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令宋太祖趙匡胤尷尬不已的半首詩,直到明朝時才有人敢補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朝更替在歷史上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君主的賢明與否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興衰成敗。

作為一個國家的開國皇帝,他們一般都擁有著較強的治國能力,一個國家在他們手中開創之後,往往會歷經風雨並且逐漸走向富強之路。

趙匡胤和朱元璋分別作為宋朝和明朝的開國皇帝,雖然彼此未能見過面,但是二人卻因為一首詩而產生了關聯。

唐宋時期詩詞文化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國家以文治國,文人社會地位優越,文化人閒來無事都喜歡吟詩作對,皇上自然也是如此。

趙匡胤出生於軍人世家,自幼便已經參軍,不僅戰功赫赫還受到了柴榮的重用,但是同時也遭到了許多小人的嫉妒。

有一次,有人看到趙匡胤搬走了幾個箱子到馬車上,便抓住機會,誣告趙匡胤謀取不義之財,柴榮聽後氣憤不已,親自前去趙匡胤府中調查。

趙匡胤此時正指揮手下的人將箱子搬下去,柴榮見狀,正要指責趙匡胤罪行之時,卻發現趙匡胤搬進府中的這些木箱裡全都是書。

趙匡胤告訴柴榮,說自己對詩書不精通,卻受到了陛下的厚愛,因此想多讀些書以便日後更好地為皇上效勞。

柴榮聽了趙匡胤的這些話,覺得自己虧待了趙匡胤,日後對趙匡胤便更加信任了。

一段時間之後,趙匡胤在一次宴會上和軍中的好友秀了秀自己的詩文,對於文人們來說,趙匡胤所作的這首詩對仗不工整,還沒有韻腳。

並不是一首好詩,但是對於這些經年打仗的軍人們來說,只要這首詩聽起來氣勢不錯就會叫好不迭。

後來又有一次,趙匡胤吟詩道:「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

這首詩的水平要比之前好很多,卻只作出了半首詩,有人幫趙匡胤解圍以後才使他不至於太尷尬。

因為趙匡胤此詩氣勢太大,一般人根本不敢接,直到朱元璋的時代,因為偶然興起,朱元璋才補全了這首詩:「未離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萬國明。

恆持此志成永志, 百戰問鼎開太平。

」雖然宋朝之後還有元朝,但是因為元朝開國皇帝文學功底不深,因此也只有朱元璋敢補全此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太祖殘詩一首,敬請各位高才來接

宋太祖趙匡胤,雖黃袍加身當得皇帝,出身行伍,但是他也非常喜歡讀書。不過底子薄弱,所以不可能像一些大文人一樣出口成章,但是宋朝畢竟是一個文化繁榮的朝代,作為開國之君的他也並不是太落後。趙匡胤一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