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構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列族的紛爭》
成長
三國豪門的權力密碼
實際上,對於孫權的接位,當時孫氏政權內部是有爭議的。
比如《典略》提到孫權的三弟孫翊在性格上更像孫策,孫策臨終,張昭等人曾建議將軍權託付給孫翊,但孫策力排眾議,還是認定了孫權。
《典略》還記載了當時孫氏宗室成員、孫權的堂兄弟孫輔認為孫權沒有能力保住江東,私底下與曹操進行通信,後來被察覺而遭到幽禁。
《典略》是魏國人撰寫的史書,不可避免地對東吳進行了一些貶損,故不能全信。
比如當時孫翊更為年幼,張昭等人廢長而立幼於理不合。
不過這能夠從側面反映出當時江東內部對孫權掌政的隱約擔憂。
孫氏政權對孫權的擔憂,主要在於孫權和孫策相比,實在迥異。
孫堅長期在外征戰,孫策為孫家綱紀門戶,實際上擔當了長兄如父的角色,性格上要早熟。
而孫權比孫策小八歲,一直在孫策的庇護下成長,雖然曾隨孫策從征劉勛、黃祖,但遠不及孫策驍勇善戰,也尚未有機會展示在戰略與謀略上的才能。
故而在一個有武人傳統、依靠征伐崛起的家族內,孫權難以讓人信服。
知弟莫若兄,孫策臨終已將兩人的差別看透,他說:「率領江東之眾與敵人決戰於陣前,爭奪天下的霸權,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各盡所用,保衛江東的基業,我卻不如弟弟你啊。
」 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孫策提到了一個關鍵的問題,也是決定未來孫氏政權能否在江東穩固並發展的核心問題,那就是用人。
孫氏政權的人才構成歷史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孫堅時期,主要依靠孫氏宗親和各地投奔而來的武勇之人。
比如孫堅於長沙起兵時,其幼弟孫靜召集了鄉曲及宗室五六百人前來支援,而孫堅身歿後,其餘部亦由小舅子吳景和侄子孫賁所率領。
由於孫堅部曲轉戰多地,其屬下成員籍貫相當混雜,既有來自幽州苦寒之地的程普、韓當,也有來自荊南深險之地的黃蓋,既少智謀之士的輔弼,又乏世家大族的背景,這決定了孫堅帶領的是一支只會打仗、全無戰略思維的隊伍,被袁術忽悠和利用也自在情理中。
孫策時期,由於孫策本人並未跟隨父親征戰,而是長期攜家居住於淮泗地區,這為他結交世家大族與儒學名士創造了條件。
比如張紘、周瑜、呂范,他們或為孫策指點迷津,規劃創業方向,或為孫策提供私家部曲,為其奔走。
孫策平定江東所依賴的人才,文臣方面有張昭、張紘、秦松、陳端、胡綜等,武將有周瑜、呂范、蔣欽、周泰、陳武等,多出自淮泗諸郡。
他們或有家族、同鄉、師友等社會關係網,或有廣泛的地域影響力和號召力,通過互相舉薦,大大豐富了孫氏政權的人才構成。
(76)
孫策死後,為什麼周瑜沒有自立為王?只因這3個人他實在不敢動
中國古代傳承皇帝的位子講究的是父傳嫡長子,但在三國時期卻有一位孫策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他的弟弟孫權,這種情況實在是少見。孫策去世前手下有一位將士叫周瑜,這個人才能很高,做事有大將之風。在孫策傳位給...
孫權的用人謀略:用人不疑信任諸葛瑾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孫策趁群雄逐鹿中原之際,繼承父業,開闢江東。後來孫策之弟孫權又繼承父兄基業,舉賢任能,確保江東穩定。他40歲稱吳王,48歲稱帝建立吳國,與曹、劉三分天下。孫權是用人高手,王夫...
劉表在活著的時候,孫家為何沒能把荊州打下來!
孫家在這段時間打不下劉表的原因其實就是實力不夠,但造成孫家實力不夠的原因是多重的,而孫策時期和孫權早期的原因分別總結如下:孫策時期(197年-200年):1,孫策在背叛袁術自立後,更像是孫氏一族...
真的是孫權殺了孫策嗎?
論軍事才華,孫策略勝一籌。孫策挑起父親的重任,當時年齡才十七歲,用玉璽換了袁術的幾千兵馬。僅用了幾年時間,便開拓出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江、廬陵六郡,招攬了大批人才,為日後東吳開國奠定了根...
打殺三國:周瑜氣度恢宏,怎麼會英年早逝?——只怪孫權
今日頭條 王俊傑猛史稱,公瑾儀表風流,知書達理,明軍事,善音樂,氣度恢宏。這樣一個優秀的人,怎麼會被諸葛亮氣死呢?先從孫氏政權說起。孫策質玉璽,借兵馬,帶領孫堅舊將程普,韓當,黃蓋回到江東,在周...
三國碧眼孫權到底有多厲害!
正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國群雄的18歲顯得更加豐富多彩:曹操18歲在上東漢帝國最高學府太學,每天忙著旅遊、交友;劉備18歲時師從名師盧植,即將從最著名的私立學校畢業;袁紹、袁術18歲時都是洛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