改變大眾的思想,不是我們提倡的所為之道。

另外,作為一篇優秀的文章,沒有誰有權力將其從歷史中抹去,以前不曾有,現在也不會。

象這樣的文章,即使我們不能從課本中讀到,也還是會留在我們的思想中。

民族的進步是需要大賢與大聖的,而各種思想也是民族進步的營養之基,我們甚至可以對一種思想持保留態度,但是沒有誰能剝奪他生存的權利。

在節目中我們領略了一些難登大雅的行為和舉止,然而這些竟然出自所謂文人之口,令人汗顏。

我想說,這樣的人本應該在社會和民族的發展進程承擔責任和義務,而往往卻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中已經偏離了思想和學術的軌道。

類似「諸葛亮是狗,是藏獒」,「怎能讓自己的子女讀這樣的文章(指『出師表』)」,「戰爭的任何一方都是黑社會」樣的種種言論,越發顯得粗鄙與無知。

對此,我們沒有必要氣憤,一笑置之好了。

不光是中國,很多文明古國都是這個樣子,比起埃及、印度之類的中國還算好的,很多文明古國估計和從哪裡來的都搞不清楚!一味的崇洋,只會成為別人的附庸!

「教授」大都受西方文化影響深,綽號「叫獸」

現在「牛人」鍍金成為常態,大多數教授都有國外留學之類的經歷,在現階段我國尚落後西方的大環境下,出現盲目崇拜西方就很正常了,畢竟要表達與沒渡過金的人不同的想法才能展示自己。

大而不強的國家大都市沒有自己文化的國家

印度、日本、韓國、台灣、等等曾經在經濟或者某一方面,在世界或者地區能都相當厲害,但永遠成不了既大又強的國家,沒有自己的文化只會成為西方的附庸。

提出撤出《出師表》之類的人都是沒有國家、民族觀念的人

現在這樣的人很多,只有物質、只有虛空利益,對國家名族毫無感情的人,在中華名族的復興之路只會唱衰,拉後腿。

《出師表》是歷史、文化的代表

不管的觀念適不適用現在,但它已經是中華文化一部分被載入的史冊,品讀它了解過去、意會它以史為誡,沒有什麼思想文化比中國不間斷的中華文明更為偉大、更為優秀。

不自信的人最終也只會成為別人的棋子!

《出師表》表達的是個人對國家的忠誠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

所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並不是這樣描述,中華民族發展到今天,特別是價值觀的培養在社會構成中越發珍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