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員「降將」保蜀漢十年平安,算諸葛亮「識人」最準的一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在三國中無疑是最耀眼的一顆「巨星」,幾乎是他一手建立了蜀漢王朝;但對於諸葛亮的「識人」卻成了其最大詬病,街亭失守的主因「馬謖」就是諸葛亮一意孤行的結果,這也成為他一生中最大污點。

「斬馬謖」諸葛亮雖揮淚不舍,卻也發現了一個對三國後期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人。

「赤壁之戰」後,蜀漢政權力量急劇增長,甚至一度可以與曹魏相抗衡。

就在劉備計劃著北伐曹魏之時,關羽率先起兵卻慘遭東吳呂蒙暗算。

正是劉備對關羽的痛惜,最終導致蜀漢積累多年的力量幾乎喪失殆盡,「五虎大將」盡沒;「夷陵」一戰,蜀軍被火燒六百里連營,劉備也在白帝城逝世。

至此,蜀漢力量再次回到原點,若不是有諸葛亮在,恐蜀漢就被曹魏趁機吞併。

劉備臨終「託孤」,再次將千瘡百孔的蜀漢政權和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交給了諸葛亮。

在這種危機的情況下,諸葛亮也感到力不從心,內無良臣猛將,外有「強魏猛吳」虎視眈眈;諸葛亮孤木難支,急需有人能充當自己的左膀右臂,「提拔新人」就成了諸葛亮的首要任務。

諸葛亮本想提拔親信「馬謖」,結果「街亭之戰」不但使自己極為尷尬,也從此對提拔新人產生了心理恐慌,寧可事事親力親為也不敢輕易交予他人代勞。

而在「街亭之戰」中表現出色的「王平」也在此時進入了諸葛亮的視野。

王平本是曹魏降將,雖投靠蜀漢後屢立戰功卻一直不被諸葛亮重視。

但街亭一戰中,若不是王平臨危不亂,力阻張郃的話,恐蜀軍損失慘重。

經此一役的磨礪,王平的「將才」潛質展露無遺,終於引起了諸葛亮的關注;也正是此時,王平開始了自己真正的「軍事生涯」。

諸葛亮平孟獲之時發現「蠻人驍勇」,就組建了一支多以「蠻兵蠻將」為主的奇兵——「武當飛軍」;為了鍛鍊王平,諸葛亮就將「無當飛軍」交給王平統領。

「無當飛軍」大多為「不服王法」的異族,王平硬是和這些人同吃同睡,一點點建立起軍中威信,終於將這支軍隊訓練成三國時期一支驍勇善戰的王牌部隊。

「王平練兵」再次震撼了諸葛亮,因此王平升任「討寇將軍」,封「亭侯」,兼五部營統;王平也至此成為了諸葛亮的親信。

在諸葛亮逝世後,魏延和楊儀水火不容;也正是王平憑藉多年軍中威望,幾乎不動刀槍成功遣散魏延亂兵,這才免除了蜀軍自相殘殺的一場大危機。

《三國志·王平傳》「十二年,亮卒於武功,軍退還,魏延作亂,一戰而敗,平之功也。

」王平正式成為了「後蜀漢時代」的中流砥柱,官升「鎮北大將軍」,鎮守「漢中」獨當一面。

在公元244年,曹魏大將軍「曹爽」親率十餘萬大軍伐蜀,直指重鎮「漢中」。

蜀漢在諸葛亮時代一直「伐魏」;沒了諸葛亮戰局反轉,曹魏「伐蜀」序幕拉開。

此時鎮守漢中的正是王平,而此時的漢中雖是戰略重鎮,但守城兵甲卻只有三萬不足。

在這種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漢中城內百官皆驚,多有人力勸王平「堅守待援」,甚至有人提出「乞和」。

但王平力排眾議,非但不「堅守待援」,反分兵「主動出擊」,硬是憑藉少數兵力扼守險地,成功將「曹爽」十餘萬大軍阻擋在漢中百里之外。

再待援兵到時,又是王平率先出擊,一舉擊潰十餘萬曹軍。

此戰也間接「逼死」了曹魏最後一位能壓制司馬懿的「曹氏宗親」。

也正是王平間接逼死了曹爽,曹魏政權開始了「司馬代曹」的新時代;「司馬代曹」的混亂也給了蜀漢政權十餘年少有的喘息機會。

王平此戰居功甚偉,《三國志》贊曰「馬忠在南中,鄧芝在永安,王平在漢中,此三將可保蜀國之安!」

王平的崛起並非偶然,但也不像當年「馬謖」哪樣被諸葛亮捧殺;王平的崛起堪稱諸葛亮在晚年做的最正確的事之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名將系列之蜀漢「小五虎」——王平!

劉備的蜀漢政權,在蜀漢「五虎將」:關、張、馬、黃、趙中的最後一位趙雲死後(公元229年),一直堅持了34年,直到公元263年,才滅亡。那麼中途這三十多年,沒有了五虎將的蜀漢,是靠哪些武將和曹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