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梟雄:出身貴賤不算什麼,關鍵在於你後天是否有所作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假如撥開歷史的塵埃,將時間定格在公元184年,你將會發現幽州涿縣城中有一個英雄人物,姓劉名備,字玄德;依《三國演義》之介紹,此人喜怒不形於色;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此等尊容儼然一副帝王之相。
可是,此時我們的英雄,家境實在貧窮,只能依靠販屨織席為業。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假如劉玄德所處的時代是太平盛世的話,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很有可能就此貧困潦倒一生,也未必可知。
劉英雄的出身雖然有些寒酸,但並不影響他遠大的抱負。
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倘若日後成就大業,勢必留芳百世。
想當初漢高祖劉邦,原屬市井之徒,一朝獲取天下,過去那些不光彩的歷史,不都重新書寫了嗎?所以出身貴賤不算什麼,關鍵在於你後天是否有所作為。
就說劉備吧!我以為他是三國時代最能運作和開發自身潛力的亂世梟雄。
三百年前的老祖宗對誰來說,實在遙遠,無論哀榮多麼風光都早已是發了霉的老黃曆了,在我們今天看來,實在不是一項值得可以到處炫耀的資本,但是,劉備劉皇叔,卻當之為縱橫天下,無往不勝的金字招牌。
顯然,劉備深詣其中玄妙,逢人便說道:"備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將三百年先祖扯上漢室宗親的關係,雖然牽強一些,還真能收到奇效。
自從與當今天子認祖歸宗之後,就此晉升皇叔之尊,出身反而變得高貴無比。
劉皇叔這般虛榮示人,雖有招搖撞騙之嫌,卻憑藉此等尊榮,籠絡起天下人心,倒也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不過,劉備雖被世人尊稱為劉皇叔,卻只是東漢一個末落的貴胄而已,縱然空有一生抱負,權且靠編織草鞋為生,若不是黃巾起義導致漢室天下大亂,劉備也許只是稍稍擴大他那一點草鞋生意,卻哪裡敢去妄想要分天下一杯羹?僅僅是因為隆中結識天下奇才諸葛亮,才相信天下原來可以一分為三的道理,並且在理論上將他推到國君的寶座。
事實上,自從諸葛亮出山之後,這位被曹操稱之為梟雄的劉皇叔按照孔明事先設計好的行動軌跡,並一步步得以實現。
幾十年之後,漢中王如果不是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並為東吳所殺而迷失心智親自領兵與東吳決裂的話,三國一統的最終歸屬,很有可能要被改寫。
劉備深藏不露的帝王之志,在他顛沛流離,寄人籬下之時候,就被曹操一眼識破,並稱之乃天下梟雄。
梟雄,釋義為雄長,魁首也。
按三國時的標準,漢室末落,漢帝名存實亡,天下人人爭為雄長,魁首,可是,何以唯獨劉備被世人稱之為梟雄?梟是貓頭鷹中的一種,其特點是晝伏夜出,十分隱蔽,結合劉備的氣質和性格特徵,梟雄的稱謂倒也吻合貼切。
三國之初劉備被稱為梟雄之前,是以仁義聞名天下。
我以為劉備之所以被世人尊為仁義之君,實在是劉某人極善於包裝其禮賢下士的外表。
劉使君最初依靠關羽和張飛兩兄弟為其打天下,所以首先對這兩位異姓兄弟情義深重自不必說了;可是,當我們細細品味劉玄德的一言一行,發現他忠孝仁義的外衣之下是虛偽的骨髓。
所以,陶謙獻徐州,而再三推辭,劉表獻荊州,而誓死不受,張松獻西川地圖,而推託不就;劉備就是這樣一面誓死捍衛仁義,一面想方設法竊取天下,而仁義恰恰就是劉備的立身之本,行事之命,並由此為他贏得天下一浪高過一浪的呼聲。
眾所周知,劉備帳下,文有臥龍鳳雛,武有關張趙馬黃。
每一個都死心塌地追隨其後,道其原由就不得不提到劉備那天下無雙的哭功了。
劉備三顧茅廬臥龍崗時,曾跪而泣道:先生不顧天下百姓乎?劉備見救少主於百萬軍中的趙雲時,拋阿斗並抱哭曰:為這豎子,差些折我一員大將!劉備對關羽張飛之兄弟情義就更加不用贅述了,自然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生死!"難道說越是表現悲情的英雄越是流芳百世?還是說英雄一定要帶上悲情,才顯得有血有肉,且英雄之形象更加飽滿呢?總之,我對三國英雄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羅氏的文學暗示下得出的結論,既談不上什麼原創,也說不上什麼新意。
時此今日,人們對英雄的崇拜依然是盲目的、隨大流的,並不真正想要印證點什麼,至於英雄是否真英雄,倒變成不那麼重要了。
英雄,也許是三國永恆的主題,能夠被世人推崇為英雄的人固然是人中俊傑,或一身傲氣,氣貫長虹,比如關雲長,或英勇無敵,於百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猶如囊中取物,比如趙子龍,再或者劉玄德,將曹操視為漢賊,在諸侯相爭中扛起中興漢室大旗,在無數戰役中身先士卒,一次又一次拚死屠殺,只為世人記住有一個人叫平原劉玄德。
黃巾軍之後,劉備勢單力,卻每每悍然出兵,似乎哪裡有戰火,哪裡就有劉備救火的影子。
閥董卓,劉關張三人三騎出場,救徐州,劉備只領兩仟人馬阻擊曹軍,無疑是以卵擊石。
這位胸懷仁義的梟雄,在他南征北戰以求獲得一席之地的同時,其雙手也就蘸滿了無數人的血跡。
正所謂:一將成名萬骨枯。
馳騁沙場的英雄,相對於另一方的蒙難百姓而言,豈不視為屠夫殺手?
有人說:自劉備三顧茅廬請出曠世奇才諸葛孔明之後,劉備就地降格為一名言聽計從的傀儡人物。
我以為不然,或許劉備在軍事上聽從諸葛亮排兵布陣,但在大事上決不讓步,比如向劉表索要荊州,再比如遣散百姓火燒新野,劉皇叔就絕不丟下幾十萬百姓於不顧,事實上,帶領幾十萬百姓與曹操幾十萬大軍對峙,真夠難為諸葛軍師了,至於再三推辭提領荊州一事,非要待到曹操取荊州並圍剿劉備時,迫使劉孫聯合對抗曹操,之後再連哄帶騙從東吳的嘴邊弄到荊州。
可見,劉皇叔的確視仁義勝於性命,只是這「仁義」二字,我不敢妄加評論其之是非曲直,只是就在劉備取捨一念之間,又有多少無辜百姓由此而遭殃!
回頭再看赤壁之戰,孫劉聯盟之所以以少勝多,大敗曹軍於赤壁,並非曹軍兵驕將怠,實乃天道所至。
因為在天下大半士族眼裡,曹操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而劉備雖為蒼首匹夫,卻是當今皇叔,是漢室正統。
東漢末年,大漢雖衰而未亡,如百足之蟲雖死未僵。
由此可見,天下人心向漢不向曹,這是赤壁曹操兵敗之根本原因。
赤壁之勝,可以說是孔明的功勞,也可以說是周瑜的功勞,但是孔明乘虛圖取荊州,讓劉備坐收漁翁之利。
就圖謀荊州一事而言,劉備之輩在東吳看來,雖表面標榜仁義之君,其實內心極為陰險醜惡。
但礙於赤壁之後天下三分的戰略制衡,孫權只有聯合劉備,才可以暫時阻止曹軍來犯,聯吳抗曹和聯劉抗曹對於孫劉兩家來說都是微妙的戰略需要,而荊襄九郡的歸屬,令三國相互牽製成為可能,儘管東吳內心極為不爽,也只有暫時默認它的存在。
由此可見,諸侯之間無論是化敵為友,還是化友為敵,多數因為爭奪土地人口糧食而發動戰爭;於是產生構怨、掠奪、仇殺和吞併。
正如「三國演義」開篇所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此分分合合,反覆循環不盡,已成歷史規律,而這條規律的背後,一定遵循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且不因社會文明的進步程度而發生根本改革。
讓我們再縱覽一次三國吧,這樣我們就將發現這是一部充斥仁術與霸術相爭的歷史故事。
這個故事之所以延綿千年而不衰,我以為是因為三國之後,無論哪朝哪代,其影響歷史的關鍵人物只為爭權奪利,除此之外,絕無出其右者。
劉備也好,曹操也好,一個仁術以求天下,一個以霸術圖取天下,他們的功利法則都是一樣的,只是牟取的手段不同而已,只是劉備的野心來得隱晦些,而曹操則昭然若揭,路人皆知了。
可見,歷史可以推進,社會可以進步,而權術背後的原始人性則應該是永遠不變的!
如果您覺得值得收藏和轉發,請您點擊關注「螞蟻上樹」,與小螞蟻一起暢遊文化的海洋!您的關注是對小螞蟻最大的支持!小螞蟻會每日定時更新精彩內容,麼麼噠!
揭秘歷史真實的赤壁之戰:別再被電視劇騙了,諸葛亮沒起啥作用!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這場戰役中,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改變了歷史進程,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關於赤壁之戰,我們大家都知道很多耳熟能詳的故事,比如「借東風」「草船...
曹操赤壁之戰戰敗並非因為火攻,而是另有隱情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這場戰役中,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改變了歷史進程,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關於赤壁之戰,我們大家都知道很多耳熟能詳的故事,比如「借東風」「草船...
若不是此人,東吳定當提前滅亡50年,劉備必將一統三國
東漢末年,曹操憑藉著超強的個人能力,加上文臣武將的輔佐,統一了中國北方,大有一統天下之態勢。之後,曹操親率幾十萬大軍伐吳,想一舉拿下東吳,然後再收拾劉備。人算不如天算,在孫劉聯軍的配合下,赤壁之...
解析三國東吳孫權心腹魯肅的才能如何
魯肅是東漢末年東吳的戰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說魯肅是非常具備戰略眼光的,魯肅幼年喪父,是由祖母撫養長大的,魯肅出身士族家庭,家裡比較富裕,生的身材魁梧,生性豪爽,並且仗義疏財,在鄉中具有非常不錯的名...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三國四大軍師究竟誰最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作為智囊團決策者軍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軍師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
東漢末年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
初談三國(三) 寫在前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首先聲明一點,歷史文章系列的題材均屬於參考文獻(《三國演義》、《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後的原創...
劉玄德和諸葛亮的悲情三國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自稱「臥龍,才幹號稱第一,諸葛亮一生中指揮作戰無數卻少有敗績,他的謀略才智超越當時與其同時代的謀士。自三顧茅廬追隨劉備以後,諸葛亮先是在新野打敗曹仁、夏侯惇,拯救劉備於危亡,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