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最了不起的女子是「 武烈皇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古代是男權社會,女人的社會位置低,上至國度權利,下至家庭財富都控制在男人手中,女人只能是依附於丈夫,丈夫死了,就只能依託兒子。
特別是三國這種戰亂時期,女人又由於不能上陣打仗,其位置就更是勢弱。
當然,不是他們不能掌權施政,而是男權社會不允許她們這樣去做。
這就呈現了一個問題,女人要想享有尊榮,就只要嫁一個好丈夫,或者是生一個好兒子。
但女人永遠都不是附庸者,他們的聰慧一點兒也不比男人差。
因而,任何的限制都不能將她們的光輝完整掩蓋。
即使是在三國這樣的戰亂年代,也有一些很了不起的女人呈現。
那麼,誰是三國時期最了不起的女子呢?答案肯定不是那個說不上能否真有其人的貂蟬,也不是曹操親身請都不回頭的丁夫人,同樣不是生了代漢而立皇帝兒子的卞太后,而是孫堅的老婆、孫策孫權的母親吳夫人,也就是戲曲當中那位吳國太的原型。
吳夫人很早就死了父母,和弟弟吳景生活在一同。
孫堅聽說她才貌雙全,打算娶她為妻。
吳家的親戚嫌孫堅輕率狡猾,準備回絕。
她卻對親戚們說:「何必由於愛我一個女子而招致災害呢?假如所遇非人,那也是我命中必定這樣。
」於是同意了這樁婚姻。
經過這件事,能夠看出吳夫人是個十分有見識的人。
孫堅年少時就以膽大英勇著稱,吳家親戚又說是他「輕率狡猾」,因此想回絕婚姻。
可是他們只看到了問題的一面——孫堅此人不可靠,而無視了另一面,孫堅婚姻遭拒因羞愧而產生的仇恨,一旦報仇,必致災害。
而她壓服人的理由也很聰慧,舍我一人而平安家。
吳夫人嫁的丈夫是孫堅,是漢末征伐董卓之亂最堅決的諸侯之一,董卓以為的四個強敵,其中就有孫堅。
不用說,東吳有國,其基業就是孫堅打下的,這一點,天下人及江東君臣並不忌諱。
孫權說本人是承父兄之業,周瑜說孫權能夠「仗父兄之餘烈」,諸葛亮說東吳「曾經歷了三世」,都是肯定了孫堅的開基業的位置。
這個吳夫人本人「認命」選擇的這個丈夫還真是「有天命」,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也是她有見識有目光。
吳夫人還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她有一個弟弟叫吳景,由於父母死的早,弟弟和她生活在一同,不用說,這個弟弟應該是由她呼應長大的。
在這裡,吳夫人又是早早承當起了一個準母親的義務。
弟弟吳景跟隨著丈夫孫堅征戰有功,後來在袁術手下做了丹楊太守。
孫堅死後,孫策想繼承和恢復父親的事業,就是首先依附了舅舅吳景。
後來袁術僭越稱帝,孫策寫信勸說,袁術不聽,孫策隔絕了和袁術的關係,同時告知了舅舅吳景,吳景馬上辭官回到江東。
由此能夠看出,吳夫人帶大的這個弟弟,也是一個有才能有見識的人。
吳夫人總共生有四男一女。
單說這四個兒子,個個都是當時牛人。
特別是孫策和孫權,前者恢復了父親的江東基業,後者更是將父兄的基業發揚光大,最終完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
另外,吳夫人還有兩個「準兒子」,張昭和周瑜。
這兩個人的本領和才能就不用說了,就說他們和吳老太的關係吧,兩個都和孫策是「登堂拜母」之人。
什麼是「登堂拜母」?就是直接到內室見母親。
古時分這官宦人家是內外有別的,家中的女眷是不能馬馬虎虎就能夠見的。
張昭、周瑜能夠和孫策一道見母親,這關於孫策來說,就等於是把他們當成兄弟一樣,而關於吳夫人來說,就等於是把他們當成本人的兒子一樣。
《三國志》注引《江表傳》說:建安七年,曹操讓孫權送兒子到許都當人質。
孫權召集群臣會議,張昭等人十分猶疑,孫權於是單獨和周瑜來到母親面前磋商決議。
周瑜協助孫權剖析了利害得失,倡議孫權先觀其變,不送人質。
吳夫人說:公瑾(周瑜字)與伯符(孫策字)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
事情不論到底如何,這種關係卻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
張昭更是直接對孫權說,我所以要這樣,是由於太后臨終「呼老臣於床下」,同樣反映的不是普通的關係。
三國是個爭戰時期,有槍就是草頭王,有些人拉起一支隊伍就能夠當個主公。
這樣的人,即使本人不想「開店」了,想交出本人手裡的兵馬,也一定不短少「東家」來爭,像張邈、張魯、張繡都是這種狀況。
特別是劉備,大家明明曉得他是天下「梟雄」,可總是會有人接納他,以致於最後可以具有一國。
為什麼會呈現這種狀況?就由於劉備自始至終都具有本人的軍隊。
周瑜是具有本人成為諸侯條件的,由於孫策準備東渡過江,周瑜是帶著兵迎接孫策的。
後來曹操還派人想壓服周瑜歸降,也闡明周瑜有本人的權力。
張昭就更是如此,《吳歷》說孫策臨終有話:「若仲謀不任事者,君可自取之。
」能否有其事且放過一邊,張昭的重要位置可見一斑。
但這兩個人可以盲目服從孫權而終生不渝,緣由當然是多方面的,不過有一點十分重要,吳夫人把他們倆當成是本人的兒子一樣對待。
吳夫人之能,並不只僅是有了這麼幾個很牛的兒子和「準兒子」。
她還是一個十分有見識的人。
《三國志》注引有一段孫權想殺魏騰事情,說功曹魏騰違犯了孫權的意願而獲罪,孫權準備殺他,其他大臣都十分憂慮恐懼,但也沒有方法給他擺脫。
孫權的母親吳夫人倚在井邊對孫權說:「你剛剛在江南繼承基業,人心還沒有完整集中在你這兒,你本應該優待賢者士人,捨棄他們的過錯,記住他們的功勞。
魏功曹為公失職責奉勸你,你今日殺了他,那麼明天一切人就會背叛你。
我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禍害降臨,還是先投進這口井裡吧。
」孫權十分懼怕,馬上釋放了魏騰。
在這裡,吳夫人是以國度利益來壓服孫權,又以利害關係讓孫權明白,還以本身來要挾孫權,即使是孫權想找理由拖延也不成。
所以,《三國志》會說:「年輕的孫權統管大業,吳夫人協助兒子管理國度和軍隊,在補償缺乏方面很有成果。
」
曹操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就憑這句話,吳夫人這當母親的該有多麼的驕傲!更何況,這人長得漂亮能讓孫堅曉得並想念,才幹能夠協助兒子治國,信義可以讓張昭終生恪守承諾,三國女子,還有誰可以比她還了不起!
在今天孩子讀高中的年紀 他已經威震半個中國
孫權(182-252年)及其父兄孫堅(155-191)、孫策(175-200),在三國英雄譜中,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與他們對應的是劉表父子。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年少孫權接手江東基業,面對「年幼、勢孤、內憂、外困」的問題
孫權不容易。很多人說孫權這個人挺有福氣的,小小年紀接過了父兄留下的一片基業,不像曹操和劉備得白手起家,自己打江山。其實不然,孫權接班的時候是很困難的,怎麼個困難呢?八個字:年幼、勢孤、內憂、外困...
孫策,三國被忽視的第一猛人
三國之中有劉備,曹操,孫權,最後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在三國演義中,大部分都是寫劉備這旮沓的人,還有曹操那個屯的人,對於東吳的描寫相對就要少的多了。對於東吳印象,僅僅在於赤壁之戰,還有諸葛亮氣死周...
三國群雄(二)——孫策
公元191年,孫堅因攻打荊州牧劉表而被劉表的部下黃祖埋伏所殺,享年三十七歲。當時十七的孫策因此繼承了父業。194年,孫策轉而率領父親舊部投靠壽春的袁術,孫策在袁術帳下出生入死,功勞很大,但不得...
「小霸王」孫策,三國鼎鼎大名,為什麼「迫不得已」讓位給孫權?
孫策,三國中鼎鼎大名,人稱「小霸王」,可見其勇武非同一般。孫策早年英武,其父「孫堅」更是三國早期的一方諸侯;只可惜在孫策未滿十七歲時,其父孫堅便被仇人所殺,至此家道破敗,年少的孫策只得屈居於袁術...
閒聊三國:孫策為何不把位子傳給兒子
孫堅死的時候,孫策很年輕,孫權也就是個小孩子。而孫策為了撐起江東的局面,把孫堅用生命換了的傳國玉璽找袁術換了幾千兵馬,並稱袁術為主。孫策帶著這幾千兵馬南征北戰,把江東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裡,並能夠...
三國時期東吳的基業到底是誰掙下的?
借用劉備與諸葛亮隆中對的一句話開篇:「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江東基業三世而成,那麼誰才是東吳的奠基者呢?我們且從孫堅父子三人分析入手。 孫堅在《三國演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