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怎樣獨攬大權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討伐吳國,失利』敗退到白帝城,—病不起。

劉備自知不久 於人世,便派人日夜兼程趕往成都,請諸葛亮細托後事。

關於劉備託孤,《三國演義》中是這樣寫的:

孔明等泣拜於地……

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 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孔明聽畢,汗流遍 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 繼之以死乎! 」言訖,叩頭流血。

……(先主劉備)又囑趙雲曰:「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 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

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 言。

」……言畢,駕崩,壽六十三歲。

羅貫中這一段把劉備的狡詐多疑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一面對諸葛亮說,如果我的兒子不行,你可以取代他。

一面又 對趙雲說,早晚看好我的兒子,莫讓人欺負他。

這分明是對諸葛亮的不信任,並且還在人為地製造矛盾。

劉備就 是再不信任諸葛亮,也不至於說出這麼傻的話。

歷史上的劉備,在去 世託孤的時候,其實是非常信任諸葛亮的。

《三國志•先主傳》:「先主病篤,託孤於諸葛亮,尚書令李嚴 為副。

夏四月癸已,先主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

記載的非常簡略』託孤於諸葛亮,李嚴為副。

沒有語言描寫。

《三國志•李嚴傳》:「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 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滇永安。

,』

記輸也非常簡略,是李嚴、諸葛亮兩個人,並輔少主。

詳細內容記載在《三國志•諸葛亮傳》裡面: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 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 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眩之力,效忠貞之節, 繼之以死! 」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 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

頃之,又領益州牧。

政事無巨 細,咸決於亮。

劉備託孤,近似於孫策。

阿斗好比當年的孫權,文官諸葛亮好比 當年的張昭,武官李嚴好比當年的周瑜。

當年孫權是: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而現在的阿 斗、李嚴兩人根本就沒起到作用,內事、外事、大事、小事,都是諸 葛亮一個人說了算。

劉備在的時候,諸葛亮只是丞相虛職,不設丞相府的。

現在 是「開府治事」,又領益州牧。

益州地盤就是蜀國(當然還是有區 別)。

諸葛亮既行使相權,又行使皇權,那麼,阿斗的角色就像漢獻 帝,諸葛亮的角色就像董卓、曹操。

諸葛亮的位置,就是當年董卓、曹操的位置。

諸葛亮是用什麼妙計手段排擠掉競爭對手李嚴,把持住少年皇帝 阿斗(17歲)的呢?

並沒有耍什麼手段。

這是建興元年的事,建興元年就是章武三年,劉備死的這一年。

劉備四月死的,諸葛亮不可能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排擠掉競爭對手。

那就只有一種解釋:劉備安排的。

劉備所說的話中:

1.你比曹丕強十倍!曹丕乾的什麼事?廢皇帝!

2.阿斗,可以輔你就輔;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這兩點,話中有話』看似平常,玄妙無比,水平相當高超。

劉備

當然也不希諸葛亮細去篡位,劉備把話說這分上,諸葛亮若 憑良心的,就不該去篡位;若不憑良心,就有條件篡位。

如果真的,人,篡位,可以肯定地說,無論劉備怎樣安排,只 要他一死,他就永遠管不了了!從最壞最壞的結果打算,若真有人篡 位,還不如給諸葛亮篡位要好些。

光分析語目還不夠,從劉備的行為及一系列具體的安排來看,他 沒有對諸葛亮採用任何控制、牽制手段,而是讓他放手去乾的。

1.劉備在白帝城叫諸葛亮來,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深思熟慮,並 不是臨時衝動的、應急的決定。

2.託孤大臣一般至少兩個以上,相互銀制約束。

而劉備實際上 只安排了諸葛亮一個人。

那個李嚴為副的,僅僅只是個擺設

(給劉萆舊部一個面子)。

既然是副的,就不可能和諸葛亮 平起平坐。

劉備把李嚴留在永安邊境,李嚴就沒有條件接觸新皇帝阿 斗。

李嚴怎麼fg夠去輔佐?其實就是讓諸葛亮一人當家。

諸葛亮一人當家,阿斗不願意怎麼辦?劉備叫阿斗拜諸葛亮 為父。

父如君,阿斗必須聽諸葛亮的。

諸葛亮相當於阿斗「父親」的角色,基本上就等於允許諸葛 亮行使皇權加相權直到他去世為止,諸葛亮去世了,「兒 子」阿斗接任。

因為劉備沒有給阿斗一個明確的親政時間!

劉備給諸葛亮開出的價格,是歷史上所有皇帝中最高的一個!

所以諸葛亮很輕易地就獨攬大權了,一接班就占據了最有利的位 置,其他官員中沒有人具備和他進行博弈的條件,只有他侵占別人利 益的優勢條件。

這是劉備做出的最後一個決策。

利弊關係如何呢?排序如下:

1.阿斗的皇位安穩,蜀國昌盛。

這是最好。

2.若蜀國不能昌盛,阿斗的皇位安穩。

也好。

3.若蜀國昌盛,阿斗的皇位丟失,只要諸葛亮能善待他。

不太 好,但也可以。

4.若蜀國敗亡,阿斗慘死,最最不好!

這是劉備去世後,可能出現的四種情況。

劉備肯定是希望兒子、 國家兩者都好,那麼,在這兩者之間,劉備究竟是把那一個的利益擺 在前面呢?

在劉備看來,諸葛亮治理國家的水平,其他人是達不到的。

1.放手讓他搞「獨裁」,對蜀國的利益可能多些,對兒子的利 益可能存在威脅。

2.找一個人鉗制住諸葛亮,限制他的才能發揮,對兒子的利益 可能多些,對蜀國的利益可能不多。

那麼,很明顯,劉備最後的一個選擇,是真正為「公」著想的。

如果是為私,就不會給諸葛亮輕易獨攬大權的機會。

而諸葛亮也是鞠躬盡捧,但他最終只達到了第二個標準,即:蜀 國沒有昌盛,阿斗的皇位是安穩的。

真正對得起劉備父子。

所以諸葛 亮成為封建社會的楷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託孤之謎,並非真心交付江山於諸葛孔明

「託孤」是古代「家天下」政治幾乎不可避免的重大政治現象,它往往發生在先君早逝、嗣君年幼的情況下。孔安國說:「六尺之孤,幼小之君。」又說:「臨終之命曰顧命。」因此後世受託孤之任的大臣常被稱為顧命大...

劉備諸葛亮君臣典範 但劉備臨終前的話能當真嗎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自古被視作君臣關係的典範,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鞠躬盡瘁」——「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這是「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士人們夢寐以求的兩代「帝師」稀世之遇。能夠達到這...

劉備臨終給諸葛亮戴上緊箍咒

劉備夷陵之敗後退守白帝城,氣急之下一病不起。一年後劉備感覺自己就快不行了,便召集諸葛亮等人趕來囑託後事。《三國演義》如此描寫,「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