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老粗皇帝作了半首詩,400年後才被另一個泥腿子皇帝補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淵之前為大家介紹過許多開國皇帝的趣聞,今天咱們就來聊一件頗為特別的事,這件事的發起者是宋太祖趙匡胤,完成者卻是數百年後的明太祖朱元璋。

▲譚玉田所繪宋太祖趙匡胤像

說起開國皇帝,人們一般都會聯想到征戰討伐,不過這兩位開國之君產生交集的原因卻是因為一樁雅事。

在唐宋時期,基本每個人都能吟上一兩句附庸風雅,皇帝自然也不例外。

拋開平仄音韻不論,天子們都喜歡在大臣面前時不時吟上兩句,既能在詩詞界刷刷存在感,還能收穫一大堆吹捧。

比如清朝的乾隆皇帝,平生以「大文豪」自居,一生寫了4萬餘首詩歌,卻沒有一首代表作。

▲宋太祖趙匡胤戎裝劇照

和他相比,趙匡胤的境界明顯高出許多。

出生於武將世家的趙匡胤在年輕時就隨軍出征,在對南唐和契丹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最後當上了禁軍首領。

在一次戰役結束後,有人發現趙匡英用馬車拉了幾大箱財物,於是立馬跑去向皇帝打小報告,說他搜刮民脂民膏。

▲後周世宗柴榮劇照

後周世宗一聽,當場就發火了,直接騎馬去趙匡胤府上調查。

還別說,柴榮正好看見趙匡胤指揮著部下將箱子卸下,於是皇帝就讓人把箱子打開,發現裡面全都是書。

只見趙匡胤俯身鞠躬,說他自己不通文墨卻承蒙陛下厚愛,因此才要多讀書好為陛下效力。

這一席話說得世宗感慨不已,此後更加倚仗重用他。

▲海濱日出攝影

讀了些書後,趙匡胤感覺自己也算是半個文人,有了附庸風雅的底氣,不過傳世的詩句只有一首半。

這第一首詩作於後周時期,某一天他與三兩好友把酒言歡,通宵達旦,不覺間已東方既白。

看到紅日初升之景,席間一友人就詩興大發吟了首詠日詩。

趙匡胤一聽覺得氣勢不足,於是隨口吟出了這首《詠初日》: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水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

▲宋太祖趙匡胤持杯劇照

雖然這詩幾乎全無韻腳,但乍一看也算是氣勢不凡了,在座的大老粗們遂紛紛叫好,趙匡胤自己也頗為得意。

做了皇帝後,看到手下儘是目不識丁的武夫,趙匡胤更加有了作詩的底氣。

終於在一年中秋節,他在宮中設宴與百官一同賞月,忽然間就來了靈感,只見他酒杯一放,脫口而出:「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

▲中秋的圓月

這兩句詩意境開闊、對仗工整,一些心急的大臣趕忙拍手叫好,卻不想這下把趙匡胤給坑了。

原來他本就是一時興起,這一打岔怎麼都接不起下半部分了,臉憋得通紅。

一瞧皇帝這情形,機靈的大臣趕緊出來打圓場,說陛下這兩句詩氣勢宏大絕非凡品,實在是無句可續。

▲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百官此時又一齊山呼萬歲,才算是遮掩了過去。

至於這後面的半首,連開國皇帝都想不出來,整個宋朝自然也一直無人敢續。

直到改朝換代後,這半首詩才由明太祖這個「大老粗」補齊:

未離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萬國明。

恆持此志成永志, 百戰問鼎開太平。

對於這兩位皇帝的傑作,歷來評價不一。

在子淵看來,下半部分接得有些生硬,「恆持此志成永志」一句更是有打油詩的嫌疑,綜合對比還是宋太祖略勝一籌,各位朋友覺得呢?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太祖殘詩一首,敬請各位高才來接

宋太祖趙匡胤,雖黃袍加身當得皇帝,出身行伍,但是他也非常喜歡讀書。不過底子薄弱,所以不可能像一些大文人一樣出口成章,但是宋朝畢竟是一個文化繁榮的朝代,作為開國之君的他也並不是太落後。趙匡胤一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