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在對外作戰中為何一直處於劣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積弱積貧的朝代。


​想當初,太祖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宋王朝。

然而,當了皇帝的趙匡胤卻高興不起來,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趙匡胤稱帝前是五代之一後周的大將,他親歷了五代這一亂世中武將專權,軍閥割據,而且他自己就是由手下的武將擁立才當上皇帝的,而且這些武將一個個手握重兵,已經對自己的帝位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說不定哪天他們也來個黃袍加身,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他採取了「杯酒釋兵權」這一相對比較溫和的方法,成功解除了功臣武將的兵權。


​有鑒於此,為防止武人專權作亂,宋代實行重文抑武之策,把軍事權利牢牢的掌握在皇帝手中。

各級精銳部隊由皇帝親自掌控,稱為禁軍。

(水滸傳中的林沖就是禁軍教頭)剩下的老弱士兵就留在本地,負責本地的治安,戰時為兵,閒時為農,稱為廂軍。

這使得這一部分廂軍能夠有時間進行農業生產,使社會生產得到了發展,經濟得到了繁榮。


​同時,實行文人治兵,部隊的領導權由文官掌握,武將頻繁調動更換,而且各級部隊也頻頻換防,造成將不識兵,兵不識將。

雖然杜絕了武將長期在一處帶兵,容易形成小集團,尾大不掉的現象發生,但也造成了戰事來臨,兵將不熟,調動運轉不靈的弊端。

而且大部分的文官沒有親歷戰陣,缺乏戰爭的鍛鍊,沒有指揮戰爭的經驗和藝術,在戰鬥中,軍事主官之間意見不一,互相推諉,導致指揮失靈,極大的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因此,縱觀有宋一代,在同西夏、金、遼的作戰中,宋軍始終處於下風,被逼與遼簽定澶淵之盟,向遼納貢稱臣,盡失燕雲十六州,為後世中原王朝的安危埋下了禍患。

直至北宋末年二帝北狩,靖康之恥,宣告了北宋王朝的滅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

杯酒釋兵權發生在哪個朝代?杯酒釋兵權發生在宋朝。趙匡胤建立宋朝並統一天下以後,為了防止唐末的藩鎮割據,就以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除了幾個高級禁軍將領的兵權,使得宋朝的軍隊出現了穩定局面,為宋朝其他方...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故事簡介

司馬懿當年趁著曹爽出城祭拜,發動了高平陵政變,等司馬懿死後告誡自己的後人不要祭拜自己,以免被人效仿兵變只事。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也是黃袍加身,當然他也不傻,為了防止有人和他一樣趙匡胤就來了一手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