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為何當不了孫吳的丞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張昭,字子布,少時好博覽群書,長而有謀略,才冠絕世,一生為孫吳鞠躬盡瘁,輔佐孫家兩兄弟開創和穩固東吳政權,張昭於東吳,等同於諸葛亮於蜀漢,可諸葛亮在蜀漢位高權重,官至丞相,而眾所周知三國時期丞相有時候比主公還牛,而張昭呢?卻屢屢與丞相職位失之交臂,不是不得人心,而是孫權不點頭,那麼,這一點又是為何呢?
前面說過張昭輔佐了孫家兩兄弟,即孫策和孫權,而這兩任主公對張昭的態度截然不同的。
孫策對張昭十分禮遇,《三國志》上就記載,孫策在世時,「文武之事,一以委昭」,這還不算什麼,他還把張昭比成管仲,甚至在孫策臨終之前把孫權託付給了張昭。
而孫權呢?他對張昭似乎是不太領情的,為何?且往下讀。
首先,孫策去世後,孫吳最得人心的人是誰呢?不是下一任孫權,而是張昭,只說兩點,第一點「 昭率群僚立而輔之」 ,一個率字暗示張昭才是群臣領袖;東吳的士人入宮拜孫權,出宮則拜張昭,而且不僅在內部集團張昭影響力巨大,就連在外人眼裡,張昭都遠遠比孫權出名,想當年曹操南征,點名要把張昭縛交許都。
這樣一個張昭,孫權能不心裡膈應嗎?張昭的德行威望落在他眼裡,是一種威脅。
第二,張昭在赤壁之戰的主降讓孫權對他徹底失去了好感,當時孫權想投降嗎?他不想。
而張昭呢?他和孫權意見不一致,不僅不一致,還和當時的主戰派爭執不下,這場爭執最後以孫權是拔刀砍桌結束。
結果赤壁之戰,東吳大敗曹操,張昭被打臉,而且孫權因此責怪他「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深失所望」,這句的確是說重了,可是卻從側面展現了一個問題——孫權對張昭積怨已久。
對於張昭這次失誤,孫權不僅僅口頭批評了,還一直記在心裡了,成見累積到二十一年後,孫權登基為帝的第一天,就在群臣面前用此事譏諷時為綏遠將軍的張昭,「要是當初我聽了你張公的計謀,現在已經討飯了。
」寥寥一句話,抹殺了他所有付出,殫精竭慮,讓當時七十多歲的張昭無地自容。
這事,是孫權過火了。
當然,除了孫權的問題,張昭自己也難辭其咎,雖然說他為東吳付出了一生,但是或許是文人多有傲氣,又或許是每個人性格各有不同,平心而論,張昭有當丞相的能力,卻沒有當丞相的情商。
張昭說話口無遮攔,上到孫權,下到群臣,過於心直口快,或許有人會說,所謂忠言逆耳,但是真正在政治上,能夠被主公和同僚聽進去的中肯建議才是忠言,忠言入耳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徒留一句忠言逆耳利於行,感動了自己和後人,卻對當下沒有任何實質性幫助。
當初甘寧建議孫權攻打黃祖,張昭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戰事不利於休養生息,甚至如果不順利還會引起內亂等等,雖然他分析的也不無道理,但是這一番痛斥下來,甘寧不舒服,孫權有意見,最重要的是最後一戰而平,你說張昭得不得罪人?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許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還有最關鍵也是最致命的一點,張昭的確是倚老賣老了,常常不顧及孫權的面子,朝堂之上都能吵起來,鬧得最大的一次,孫權逼急了,都手按刀柄在,之後張昭生氣託病不出,最後孫權沒辦法迫於大眾和輿論,車子「載以還宮」,還深刻道歉,弄的自己像個孫子一樣向張昭低頭。
張昭是個人才,在三國群雄爭霸時期,他的智慧和優點令人心生敬佩,在這裡,非常有必要補充說明一下,其實如果今天不是討論孫權為什麼不讓張昭當丞相,其實赤壁之戰張昭主和一事,不應該對定義為他為了一己私利,事實上,他這麼做是心存大義的。
曹操實力雄厚,赤壁之戰能不能打贏都是個未知數,如果投了曹操,三國分裂,兵亂四起就會結束,這對天下百姓而言何嘗不是件好事呢?只是孫權畢竟年輕氣盛,聽不進去,也不願聽進去罷了,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對於張昭而言,其實沒有當丞相,不過是他大半輩子政治不幸,和孫權貌合神離的君臣關係的縮影罷了,其實真的歸根究柢,張昭最大的不幸,還是孫策早逝,他永遠失去了一個懂他敬他的一個主公。
那些政治糾紛,到最後不過一出原本想士為知己者死,最後卻是知己先逝,世間再無知音的悲劇罷了。
三國風雲人物之東吳文武
吳國人物吳國文官張 昭 (字子布),三國時期的治世之才,善丹青,被孫策、孫權倚重。張紘(字子綱),廣陵人。東漢末年文學家、謀士,和張昭一起合稱「二張」。孫策平定江東時親自登門邀請,張紘遂出仕為官...
三國時期,魏、蜀、吳集團的三次託孤,結果卻截然不同
歷史中有很多著名的託孤故事,如果所託之士為正直忠良的能士,則可保國運昌隆;但是如果所託非人,則會招來亡國滅種的危害。三國時期,孫吳、蜀漢、曹魏集團分別有三次著名的託孤行為,最終的結果卻截然不同。
張昭為什麼不能當丞相,原因值得深思!
公元200年,孫策終於平定了江東,為東吳立國奠定了基業。正當他躊躇滿志地鞏固和拓展勝利成果時,卻不幸遭遇刺客重創。臨終前,他把弟弟孫權託付給長史張昭輔佐。張昭不負重託,「率群僚立而輔之。上表漢室...
影響三國格局的8個人,除了曹操劉備還有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三國演義》的「煮酒論英雄」一節里,曹操曾說過一句話:「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演義雖然是文學,但羅貫中替曹操說的這句話並沒有毛病。他和劉備兩人確實是影響...
此人是東吳的諸葛亮,臨危受命託孤,一生卻無緣相位
劉備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成就了一段君臣肝膽相照的千古佳話,而諸葛亮後來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是讓他名垂千古。然而東吳政權也曾發生過類似劉備託孤這樣的事件,並且東吳的這次託孤要比劉備白帝城託孤要早...
三國時期的三大權臣,一人讓帝王成孤家寡人,兩人曾聯手克敵
三國時期,天下大亂,群雄割據,隨著割據之間紛爭不斷,不少勢力逐漸被消滅,剩下的勢力之間相互角逐。而在這些勢力之中,並非主公或者君王一家獨大,因為他們的身旁還站著讓人望而生畏的權臣。下面,就讓我們...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後面加上一句,成千古絕配
說起三國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蜀漢和曹魏兩大陣營,關於孫吳的陣營就關注度較少。其實孫堅三父子可謂是一門三虎將,武力高強,頗有智謀。但是孫堅和孫策都很早就去世了。據說孫堅去世的時候,曾經囑咐孫權「內事不...
三國分曹魏、蜀漢、孫吳,戰火紛飛,英豪迭起,無數英雄叱吒風雲
三國分曹魏、蜀漢、孫吳,戰火紛飛,英豪迭起,無數英雄叱吒風雲。文如諸葛司馬郭嘉賈詡,猛似呂布關羽趙雲典韋。而這些英雄的排行仍沒有定數,本專題歸納了三國英雄的戰鬥力大致排行,根據不同的分類進行排行...
三國正史中的十大賢臣排行榜,此人排序高過諸葛亮,絕對無爭議!
三國正史中的十大賢臣排行榜,此人排序高過諸葛亮,絕對無爭議!三國時期,名將輩出,謀士燦爛,但是還有一大批賢德能臣,常常被忽略。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三國正史中的十大賢臣有哪些。
在三國中,四大帝師都是誰?其中有諸葛亮和張昭!
在文章開始之前,筆者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什麼叫帝師?相信很多朋友很快就能給出答案,其實所謂帝師就是皇帝的老師,引申來說,就是對皇帝幫助最大的人,在三國中,有四個人可稱為帝師,筆者就為大家一一介紹。
「談三國論管理」孫權:哥真的不容易
2018號列車已經出發,為使商業團隊中的領袖(或有志於做領袖者),充分發現自身問題,將團隊管理得更好,打造得更好,南疆商務群英匯特推出《談三國論管理》系列文章,以供參考,今日是為第五篇。
盤點三國里的五大治國大才,諸葛亮屈居第四,第一被稱為王佐之才
一直以來,三國里最受人關注的是武將,關羽、張飛、趙雲、呂布、張遼等人人氣居高不下;其次就是謀士類,如司馬懿、郭嘉、諸葛亮等;但是這裡要說的是治國之才,來看看都有誰吧:TOP、5 張紘(政治95)
三國時不止諸葛亮握有「君可自取」的最高政治遺囑,還有他
本文是【大鵬說《通鑑》之79】三國時期的託孤,最著名的莫過於劉備在白帝城對諸葛亮的生死相托。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三月,被陸遜在夷陵一把火燒得大敗而歸的劉備,無顏回成都見蜀漢父老,最終在白帝...
張昭作為東吳的託孤重臣,為什麼一直沒能成為丞相?一件事可表明
建安五年四月,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不幸被刺客射中面頰。孫策中箭後,創痛甚劇,自知不久於人世,於是他打算將江東交給孫權,但他擔心孫權不能勝任,於是將孫權託付給張昭,並囑託張昭說:「如果孫權不能勝任...
三國時期真正一流的政治家,只有以下六位,其餘都是浮雲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盪氣迴腸、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政治高峰。所謂政治家,指那些在長期的政治實踐中湧現出來的具有一定政治遠見和政治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