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跟這兩個人都說了一句話,可保平安,只可惜他們都記反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說起三國時期,那估計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個時期了,在《三國演義》的影響之下,大家對於三國時期的人物都是耳熟能詳。
而對於諸葛亮那就更加不陌生了,甚至他的事跡大家都了如指掌。
他生於公元181年,於公元234年去世,是三國時期的頂尖謀士。
而當初劉備為了可以 請諸葛亮出山,更是三顧茅廬,最終靠著自己的誠心打動了諸葛亮。
其實能請得諸葛亮出山,劉備就算是十顧茅廬也是值得的,畢竟在諸葛亮未出山之前,劉備最大的成就也就是徐州了吧,但是後來又被呂布給搶走了,之後的劉備和他的兄弟就沒有一個很好的去處,一直到諸葛亮出山,幫他攻城略地,謀劃,最後占據了荊州和川蜀之地,使得劉備成就了一番帝業。
而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自然不用多說,他曾給兩個人都留下了一句可以保平安的話,但是這兩個人卻都記返了。
首先就是關羽,當時的劉備進攻川蜀失利,軍師龐統也是喪命了,無奈之下,劉備命令在荊州的諸葛亮火速前來支援。
而當時駐守荊州的有諸葛亮、趙雲、張飛、關羽。
而諸葛亮要是增援的話,那就要帶走張飛和趙雲了,留下關羽來鎮守。
但是關羽雖然十分的厲害,但是諸葛亮還是不放心,所以諸葛亮就問關羽:要是曹操攻打荊州,該如何應對。
關羽回答道:以力拒之。
接著諸葛亮又問:要是關羽和孫權同時出兵攻打荊州,要怎麼應對。
關羽回答道:分兵拒之。
很顯然,關羽這樣的回答是不會讓諸葛亮滿意的。
所以諸葛亮走的時候千叮嚀萬囑咐要關羽記住一句話,那就是:東和孫權,北拒曹操。
本來要是聽諸葛亮的,至少也可保平安啊。
但是關羽沒有,不僅沒有東和孫權,反而和孫權的矛盾日益激化,最後也是主動發起襄樊之戰,然後被東吳給偷襲了一波,不僅是荊州,連自己的性命也沒了。
劉備去世之後,蜀國的重擔就都放到了諸葛亮的肩上,諸葛亮也真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但是最後的結果也是十分的遺憾,諸葛亮對後主劉禪也是十分的不放心,為此在《出師表》中就告誡了他一句話,若是劉禪真聽了進去,蜀漢至少可以保平安吧。
這句話就是「親賢臣,遠小人」。
但是當魏國的大將進攻蜀漢的時候,劉禪甚至都沒有怎麼想,就直接開門投降了,將劉備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拱手送給了他人。
而這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劉禪沒有記住諸葛亮的那就話,不然諸葛亮留給劉禪的一匹能臣能被重用的話,蜀漢也不至於如此快滅亡。
若是關羽聽從諸葛亮的「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又怎麼會不僅丟失荊州,又兵敗身亡。
而劉禪若是聽從諸葛亮「親賢臣,遠小人」的話,蜀漢又怎麼會迅速衰敗。
而關羽的兵敗,蜀漢的衰敗,皆是因為關羽和劉禪最後將諸葛亮的話記反了,不然,又何至於此。
為何劉備讓關羽守荊州,劉備臨死前才道出答案,孔明一直心知肚明
公元222年,吳蜀爆發了著名的夷陵之戰,這一場戰役作為劉備稱帝後第一次統帥三軍作戰,其結局是很悲催的,蜀漢二十年來之心血毀於一旦。至此蜀漢從鼎盛走向了衰敗,而劉備因為這場戰役也病倒在白帝城。而這...
為什麼有了諸葛亮的幫忙,劉備還是不能一統三國?
就這樣,2017年便已經到了最後一天了。看到朋友圈不少人開始曬起了自己18歲的記憶,三爺再次忍不住在想:我們人生中到底有多少遺憾呢?正如一代詞人蘇軾所吟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談笑間,檣櫓灰飛...
劉備率軍攻打東吳時,諸葛亮為何不跟隨他一起出征?其實原因簡單
談起三國,有才之人頗多,而劉備,可謂是籠絡人才最多的君主了。劉備的歷史評價也是極好的,德才兼備、重情重義,雖然起初受了些顛沛流離之苦,但最終建蜀稱帝,獨得三分之一天下。眾所周知,劉備所得離不開...
如果讓趙雲代替關羽守荊州,就能守得住荊州嗎?不服來辯!
趙雲,在三國志中著墨不多,其主要的原因是被劉備一直當中軍將使用,類似8341的軍長。有看官依此談論說,趙雲是二流將領。這點小編不敢苟同。關羽失荊州,導致蜀漢從此一蹶不振,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一方,...
盤點三國時蜀國劉備、諸葛亮及「五虎將」生平事跡,看誰活得最長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少年時拜盧植...
「談三國論管理」劉備:白手起家到蜀漢之主
2018號列車已經出發,為使商業團隊中的領袖(或有志於做領袖者),充分發現自身問題,將團隊管理得更好,打造得更好,南疆商務群英匯特推出《談三國論管理》系列文章,以供參考,今日是為第四篇。
三國蜀漢的三傑、四相和五虎將都是誰,為什麼到後期蜀國無人了
蜀國的人才在前期雖然比曹操手下能人輩出的情況差點,但好歹也能出不少文臣武將,但到後期卻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以至於讓人諷刺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一國之盛,在於人才,蜀漢到後期無人,自然也很難與魏...
諸葛亮八字叮關羽,六字囑劉禪,可保境安民,怎奈他們都記反了!
諸葛亮,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是激勵著無數的仁人志士為理想,為國為民而奮鬥終生,在《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更是神一般的人物,高瞻遠矚,足智多謀,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
劉備攻打孫權真的是替關羽報仇嗎 答案沒有這麼簡單
221年,劉備很生氣。生氣的原因是,結拜兄弟關羽被孫權害死了!30多年的兄弟情深,讓劉備倍感痛苦。於是他決定,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討伐孫吳。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劉備卻是「衝冠一怒為兄弟...
諸葛亮六字叮阿斗,八字囑關羽,以保平安,怎奈何他們聽反了啊!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稱讚。周瑜也曾說:「既生瑜何生亮」,由此可見諸葛亮的聰明才智非一般人可及。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一代奇才,劉備正因為有諸葛亮的輔佐,才能夠成就一番...
諸葛亮八字囑關羽,六字叮阿斗,可保平安,怎奈關羽阿斗記反了!
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卒於公元234年,是三國時期的一代奇才,他的隆中對,未出茅廬而能三分天下,為劉備的蜀漢集團規劃了一個清晰的方向,一個明確的戰略,劉備雖然三顧茅廬而得諸葛亮,依小編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