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一邊挖曹魏的牆角,一邊給子孫挖坑,然後就八王之亂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什麼八王之亂是西晉的必然結果呢?這個坑是從司馬懿就開始挖的,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已經尾大不掉,就像一個膿包一樣,總有一天是要破裂的。

而這個破裂的過程必然表現為內戰。

司馬師是怎麼得到天下的呢?是因為曹魏從曹丕開始,就對宗室實行嚴格的控制政策,不僅不給他們任何實權,而且進行嚴密的監控,沒有朝廷和皇帝的詔書,宗室相互之間不能有私下的往來,實際上跟囚禁差不多。

比如曹彰,軍事能力是比較強的,在曹操的晚期,就已經在重點培養他。

曹操在出征漢中的時候,就讓曹彰率軍,出征烏桓。

漢中之戰結束,曹操退回洛陽,因為當時夏侯淵已經陣亡,所以曹操還曹彰駐守關注。

那是因為曹彰有軍事經驗,而曹丕和曹操的其他兒子都沒有,所以曹彰不把曹丕放在眼裡。

曹操去世之後,曹彰率軍來到鄴城,問曹丕先王璽綬何在,這是有意和曹丕爭奪皇位,繼承權。

又比如曹植,曹操是非常喜歡這個兒子的,甚至一度在曹丕和曹植之間立誰為嗣的問題上非常猶豫。

尤其是在關羽北伐沒威脅到中原安全的時候,曹操曾經考慮讓曹植率軍出征,這當然是對曹植的重點培養和扶持。

曹植得寵的時候也是曹丕壓力最大的時候。

所以曹丕在登基之後,對宗室的控制是非常嚴密的控。

因為曹丕在位的時間很短,去世的時候又只有40歲,留下的子嗣不多,實際上是只有曹睿東海王曹霖當時還活著。

而曹操的兒子裡還有很多都還活著,比如曹植就還在,曹操還有很多兒子,這個時候才剛成年。

宗室的力量很強,而皇室的力量很弱,所以曹睿仍然堅持曹丕對宗室進行嚴密控制的政策。

同時,在曹丕時期,有種用曹真和曹休這樣的外圍宗室,而到曹睿時期,連這樣的外圍宗室也很少了。

曹睿去世時,曾經考慮讓曹操的兒子燕王曹宇輔政,但曹宇卻不敢接受。

這就是因為曹宇作為宗室長期受到皇帝的猜疑,在朝廷上沒有什麼支持自己的勢力,很容易被政治對手擊倒。

最後曹睿只能選擇了曹真的兒子曹爽來和司馬懿一起輔政。

所以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後,就已經完全控制了曹魏的朝廷中樞。

而王凌之叛中,王凌圖謀立曹操的兒子楚王曹彪為帝,因為司馬懿提供了一個清洗曹魏宗室的藉口。

在平定叛亂之後,司馬懿把原來分封在各地的曹魏宗室都集中到洛陽來居住,以便監控,讓他們無力反抗。

曹魏皇權旁落,而宗室在這個過程中只能束手待斃,無疑給了司馬懿以深刻的教訓。

就是說,作為皇帝來說,必須要信任自己的兄弟子侄,也就是宗室,要讓他們在各地掌握軍政大權,夾輔王室。

這樣,即便朝廷中樞被外姓大成所控制,宗室藩王也仍然有能力通過軍事手段撥亂反正,讓皇權回到司馬氏手中。

當然,更有可能的是,也正是因為宗室在各地手握軍政大權,朝廷中樞的外姓大臣不敢架空皇權。

加上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實際上只比司馬懿小一歲,資歷也很老了,又和司馬懿同朝為官,所以司馬懿一直在竭力的扶持弟弟在政治上的成長。

所以當司馬懿去世的時候,不僅他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已經掌握了相當大的權力,而且司馬孚和司馬孚的兒子司馬望也已經掌握了不小的權力,算得上威望隆重。

而在司馬炎篡位成功之後,通過兩次對宗室分封的調整,讓司馬孚一系逐漸被弱化,而司馬懿一系和司馬炎的兒子們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不僅坐鎮一方,而且擁有當地的軍權和行政權力,中央並不能完全控制。

藩王擁有封地,軍隊,財政和行政權力,結果自然會是在碰到皇帝比較弱勢的時候,誰都想穩定皇權。

因此,在司馬炎死後,晉惠帝弱智無能,實際上又外戚楊氏主政,皇后賈氏就招引藩王率兵入京,誅殺楊氏,從而開啟了藩王直接以武力干預朝廷中樞的序幕。

而在這之後上演的一幕大戲就是八王之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魏的建立與衰亡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最後國...

曹魏宗室子孫很多,為什麼後期卻難堪大任?

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病危,垂死前託孤於司馬懿、曹爽,囑咐他們輔佐年僅八歲的曹芳。一開始兩位託孤大臣,盡職盡責,和和氣氣。曹爽因為司馬懿年紀大,德高望重,「恆父事之,不敢專行」,而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