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劉備最聰明的一次決定,也成為歷史上最英明的一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劉備夷陵兵敗後,退守白帝城,在臨死前囑託後事,《三國志先主轉》記載: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三國志·李嚴傳》記載:「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從這些可以看出劉備白帝城託孤根本沒有趙雲什麼事,文拖諸葛亮,武托李嚴。
劉備選擇諸葛亮和李嚴,應該說是費了心思的:諸葛亮是可以信賴的荊襄老人代表;李嚴雖是荊州人士,但原是劉璋屬下,是新人代表,所以劉備用他來平衡諸葛亮。
這比起同期魏國曹叡將曹芳託孤於司馬懿和曹爽,東吳的孫權將孫亮託孤於諸葛恪等五人等以血淋淋收場的結局,儘管諸葛亮、李嚴之間也發 生了一些權利之爭,如李嚴請求割益州東邊五郡為巴州,諸葛亮沒有許可;李嚴因為犯錯被諸葛亮免職等,但總體而言,這是歷史上最好的託孤了,因此流芳千古。
這中間一個關鍵點就是劉備告訴諸葛亮,我兒子劉嬋可以輔佐先生就輔佐,不可以輔佐,先生就取而代之,這句話是個二選一的問題,實際上只有一個答案,絕不會是要其取而代之,所以它是一句客套話。
須知沒有人願意將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劉備也不例外。
「嗣子可輔,輔之」,這句話讓諸葛亮一生壓力巨大,事必躬親,做事認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生怕別人說自己要造反,最後累死在五丈原。
毛宗崗評《三國演義》這樣說:「或問先主令孔明自取之,為真話乎,為假語乎?曰:以為真,則是真;以為假,則亦假也。
」
劉備託孤遺言有何深意?警示諸葛亮不要奪權,還是一心讓賢?
劉備是一個非常有夢想、又非常有毅力的人。他的一生致力於攘除奸凶、興復漢室,可是夷陵之戰後,霸業成空。在白帝城越想越惱悔的劉備終於走到了人生的盡頭,開始了人生中最後一件大事的處理,這件大事就是託孤。
劉備死在白帝城,為何要千里迢迢運回成都安葬?
劉備是三國蜀漢的建立者,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漢」,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執意出兵攻打東吳,後來,被東吳大將陸遜擊敗,就是人們常說的「火燒連營七百里」,也就是歷史...
「白帝城託孤」是信任?那是先帝套在諸葛亮頭上的「緊箍咒」!
讀過《三國演義》或者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應該對「白帝城託孤」一事記憶猶新。「白帝城託孤」說的是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也就是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的歷史典故。
劉備臨死前託孤,在一旁埋伏了多少刀斧手,以至於諸葛亮後背盡濕
劉備臨死前,託孤給諸葛亮,其實是給諸葛亮設了一個局?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不料中計,經歷火燒連營損兵折將後,在永安白帝城一病不起,臨死前將自己的江山和孩子劉禪交給了丞相諸葛亮這我們都熟知——蜀漢昭烈...
劉備託孤用意何在?看似一番肺腑之言,實則充滿政治心機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劉備兵敗夷陵之後,退守白帝城,其生命也逐漸走向了盡頭,最終於建興元年(公元223年)病逝。在這近一年的時間裡,劉備提拔李嚴擔任尚書令一職。在劉備病危之際,諸葛亮奉命...
劉備託孤諸葛亮,說君可自取,到底是什麼意思?
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也為了奪回荊州這個軍事要地,不惜舉國之力,率兵伐吳,但是,最後因為輕敵,遭到慘敗,劉備臨死,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劉備對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到底是什麼意思?
劉備是否打算把皇位讓給諸葛亮?
關於劉備白帝城託孤一事,《三國志·諸葛亮傳》這樣記載: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
劉備臨終給諸葛亮戴上緊箍咒
劉備夷陵之敗後退守白帝城,氣急之下一病不起。一年後劉備感覺自己就快不行了,便召集諸葛亮等人趕來囑託後事。《三國演義》如此描寫,「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