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隨口作出半首詩,400年來無人敢續,朱元璋:這麼簡單我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說起開國皇帝,人們總是會想到他們開疆拓土、逐鹿天下的形象,而除去南北朝及五代十國等混戰時期,開國皇帝們彼此之間是很難有交集的。

今天子淵就為大家介紹兩位著名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與明太祖朱元璋之間的趣事。

二者之所以有交集,還是因為一樁頗為文雅的事。

▲宋代詩帖

眾所周知,唐宋時期非常流行吟詩,無論是文人騷客還是達官貴人,基本上每個人都可以隨口吟上一兩首,堂堂皇帝當然也不例外。

拋開平仄押韻和用詞水平高低不論,很多皇帝都喜歡在大臣面前作詩,這樣不僅可以在詩詞界刷下存在感,還可以收穫大臣們的交口稱讚。

比如清朝的乾隆皇帝,可謂五千年來第一高產詩人,一生中寫了四萬多首詩,不過沒有一首傑作。

與乾隆皇帝相比,宋太祖趙匡胤的境界明顯更高。

出生在軍官世家的趙匡胤,年輕輕輕就參軍入伍,親身參與了後周對南唐及契丹的眾多戰役並立下赫赫戰功,最後還當上了後周的禁軍首領。

一次戰爭結束後,有人看見發現趙匡胤指揮著士兵將好幾個大木箱搬上馬車,便立刻向後周世宗柴榮打報告,說他中飽私囊、貪圖民脂民膏。

▲後周世宗柴榮劇照

柴榮聽到後怒不可遏,立刻就騎著馬去趙匡胤府上調查。

湊巧的是,柴榮正好看到趙匡胤在指揮下屬將木箱從馬車上卸下,於是就徑直上前打開箱子,結果發現裡面都是書。

這時候趙匡胤俯身叩拜,然後告訴皇帝說:「微臣不通文墨卻能承蒙陛下厚遇,心中十分惶恐內疚,因此想要多讀些書,以便日後能為皇上效勞」。

聽到這一番話,後周世宗柴榮自然是感動得不行,親手將趙匡胤拉起來,從此更加重用和信任他。

等到趙匡胤讀完這些書後,覺得自己好歹也算是個儒將了,於是就嘗試作起詩來。

嚴格地說,趙匡胤還真的有作品傳世,不過卻只有一首半。

先說第一首詩,有一天晚上趙匡胤和好友通宵飲宴,看到紅日初升的壯觀景象,席間一位大老粗就搜腸刮肚想了幾句打油詩以歌詠旭日。

趙匡胤聽了之後,嘲笑他其實不足,隨後吟出一首《詠初日》: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水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

▲宋太祖趙匡胤戎裝劇照

雖然這詩毫無韻腳可言,對仗也不工整,不過勝在氣勢不凡,乍一聽倒也能唬住在座的大老粗們,眾人紛紛拍手叫好,趙匡胤為此十分得意,也就愛上了吟詩這件事。

當了皇帝後,趙匡胤看到朝堂上大多是些大字不識的武夫,更是充滿了作詩的底氣與念頭。

終於在一年中秋,他在宮中設賞月宴與百官共度佳節,看著黑色天幕上的一輪圓月,突然就來了靈感。

只見趙匡胤把酒杯猛然一放,脫口而出:「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

▲宋太祖趙匡胤劇照

這兩句詩對仗工整、意境開闊,確實頗有水平,大臣們連忙拍手叫好。

卻不料這樣一來反倒把趙匡胤給坑慘了——這首詩本來是靈感乍現,被眾人這麼一打岔,下半部分怎麼都續不上了,尷尬得老臉都憋紅了。

眼尖的大臣一瞧皇帝這情形,知道是對不上來了,於是趕緊出來打圓場,說陛下這兩句詩氣勢宏大空前絕後,實在是無句可續。

接著就是百官一齊跪下山呼萬歲,趙匡胤的面子才算是給保住了。

由於連堂堂開國皇帝都作不出這後半首,宋朝歷代皇帝和大臣們自然也不會去碰這個霉頭,所以也就一直沒人敢續詩。

直到改朝換代後,明太祖朱元璋得知此事後也是興致盎然,琢磨半天后對了兩句詩予以補齊:未離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萬國明。

恆持此志成永志, 百戰問鼎開太平。

▲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對於這兩位皇帝的傑作,文人墨客們歷來評價不一。

不過在子淵看來,朱元璋所作的詩相比而言非常生硬,「恆持此志成永志」更是充滿了打油詩的意味,相比而言還是宋太祖略勝一籌,不知各位朋友意下如何呢?

參考文獻:

《宋史》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太祖殘詩一首,敬請各位高才來接

宋太祖趙匡胤,雖黃袍加身當得皇帝,出身行伍,但是他也非常喜歡讀書。不過底子薄弱,所以不可能像一些大文人一樣出口成章,但是宋朝畢竟是一個文化繁榮的朝代,作為開國之君的他也並不是太落後。趙匡胤一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