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被司馬家族奪了江山,曹丕做的一事不地道,也有人才不濟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是最紛亂的一段歷史,魏、蜀、吳割據一方。

說到宗室人才,我覺的曹魏最為人才濟濟。

比如武將方面有曹操、曹真、曹昂、夏侯淵、夏侯惇。

文學方面有「建安三曹――曹操、曹植、曹丕」,此三人是當時最高文學的代表。


​就連諸葛亮都在《後出師表》中寫道:「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佛孫、吳。

曹魏集團在曹操活著的時候,確實人才濟濟,

但是,到了曹魏後期,雖宗室子孫更加繁盛,卻都難堪大任。

好像是小兔小豁――一窩不如一窩。

魏明帝曹叡病重之際,原想以燕王曹宇(曹操之子)為大將軍,使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曹真之子)、屯騎校尉曹肇(曹休之子)、驍騎將軍秦朗(曹操養子)等對輔政。

可見,曹叡對宗室的倚重之心。

注意此時並沒有司馬懿的名字在輔政之列,可見曹叡和他的老爺爺曹操一樣,對司馬懿有防備之心。

講真,如果按該計劃行使,司馬家族能否最後做大做強,能否三國歸晉還是個大大的問號呢。


但人算不如天算,最終曹叡該託孤計劃流產,其中雖然有劉放、孫資專寵弄權,從中使壞的原因。

但更為本質的原因是,以這些人的才能與名望,都難以勝任輔臣之位。

首先,作為曹叡的託孤輔臣之首,燕王曹宇固辭輔臣之位,以致曹叡不得不改變初衷。

最終,在劉放、孫資的蠱惑之下,曹叡才不得不以曹爽而代曹宇,並詔回司馬懿參與輔政。


​那麼,為何曹魏初期,宗室人才鼎盛。

而到曹魏後期,宗室子孫雖多,卻人才凋零,以致曹魏的江山被司馬氏給篡奪了去?

其實,曹魏的宗室人才凋零,其病源在魏文帝曹丕。

曹丕對兄弟們的刻薄,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因與曹植有過「世子」之爭,其對曹植尤其嫉恨,曹植的《七步詩》便是為此而作。

曹丕對其他的兄弟也不好,並防範甚深。

曹丕不但削奪藩王們的權力,還時常變更藩王們的封地,曹魏的藩王沒有治權與兵權,行為更受到嚴密的監視,形同囹圄。

而能獲得曹魏朝廷重用的,只是那些對皇權沒有威脅的曹氏旁支。

其一,曹魏宗室子孫雖更加繁盛,但能受到朝廷起用的範圍卻很窄(曹宇因與曹叡關係親善,才被曹叡托以後事)。


​其二,這些曹氏旁支,二、三代之後,生於富貴之家,沾染了許多不良風氣,如何晏(曹操養子)、夏侯玄等雖有才學之名,卻浮而不實。

曹爽等人更是純粹的膏粱紈絝子弟,缺乏基本的磨鍊。

而司馬氏篡奪曹氏江山之後,鑒於曹氏無宗室夾輔之故。

故廣封宗室為王,並授以兵權,以拱衛司馬氏的江山。

卻不曾想又使得宗室權力過大,而引發了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場皇族內亂(八王之亂),並給「五胡亂華」以可乘之機,致使北方漢族幾被屠戮殆盡,而給國家與民族都帶來了一場最為深重與長久的災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魏那些窩囊皇帝(1)魏明帝曹睿的重大錯誤

曹操起兵三十餘年,打下半壁江山,奠基曹魏帝國。然而,曹魏歷五帝,只有曹睿、曹丕二帝的不到20年是掌握實權。其餘三帝,都淪為傀儡,於是最強大的曹魏,反而成為三國中最早實際滅亡的一家。本系列就聊一聊...

曹魏那些窩囊皇帝(2)悲慘世界終於降臨

公元239年(景初三年),魏明帝曹睿去世,太子曹芳繼位。少主年幼,曹睿在臨終前委託曹爽、司馬懿輔政,一段腥風血雨的旅程即將開始。八歲的曹芳暫時還不能有什麼大作為,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裡,曹姓舞台的...

曹魏宗室子孫很多,為什麼後期卻難堪大任?

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病危,垂死前託孤於司馬懿、曹爽,囑咐他們輔佐年僅八歲的曹芳。一開始兩位託孤大臣,盡職盡責,和和氣氣。曹爽因為司馬懿年紀大,德高望重,「恆父事之,不敢專行」,而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